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厨垃圾干式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
温度
厌氧消化是一个微生物的作用过程,温度作为影响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的重要因素,主要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对基质的代谢速率。在厌氧消化应用的三个温度范围(常温20~25℃,中温30~40℃,高温50~60℃)中,中温和高温消化是生化速率最高和产气率最大的区间。吴满昌等人通过对城市生活垃圾进行高温干式厌氧消化的实验表明:干式发酵工艺中固含率大于20%后,在25℃温度下基本不产气,发酵停止,中温发酵慢,随着TS的增加,中温发酵也慢慢停止,只有高温发酵还可以继续进行(表1)。
表1 不同温度和固含率的发酵情况
|
大多数工业化的厌氧消化反应器是在中温或常温下操作,仅当反应器的大小相对于能耗的增加和操作的稳定性而言是考虑的主要因素时,高温消化才加以采用。同时,高温消化比中温消化时间短,产气率稍高,对寄生虫卵的杀灭率在数小时内就可达到 90%,而中温消化对寄生虫卵的杀灭率在这么短的时间里相对较低。
TS(Total Solid)
餐厨垃圾含水量高不仅增加了消化器容积,而且单位体积垃圾还需要更多热量,不经济。而另一方面,固含率很高将会显著改变底质的流动性,经常会由于混合性差,固体沉降、堵塞和形成浮渣层而导致系统瘫痪。Rivard等人对比了低固体和高固体含量厌氧消化处理城市生活有机垃圾的效果,发现高固体厌氧消化在加料、混合和出料方面的优缺点局限性都非常明显。刘晓风等人在TS(Total Solid)20%~50%的浓度下进行厌氧干发酵处理城市有机垃圾,发现在保证厌氧消化过程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垃圾的生物降解量、产沼气量和产甲烷量均随TS的增高而降低。
笔者在15天里对学校食堂的餐厨垃圾(主要是餐后垃圾)进行随机取样监测,发现其TS维持在20%~25%,因此采用干式厌氧消化工艺来处理餐厨垃圾是可行的。
搅拌
搅拌可以使消化物质均一化,提高物质与细菌的接触,加速消化底物的分解。与废水的厌氧消化相比,餐厨垃圾的总固体含量明显较高,一部分沼气产生后滞留在消化底物中,只有通过搅拌来释放滞留的沼气。而且,餐厨垃圾的干式消化虽然处理量大,高峰期产气速度也快,但是消化时间较长,良好的搅拌也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措施之一。在干式厌氧消化处理系统中,搅拌是一个技术上的难点,这是因为高的固含率给搅拌装置的选择和动力的配置带来了困难。目前,在厌氧消化中主要的搅拌方式有机械搅拌、发酵液回流搅拌和沼气回流搅拌。例如,在Valorga工艺中,平推流的方向是环形的,混合搅拌就是通过在反应器的底部注入高压的沼气来实现的。张记市等人在研究城市有机生活垃圾的厌氧发酵处理中证明,适当的搅拌,可使消化缩短3~5d。如果不搅拌或搅拌不合适,会发生活性污泥和物料的漂浮以及物料与活性污泥分离、分层等现象。实验还证明,料液最大线速度应小于0.5m/s为宜。
接种物
接种物的数量和浓度对于厌氧消化中产甲烷阶段的运行效果和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在厌氧消化工艺中都使用经过驯化的厌氧污泥作为接种物。当接种量少时,需要经历一个产甲烷菌种的富集过程,有可能造成酸积累导致厌氧消化失败,因此,加大接种量是防止酸积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措施。Wang等人进行了餐厨垃圾的厌氧产沼气潜力研究,接种物为餐厨垃圾的厌氧降解残留物。研究发现在接种物用量30%,pH调节为中性时,试验未能达到甲烷化阶段。接种物用量70%时,甲烷产率为300.7mL/g干物质。刘晓风等人在TS(Total Solid)20%~50%的浓度下,利用厌氧消化污泥作为接种物厌氧干发酵处理城市有机垃圾,研究发现TS量与接种物量之比为10:1,可以保证有机垃圾厌氧消化过程的正常运行。潘云霞等研究不同浓度接种物(6%、18%、30%)对厌氧发酵产气特性影响的过程中发现,接种物浓度与物料浓度相互制约,影响有机物的降解,适宜的接种物浓度有利于细菌和微生物的生长,使产气加快。
