中国环境监测系统概况
摘要:目前全国环保系统共有各级环境监测站2389个,其中总站1个,省级监测中心站41个,地市级监测站401个,区县级监测站1914个,核辐射监测站32个。初步形成了以国控网络监测站为骨干的环境监测地面网络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地表水、空气、生态、水生生物、土壤、噪声、海洋、辐射等方面的监测。
关键字:环境监测
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
2000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要求开展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工作,并积极开展了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建设。2000年以来国家组织建设的空气自动监测系统已达到232套。国家对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建设的支持,推动了全国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空气自动监测技术迅速普及,到2003年上半年,全国279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已有208个地级以上城市(另有40个县级市和县)共建设了空气自动监测系统631套。同时,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还开展了重点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站联网和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质控考核工作。江苏、河北、浙江和辽宁等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也开展了省内空气自动监测站联网工作。
国家十大流域环境监测网的组成
|
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为及时全面的掌握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体的水质状况,预警或预报重大(流域性)水质污染事故,需要对水质进行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为此,从1999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在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太湖、巢湖、滇池等流域启动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1999年9月开始第一期10个自动站试点建设;2000年9月实施第二期项目32个自动站建设;2001年9月启动第三期世行项目30个站建设,目前,世行水站建设任务基本完成;2002年底开始第四期10个站(已建1个)的建设项目。四期全部建成后,国家建设的水质自动监测站总数为82个。
从2001年1月起,淮河、太湖及长江流域以及全国重点断面水质自动监测周报已陆续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及《中国环境报》等主要新闻媒体上公开发布,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强烈的反响。
目前,各流域水质自动监测数据通过拨号上网和卫星地面接收两种方式进行传输,水质自动站的建设和水质周报的发布使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能够更好地掌握重点流域省界断面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变化趋势,监督总量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对提高我国水质监测技术的现代化、水质监测信息管理的科学化、重大水质污染事故预报预警的自动化水平,对国家环境保护决策部门及时做出有效的水污染防治和管理对策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
国家环保总局于1994年成立了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沿海省市环境监测站组成的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网络成员单位共有76个。“近海网”领导小组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近岸海域环境监测中心站和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组成。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主管领导为成员。
2002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大连、天津、青岛、舟山、厦门、深圳和北海设立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近岸海域环境监测分站。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对除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外的全国近岸海域,主要包括城市近岸、入海河口、重要的港湾、渔场,以及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海域等30多个重点区域,在全国各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已批准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651个中,共布设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站位600个,每年定期开展2-3次水质例行监测,部分地区还进行沉积物和生物环境质量监测。
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网自2001年开始编写每年一期的《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公报》,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一发布。
沙尘暴监测网络
沙尘暴监测网络组建于2001年初,现有成员单位45个,分布于我国北方11个省、市、自治区。网络中心设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室。
沙尘暴监测网络对近年来我国沙尘天气发生情况进行了详细观测,2001年以来共监测到大规模沙尘天气18次,系统性沙尘天气53次。并在2002年、2003年初对当年沙尘天气发生趋势进行了较为准确的预测。新的沙尘天气监测规范和沙尘天气分级标准也在制定之中。
根据近年监测结果,沙尘源地主要包括三个地区:①河西走廊西部和阿拉善地区;②内蒙河套以北地区及相邻的蒙古国南部地区;③内蒙中部的浑善达克沙地。
沙尘天气主要传输路径上通常有沙源补充,主要包括:①河西走廊的部分地区;②宁夏平原、陕西榆林地区;③河北省张北地区;④科尔沁沙地、河北东北部地区。
监测网络针对沙尘天气监测结果编写监测快报报送国家环保总局,并定期对沙尘天气发生情况进行总结,编写有关材料上报有关部门。
东亚酸沉降监测网
东亚酸沉降监测网(EANET)是一个区域性的合作计划,目前共有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12个国家参加,目的在于交换各国酸沉降监测数据和技术,提高公众认识,为各国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经国务院批准,1998年10月我国开始参加东亚酸沉降监测网的试运行工作,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承担东亚酸沉降监测网中国分中心工作,重庆、西安、厦门、珠海等四城市承担具体监测工作。2001年1月,东亚酸沉降监测网转入正式运行阶段。
当前,中国分中心主要负责编制中国监测技术报告、工作计划与培训计划、对国内网络城市报送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编写数据报告等工作;四个监测网络城市主要负责具体监测工作,并负责将数据汇总上报分中心。到目前为止,我国共参加了东亚酸沉降监测网开展的5次湿沉降质量控制考核,3次地表水质量控制考核,4次土壤质量控制考核工作。
通过加入东亚酸沉降监测网,建立酸沉降监测点位并开展酸沉降监测,我国在酸沉降监测和分析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监测领域由原来的湿沉降监测拓展到干沉降、地表水、土壤和植被等各个领域,在4个网络城市初步形成了综合性的酸雨监测网络。通过人员培训、国际交流合作等形式,4城市的酸雨监测技术力量得以加强,为我国酸沉降监测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
来源:中国环境监测网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