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应用中的研究
更新时间:2011-11-17 10:49
来源:
作者:
阅读:4596
引言
由于自然因素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作物布局、耕地面积和建设用地每年都会发生变化。合理而充分地利用每一寸土地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 须查明土地利用情况及土地资源的数量变化, 分析其优势与存在问题,进而探讨土地资源合理开发以及综合利用的途径。而遥感作为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已广泛应用土地调查这个领域。遥感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一般指运用传感器/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并根据其特性对物体的性质、特征和状态进行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的科学技术。遥感系统可分为信息源、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信息应用四个部分。如今遥感图像分辨率在不断地提高, 借助遥感图像,可以对耕地和建设用地等土地的变化情况进行直接、及时、客观的调查和定期的监测, 在土地利用调查中,遥感技术正逐步成为其主要方法。
1 利用遥感进行土地调查的步骤
利用遥感进行土地调查的步骤遥感影像应用于土地调查中, 主要作用是通过人工目视或计算机自动解释, 建立信息数据或发现变化的图斑并对其进行变更。常规的图像解释方法根据遥感图像的光谱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 按照解释者的认识程度, 或自信程度和准确度, 逐步进行目标的探测、识别和鉴定。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原理是先将前一时期的土地利用矢量图叠加到当前时期的遥感图像上, 对比同一范围内遥感图像上地块的形状和利用类型, 发现变化图斑, 并对其进行标记, 再到野外进行产地核查进一步确定,最后将室内判读的结果与野外调查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信息识别前, 我们还需要对应用的图像进行处理, 处理的内容为: 图像的镶嵌和几何纠正、图像增强、图像配准和融合、变化信息的提取、野外验证, 最终得到土地利用现状图。几何校正的精度直接取决于地面控制点选取的精度、分布和数量。因此,地面控制点的选择具有一定规范,应当均匀地分布在图像内;在图像上地面控制点应当有精确的、明显的易于识别的位置标志,选择这些点可以保证空间配准的精度,如河流的交叉口、公路和铁路交叉点等;另外地面控制点在数量上也应该有所保证。一般采用二次多项式纠正模型,最邻近法重采样。校正后的图像要求误差一般不大于1 mm。如果工作区是跨多景图像,那么还必须在计算机上进行图像的镶嵌。镶嵌时,除了对各景图像各自进行几何校正外,还需在接边上进行局部的高精度几何配准处理,并且利用直方图匹配的方法调整重叠区内的色调。
图像配准是指依据一些相似性度量决定图像间的变换参数使从不同传感器不同视角不同时间获取的同一场景的两幅或多幅图像变换到同一坐标下在像素层上得到最佳匹配的过程。而遥感图像融合指将不同类型传感器所获取的同一地区的图像数据进行空间配准,然后采用一定方法将各图像的优点或互补性有机结合起来产生新图像的技术。
变化信息的提取主要有下面几种:图像比值法,图像差值法,分类后比较法,植被指数法,主成分变换等。当然各个方法都有自己的局限性.例如:图像比值法虽然能较快辨识变化区域位于均值两侧的变化,但是它的阈值难以确定;而应用图像差值法时,虽然它的理论简单,而且易于掌握,但实际上它的目标区的变化性质不容易确定;主成分分析法虽然能突出不同的地物目标,而且无须再做辐射归一化处理,但提取变化信息却较复杂,主成分数量的确定没有明确的方法。
最后一步是选取一定范围和数量的土地类型按照要求进行野外验证,应用GIS 技术, 叠加最新行政界线, 输出成果图, 编写调查报告。
2 小结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今后利用遥感影像来获取信息在国土资源管理乃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土地更新调查将来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也会成为土地利用的必要工作,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如何更快、更准确地进行土地调查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翁玉坤,刘排英,王鹏生. 遥感技术在土地调查与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综述[J].北京测绘.2009(3);62-63.
[2] 李月臣,杨华,刘春霞.土地覆盖变化遥感检测方法[J].水土保持研究.
[3] 宁书年.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5.
[4] 李颖, 赵文吉, 李小琳.遥感影像的分类与识别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1(3):262.
收稿日期:2011-05-02
作者简介:许吉仁(1990-),男,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