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企业:我们真的是求贤若渴
“我们真的是求贤若渴。”金州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韦纪宁在清华大学招聘现场对记者说。在由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环境名企进名校 绿色人才招聘季”活动中,面对座无虚席的会场,众多环保企业的老总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环保产业发展刺激人才需求
此次绿色招聘季活动分为3场职业生涯规划巡讲和两场招聘会,众多著名的环保企业老总分别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举行职业生涯规划巡讲。记者在第一天清华大学活动现场看到整个会场被来自全国各地的应届毕业生挤得水泄不通,但是仍然有很多同学挤不进去,徘徊在会场外面。同学们的热情也感染了在场的老总们。
随着环保产业的飞速发展,企业对于环保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据韦纪宁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金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只有几十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拥有两万多名员工的大型环保企业。而今年他们计划要招聘50人左右。“这只是一个初步的计划,如果有特别合适的,我们将相应的扩招。”韦纪宁告诉记者。
近年来,环境问题在我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出台,将带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待挖掘。与环保有关的专业也逐渐成为热门的专业。据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剑波教授介绍,随着国家对环保产业关注程度的不断上升,环保产业总的趋势不错,也因此吸引了不少学生。环境工程公司、环保设备公司、环境咨询审核机构等,成为其就业的新方向。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总经理杨向平表示,近几年排水集团有了很大的发展,“仅仅4年的时间,我们的注册资本金就由2003年的18个亿,增加到了现在的160多个亿,管理队伍大概从最初的5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2500多人。职工里面大部分是工程师、技术人员、博士后。这个行业我看今后5~10年会有大的发展。”
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投资性的企业、投资控制企业、工程服务公司、设备公司和专业化环境服务的公司类型不同,对人才的服务地点、工作地方、工作形式,甚至对能力的要求都不同。
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才缺口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很可惜,目前的毕业生不论是本科生、研究生还是博士生,距离我们企业的要求都还很遥远。所有的新人进来之后,我们都要进行不断的培训,经过几年的实践磨炼,才能成为我们需要的人才。”韦纪宁告诉记者,他最担心的就是人才短缺的问题。
清华大学环境系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表示,目前环境行业一批有影响力的核心企业已经产生,这些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展,急需大量优秀人才。与环境行业和企业的迅猛发展势头不相匹配的是,人才问题成为限制行业发展的瓶颈。而培养人才的高校与环境企业,尤其是领跑企业的人才需求缺乏直接的、整体的交流,相关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那么到底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对于这个问题,每家企业都给出了自己的不同答案。“选才难啊,这对于我们用人单位来说也是个难题。”国中(天津)水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浩感叹道。“既要求毕业生有全面的基础知识,又要具备全面的知识和综合能力,又喜欢加班。总之各个方面要求很全面。”
“我们更看重的是人才的未来发展潜力。”韦纪宁在介绍金州集团时是这样概括集团的用人之道。“人才本身必须要有强烈的工作热情。对于你是什么专业的,所学的与环境专业有什么关系等,这些都不是决定我们是否录取毕业生的关键。关键是人才本身要具有十分强烈的上进心,能够不断提高自己。我们是会给这样的人才充分的发展空间的。我们一个分公司总经理,以前只是行政秘书,就是靠着他强烈的工作热情,成长起来的。”
傅涛指出,目前有5类企业活跃在市场上,每种类型的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包括服务地点、工作地方、工作形式,甚至对能力的要求也是有所不同的。第一类企业是投资性的企业。例如,威立雅、汇津、北排、首创等,他们核心竞争力是他的资本,还有运营服务能力,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公司,需要相应的工作团队;一类是投资控制企业,要求复合型的人才,在投资、管理、金融、政策法律上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对人才是一个综合性的要求;另外一类是工程服务公司,是由原来的环境保护公司为主体转型过来的,在全国各地提供各种工程服务,基本服务是主体,这是环保产业里面5年、10年以前的主流公司。例如,清华紫光等,需要具有非常专业的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第四类是设备公司。基本上是生产一些专用设备的企业。据环保产业协会的统计,还有2万~3万个这种类型的企业存在,以个体企业居多。但是这些公司工作的要求和条件与名校有一些差距。他们在当地生产设备,然后进行销售,主要人才是设备制造、消费类的人才;第五类就是专业化环境服务的公司。目前活跃的咨询机构有10多家,不仅服务于政策,也服务于投资机构,做项目顾问、法律顾问、政策顾问等,这类企业要求的人才比较复合,一般要求有经验的、顾问型人才。“5类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应该以从事环境事业为荣,只要基本素质好,企业是会不拘一格降人才的。”
教育到底如何来制定目标?
到底是针对企业,还是针对管理,还是针对一些科研单位?100多个学校有环境系,但学校并没有能够培养真正的环境管理、环境经济、环境政策领域的人才,而这些是企业最急需的
环保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因此人才储备并不像其他行业那么长远,一些行业在十几年以前就制定了人才规划,而环保产业的大部分企业都是刚刚进入中国市场,刚刚提升自己的战略,对人才的需求大部分企业并不是特别明确,人才供给方和需求方的沟通也不是很多。目前学校并没有能够培养真正的环境管理、环境经济、环境政策领域的人才,而这些是企业最急需的,这是产业发展过程当中的供需双方的历史性的反差。中国矿业大学环境科学系即将毕业的硕士生李鹏辉告诉记者,目前大部分的高校都设置了环保专业,但是就业现实令人不乐观,红红火火的各种毕业生的需求见面会、网络招聘会。另一方面众多企业在为自己招兵买马,但是环保类的人才往往很容易落单,环保专业学生感到了就业压力。如今一些企业在高校里面抢夺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开始的时间从原来的11月提前到现在的9月,甚至8月就开始了,这些企业提出一些管理培训生、储备干部等策略,用不同的优惠待遇和广阔发展前景来吸引更多的毕业生的注意。这些都是他们校园抢夺大战的法宝,遗憾的是第一轮人才抢夺大战中很少有环保企业的出现。
企业不是不想要人才,只是因为高校现在的教育体制所培养的人才,不是他们所需要的。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清华成立第一个环境系以后,现在100多个学校都有环境系,这个供给量也非常大,但是它们之间不能形成很好的匹配。针对这种现状,一些高校也开始寻求解决方法。清华大学环境系党委书记杜鹏飞教授指出,很多同学在求职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各种各样的困难,首先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家对于环境类的,或者说对于绿色人才的需求总体而言不是那么的明确。“我们的教育到底如何来制定目标?到底针对企业,还是针对管理,还是针对一些科研单位来培养我们的人才都不是特别的清晰。我想有一点是可以很肯定,就是环境科学与工程,或者说环境保护的企业一定是我们绿色人才非常重要的需求方。从以往的历史可以看出来,我们大多数的同学是到了这样一些企业界,也包括一些跨国的知名企业,也就是说更多的绿色人才是在企业这样一个领域里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最终也成就了他们的事业。”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剑波教授表示,企业人才需求与实际高校教育之间的反差也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只要拥有较高的素质,能够在实践中锻炼、提升自己,就有机会成才。他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我们现在一些研究成果也是直接服务于社会的需要,比如说我们最近开展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空气质量保证,及北京周边地区空气控制措施研究,这个研究的成果除了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的空气质量控制的决策,也为北京每年的空气质量改善措施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希望尽快缩小教育与实际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