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如何安稳“过冬”?
【谷腾环保网讯】随着近日多地气温进入“冷冻模式”,不少新能源车主陷入“低温焦虑”的境况之中,“新能源车迎来寒潮暴雪大考”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气温降低,伴随而来的是新能源车电池续航能力大打折扣、驾驶里程缩水等一系列问题。
记者近日在街头实地走访了解到,“充电时间变长,等不起”“掉电快,一天充好多次”等问题一度困扰电动车车主,“电动汽车如何应对冬日大考”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气温低至零下40摄氏度的黑龙江省漠河市,一场新能源车续航冬测PK正拉开帷幕。记者在测评机构最终公布的冬测结果中发现,不同型号的电动车续航达成率从39.68%—85.08%不等,大半车型测试结果集中在50%以下。
电车续航达成率,主要指电车实际行驶续航能力与理论续航里程的比值。在这场冬测中,面对极寒挑战,冬季续航近乎一半的大缩水,成为不同新能源车型的通病,而这亦是车主的一块“心病”。北京银健出租汽车总公司的出租车师傅李颖用平日的行驶数据,直观揭示了续航的实际“折扣”。“相同的电量,在夏天可以跑300公里,在冬天则只能跑200多公里,少了近80公里。这几天天冷,早上起来充满电,还不到中午就跌到不足100公里了,再不充电可不敢跑了。”李师傅说。
由于冬季车内需长期开暖气,新能源车还需要牺牲一部分电量为暖风制热,这让本就遭受低温考验的电池“雪上加霜”。北京北方出租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的出租车师傅贾克伟刚从北京红桥市场换电站换完电池,由于来换电的出租车比较多,他只能换上75%电量的电池。“冬天车开着空调,存不住电,一上午就来换电站换了两次电池。标着100公里,实际能跑80公里就不错了。为了怕换电站排队耽搁时间,有的时候早上六点就来了。”贾师傅告诉记者。
新能源车在冬季面临续航“打折”的困境,主要由锂电池的特性决定。目前,新能源车大多数采用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在低气温下,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活性降低,电解液导电性降低,随之影响蓄电能力。另外,冬季空调热风、座椅加热等也会加速电池电量的消耗。
新能源车如何安然过冬?近日,三部门联合对新能源车的产品技术提出更高标准。
2023年12月11日,工信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调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以下简称《技术要求公告》),从现有技术指标要求、低温里程衰减技术指标要求、换电模式车型相关要求三方面进行了内容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为引导行业企业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产品耐低温性能,第二项针对 “低温里程衰减技术指标要求”为《技术要求公告》新增内容。这也意味着,国家对新能源车的低温里程衰减率、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最高车速、续航里程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将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样聚焦于技术,也进一步认可近年来新能源车的表现。他在采访中表示:“目前续航掉电50%的情况,还是整体集中在相对老旧的车型,新车型总体保持情况较好。在技术上,还需要在提升低温环境下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方面下功夫。”
在实际操作层面,确保一定的温度,是低温情况下提升充电效率的关键秘诀。有关数据显示,动力电池的最佳工作温度在25摄氏度左右。
“新能源车在温度较适宜的条件下,能更好保证电池活力。一般来说,选择白天的室内场所,如地下停车场、封闭型车库等地充电效果较为理想。在无法实现室内充电的情况下,最好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进行充电。”业内人士向记者建议。
充电前做好“预热”工作同样重要,“随用随充”、用完即充的习惯能为车主节省充电时间。一位新能源车主结合自身经验向记者反馈,刚行驶完立即充电,加热只需要不到半分钟的时间,而长时间在低温环境中停放的车辆,加热时间则要长达半个小时以上。
这位车主对记者说:“当车辆使用完毕后,趁着电池仍然保有部分热量,利用这段时间充电,或者充电前进行预加热,能减少给电池加热的时间,提高充电效率。”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