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董村分类垃圾综合处理厂工程
项目背景
北京市董村分类垃圾综合处理厂是中国第一座以“有机垃圾厌氧发酵生物处理技术”为技术主体的城市垃圾综合处理厂。作为北京市属第一个城市垃圾综合处理产业化运作项目,该工程同时被列入奥运行动计划项目;也是有外资注入,采用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完全市场化运作的城市分类垃圾综合处理厂。工程于2004年1月开始兴建,于2005年9月完工,项目建成后可日处理小武基转运站中段垃圾300吨、饭店泔水200吨、居民小区分类垃圾150吨。
从全国来看,我国的垃圾处理方式中目前仍有90%以上是以卫生填埋为主,其余垃圾焚烧和生物处理工艺分别占5-6%和4-5%左右。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国家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已成为建立循环型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必然选择。
针对日益严重的环保问题,建设部提出要改变原有的垃圾末端治理的处置模式,以“垃圾分类、综合处理”为方向,强调“垃圾综合处理”的大概念,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协调的理念贯穿到垃圾收集、运输、调配至处理、处置的全过程,采用多元化技术,逐步做到各取所需,发挥最佳的综合效应;并要求在大中城市、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地区,优先发展垃圾焚烧、生物处理等资源化利用率高、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好的处理工艺。如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预计至2010年,垃圾焚烧将占城市垃圾处理总量的50-60%,卫生填埋将调整至20%以下,其余20-30%将以综合处理为主。而相对于每项处理工艺,就须将技术条件好,资源化利用率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显著的技术作为优先选择,随着国家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循环型经济的提出,环保行业的综合处理观念及工艺优化选择也将进一步加强。
优良技术
北京市董村分类垃圾综合处理厂采用的以“有机垃圾厌氧消化技术”为技术主体的“城市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系统”,是当前先进的城市分类垃圾生物处理方案之一。从国际上来看,垃圾生物处理技术可将垃圾中可利用的部分尽可能的回归到自然,是资源化利用效率很高的一种垃圾处理方式。但由于我国目前垃圾成份较为复杂,垃圾分类程度不高,传统的堆肥工艺采用混合垃圾堆肥,肥质偏低;且由于传统式堆肥是在非密闭的环境里进行,对环境的二次污染较为严重,堆肥过程中产生的臭气污染、污水污染及堆肥产品中的重金属污染等问题难于控制和处理,市场及技术等原因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与之相比,“有机垃圾厌氧消化技术”则克服了传统堆肥的一些缺点,它是在相对密闭的空间中进行处理,环境污染控制比较好;同时,它的产品呈多样化,在最终生产优质肥料的同时,厌氧消化过程中还可生产生物气体(沼气,可用于发电,提纯后可用作气体燃料)并进行资源化利用;同时从生态角度讲,因其资源化利用率高,生产出的能源只需三分之一用于自身运营消耗,从而可大大削减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使垃圾生物处理的生态效应有比较大的提高。
由于我国近期内垃圾收集仍然以混合收集为主,进行垃圾处理时,必须考虑要能够处理混合垃圾;同时还须考虑到将来可以处理分类收集的垃圾,其分选线必须有足够的适应性。作为专项技术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北京市董村分类垃圾综合处理场采用了高效的“城市垃圾分拣回收系统,并作为该示范工程的关键技术进行推广。城市建设研究院与安柏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经过不断的科研和探索,采用人工与机械相结合的分拣工艺,合作开发出“城市垃圾给料技术”、“破袋筛分处理技术”、“破碎技术”等先进技术,最后形成“城市垃圾高效分拣回收及资源化系统”;将选出的金属、纸张、玻璃等可回收物回收利用;分拣出混杂在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及建筑垃圾等不可回收物送填埋场或焚烧场处置;垃圾中的有机部分则进入厌氧消化车间进行资源化、能源化处理。经过“高效分拣回收系统”、“厌氧产沼发电系统”、“快速高温堆肥系统”等先进工艺的综合处理,可使垃圾日填埋量减少至100t/d以下,占总处理量的20%;通过废品回收、沼气发电供热、残渣制肥等资源化利用方式,最大限度的将垃圾资源化处理,并最终实现对城市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