碳氮比
餐厨垃圾中的碳氮比(C/N)对消化过程影响很大。大部分产甲烷菌可以利用二氧化碳作为碳源,形成甲烷;氮源方面只能利用氨态氮,而不能利用复杂的有机氮化合物。Walter等报道当N的含量很高时,高浓度的氨态氮抑制了厌氧发酵产甲烷,在消化过程中,当氨增加到2000mg/L以上时,甲烷产量降低。而当N的含量适当时,这些N经分解产生的氨可以调节酸碱度,防止酸积累,利于产甲烷菌发挥其活性.吴满昌等人在55℃高温下研究了城市有机生活垃圾C/N比与产气量的关系,发现随着C/N比的增加,产气量增加,但C/N比达到 30左右后产气量增加趋于平稳。任南琪等认为,废水厌氧消化工艺中的C/N比达到(10~20):1为宜。而农村沼气发酵工艺一般认为,在厌氧发酵启动阶段的C/N比不应大于30:1。
有机负荷
有机负荷是表征进料最有意义的一个因素,它决定了在特定进料速率下所需要的反应器的大小。有机负荷是影响污泥增长、污泥活性和污泥降解的重要因素。提高负荷可以加快污泥增长和有机物降解。如果反应器内负荷太低,可以导致营养不足,是甲烷菌处在饥饿状态,消化器效率降低。如果负荷太高,往往导致酸化速度大于产甲烷速度,造成有机酸积累,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甲烷含量降低。付胜涛等人研究了初沉污泥和厨余垃圾的混合中温厌氧消化,实验采用两种物料混合,其初沉污泥和垃圾按VS之比分别为3:1和1:1,HRT分别采用10d、13d、16d、20d。结果表明:对于两种混合进料来说,随着厨余垃圾所占VS的比例从25%提高到50%,进料有机负荷提高,相应的系统稳定性会下降,pH和碱度都有所下降,但是有机负荷的提高使得消化池容积的利用更充分 。
pH、碱度和挥发性脂肪酸
pH、碱度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对于厌氧反应的稳定性非常重要。产甲烷菌生长最适宜的pH值是6.8~7.2,一般要求厌氧消化的原液pH值为 6~8,VFA浓度(以乙酸计)低于3000mg/L。在正常的甲烷发酵中,pH值有一个自行调节的过程,无需随时调节,但是为了顺利地进行甲烷发酵,使产气早,产气率高,需要调节启动时的pH值。而消化系统中的碱度一般应保持在2000~3000mg/L之间。挥发性脂肪酸是厌氧消化过程中有机物降解时产生的重要中间产物,是甲烷菌产生甲烷的基础,也是厌氧微生物新陈代谢活动的重要指标。因此,VFA的代谢平衡是厌氧反应器稳定运行的关键,当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不能及时转移和转化为甲烷时,必然导致酸生成速度很快而酸消耗速度很慢的不平衡,从而出现酸积累使pH下降。王星等人研究发现在餐厨垃圾厌氧消化过程中,当调节在6.5~7.0之间,有助于降低聚集的高浓度VFA对厌氧消化系统的影响。
盐分
餐厨垃圾垃圾中含有较高的盐分,而在餐厨垃圾的厌氧消化的过程中,甲烷菌对盐类较为敏感,尤其是当钠盐的浓度突然增加时,厌氧消化过程的正常运行会受到冲击。有资料显示,当厌氧消化反应器中钠盐的浓度小于5g/L,有机垃圾厌氧消化不受到抑制。但是当钠盐大于5g/L时,甲烷产量逐渐降低。低浓度的无机盐对微生物的生长有促进,但是高浓度有抑制。无机盐对微生物的生长抑制主要表现在微生物外界中渗透压较高,造成微生物代谢酶活性降低,严重时引起细胞壁分离,甚至死亡。影响有机垃圾厌氧消化过程中无机盐浓度特征范围见表2
表2 影响有机垃圾厌氧消化过程中无机盐浓度特征范围
|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