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金问题制约环保产业发展
“五年之内,中国会出现5家年产值在100亿以上的大型环保产业集团,决定这5家企业的主要因素就三条,技术、市场能力、融资能力。我们很多企业有技术、有市场能力,主要就是资金问题。”北京晓清环保集团总裁韩小清认为,环保企业也可以尝试“走出去”,开拓国外的资本市场。
在近日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期间,环保产业的融资来源再度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
“日本的贷款利率几乎是零,香港的融资成本也大概是5%左右,而国内至少到8%,基本上产业的利润都被金融资本赚走了。”韩小清表示,目前在政府融资平台受限的情况下,面对环保产业越来越大的融资需求,资金问题是制约企业快速发展非常重要的问题。
晓清环保于近日拿到包括日元、美元、人民币在内的两亿元的融资,公司亦正在谋划上市的过程中。
而作为全球最早专注于清洁技术的投资机构,青云创投的合伙人张立辉认为,环保产业的投资,应该分层次来解读。
“这个首先不是生意,是政府做的公共产品,其次在这个基础上,可以选择一些有财务回报的领域,让社会资本、风险投资来参与。”
他表示,不同的投资者对回报的诉求是不一样的。“在环保领域出资最需要投钱的是政府,这些钱应该不追求回报,因为清洁的水和空气是一个公共产品,即使是零回报、负回报也应该做。”
而对于社会资本,张立辉认为,例如养老金、各种社会保险,可以投资到水处理和发电领域,获得8%-10%的回报。但个人追求更高的回报。“像我们风险投资,8%、10%是不够的,但我可能在前期负利润的时候就投进去,承担风险,获蓉报。”
目前,青云创投管理着四支总额为6亿美元的境外美元环境基金和二支共计10亿人民币的境内人民币清洁技术基金,所投东江环保已于2003年登陆港交所。
中信证券公用事业分析师王海旭也认为,某些环保领域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这就需要政府投资,而对于有清晰盈利模式的,“政府不要过多投,这样投效率比较低,对民营企业是极大的挤出效益。前端是有很多人愿意投的,政府与其投资这些项目,不如对后续运营做一个补贴,比如说垃圾处理费和污水处理费给更好的回报。”
不过,他同时强调,企业自身的盈利模式相当重要。
“对于企业来讲,模式的壁垒,相比资金和技术来的更高一些。资本市场目前给很多高估值的公司,长期持续的成长性可能会有一些问题,例如EPC模式,估值反映的是一个阶段性的情况,是短期的考核。最终来讲,产业界也好,资本市场也好,慢慢都会倾向于平衡模式。无论什么资产的模式,对企业来说都是某一个阶段的选择,大家讲的比较多的环境综合服务,这个综合服务既体现你能不能解决问题,比如说用工程的方式,BOT的方式解决问题,还体现你能不能使一个项目长期运营,从而获得比较高的回报。”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