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立环保:瞄准炉窑技改
来源:中国工业报 阅读:1940 更新时间:2010-04-27 09:28北京天立环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利品近日正式接到了青海盐湖海纳化工有限公司“20万吨/年电石技改项目”的中标通知书。这是继新疆中泰化学、承钢集团项目后,天立环保工业炉窑节能技术再次获得了用户的信任。
技术说话
近年来,工业高能耗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工业炉窑占全国工业总能耗60%,电石、铁合金、钢铁等行业高能耗、高污染情况十分严重。
从行业分析看,电石行业至今以开放炉、半密闭炉作为生产方式约占85%,铁合金、工业硅、黄磷等行业基本上都使用开放式炉冶炼生产技术。能耗大、污染重,工业尾气余热余能直接燃放,没有进行循环利用,大型钢铁企业转炉、高炉、焦炉的节能减排、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技术多为国外垄断,中小型钢厂因为技术引进投资昂贵而难以实施节能减排。
2004年,天立环保首先从能耗、污染最严重的电石行业起步。王利品介绍,由于我国密闭炉技术早先没有技术基础,起步晚、发展慢,进口技术不适应国内工艺条件,至今引进的八套装置已基本停产、废弃。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天立环保坚持自主创新,开发了节能短网、节能电极、循环冷却水、计算机自控与仿真等多项关键技术,解决了国外技术与装备的不适应性。
与此同时,天立环保积极开展工业炉窑尾气的高温净化及综合利用研究,并迅速实现了工程应用。天立环保自主开发的高温净化技术使炉窑高温尾气不需降温直接净化,不仅提高了工业尾气的利用价值,还解决了尾气在降温过程中造成的粘状物析出、灰尘沉降、管路堵塞等长期困扰行业的技术难关。
通过对产品技术的整合,天立环保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都远远高于国内同行业水平。以33000kVA密闭矿热炉运行数据为参照标准,吨产品电耗小于3000kWh,低于同行业3250kWh~3450kWh的范围;电炉自然功率因数达到0.82,高于同行业的0.72;CO回收利用率更是达到99%以上。
自2004年以来,天立环保通过6年工程实践,攻克了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中,大型节能环保型密闭炉系统技术国际领先,高温炉气净化及综合利用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将替代进口。
王利品介绍,天立环保节能密闭矿热炉及炉气综合利用一体化装置,正在列入科技部工业领域重大节能减排项目。与此同时,天立环保联合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巨化股份等多家研究机构共同组建“工业炉窑节能环保科技创新联盟”。
模式制胜
记者采访了解到,天立环保在工业炉窑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和炉窑尾气循环利用方面,提前进行了人才和技术储备。
王利品表示,早在企业创立之前已将目标定位于节能环保事业发展,抓住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典型代表,通过关键节能技术与设备和专业技术服务,大幅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实现尾气尾渣的循环利用,为用户创造显著的节能减排经济效益,成为行业龙头企业,一直是天立环保的低碳发展战略。
现在,天立环保通过电石行业的工程技术实践,形成了系统的节能减排技术体系、工业炉窑密闭生产系统技术、高温气体净化技术、尾气尾渣综合利用技术以及炉窑节能环保专项改造服务技术等。针对不同工业炉窑,天立环保设计出多种组合的节能环保技术改造方案,并在化工、冶金、有色、建材等行业的应用推广。
据了解,天立环保在发展历程中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增强了企业的外部竞争力,至今已发展成为提供集密闭矿热炉炉体设备、高温炉气净化设备和余能余热利用设备以及技术方案为一体的工业炉窑节能减排系统服务商。“天立现已成为业内惟一能提供工业炉窑节能改造成套服务的供应商,这也是我们独特的优势。”王利品说。
市场为先
汉鼎咨询2009年12月的咨询报告显示,我国共有工业炉窑15万台,其中半密闭、开放矿热炉1.8万台,而传统密闭矿热炉仅100台,节能环保密闭矿热炉只有17台。
业内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数量巨大的半密闭矿热炉生产长期处于环境污染、资源严重浪费的状态,2009~2012年,我国工业炉窑的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元。其中,仅电石、铁合金和钢铁三个行业现有炉窑落后产能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的整体市场需求,即达700多亿元。
王利品介绍,国家于2007年和2008年在电石和铁合金行业原有行业准入标准基础上,设立了更高的行业准入节能、环保指标,因此大型节能环保密闭矿热炉及其尾气净化与综合利用装置首先在电石和铁合金两个细分行业得到快速推广。天立环保抓住市场机遇,最近三年在上述两个细分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得到快速提升。
王利品说:“天立环保将坚持技术领先战略,逐步引入EMC(合同能源管理)和CDM(清洁发展机制)模式,延长产业价值链。同时,丰富技术产品结构,拓宽市场领域,将公司业务范围延伸到铁合金、黄磷、钢铁、建材、纯碱等更多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成为工业炉窑节能减排领域的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