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谈藻色变,不如退而治污

更新时间:2008-03-06 10:18 来源:珠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 作者: 曹永旭 阅读:356 网友评论0

         2007年,可称为“蓝藻年”,由于当年夏季太湖蓝藻暴发,随后,各地一些湖泊、水库相继遭受蓝藻影响,令人谈“藻”色变。其实,蓝藻种类繁多,且分布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地,早就与人类和平共处,长期以来相安无事。

        水中的藻类是水生生物分类学的一个大种群,是在水中能够适应悬浮生活,易于在风和水流作用下作被动运动的植物群落,也可称之为浮游植物或浮游藻类。藻类植物具有共同的特性,但在植物体的体型、构造、色素组成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可根据这些特征进行植物分类,藻类可分成几类,每类在分类学上为一个“门”,藻类分门的主要依据是它们所含的色素和植物体的形态、构造,一般将淡水藻类分成11门,有蓝藻门、红藻门、隐藻门、甲藻门、褐藻门、黄藻门、金藻门、硅藻门、裸藻门、绿藻门、轮藻门等,每一门再分纲、目、科,蓝藻只是其中的一个“门”。蓝藻种类有几千种(或说已知约1500多种),可形成水华的有近百种,其中能产生毒素的有几十种。

        藻类植物是生物食物链中最重要的初始环节之一,水中的浮游藻类可直接或间接的作为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饵料,以往认为家鱼不能消化蓝藻,但近来也有蓝藻被鱼体吸收利用的报道,有不少蓝藻还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有的蓝藻可作为人们的食品,如著名的发菜和普通念珠藻(地木耳) 等,还有螺旋藻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居各食物之冠。还可从蓝藻中提取胰蛋白酶抑制剂,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等胰腺或胰周感染性疾病,或用于治疗脑气肿及脑缺血等疾病。

        在洁净的天然水体中,生存着一定数量的藻类,在生态良好的环境之中,呈现出生物多样性,各种藻类和谐共存,互相制约。由于蓝藻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当湖水遭到严重有机污染,氮、磷等物质的含量超标时,水中的营养状态失去了平衡,再遇上适宜的温度(气温在18摄氏度左右)等条件,蓝藻容易成为优势种,水中的其他藻种受到抑制,相对数量减少,水体中的蓝藻大量繁殖,个体数巨增,造成蓝藻暴发疯长。

         藻类的个体大小一般在2~200微米,肉眼难以看到,需用显微镜才可以分辨,在自然水体中,当其大量繁殖时,才使水色和浑浊度有所改变,此时人们还不以为然,直到蓝藻疯长,形成大片蓝绿色的藻块或藻的薄层,才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支持藻类疯长的氮、磷等物质,在水中无色无形,数量再多也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水中氮、磷主要来源于人类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排水、家畜排水、.水产养殖和底泥之中:
        人类的生活污水中常含有一定数量的氮、磷等营养物,主要是来自人类的排泄物和洗涤剂,生活污水中的氮主要来自人体食物中蛋白质代谢的废弃产物,人体代谢废物中也含有磷,含磷合成洗涤剂的大量使用,使生活污水中的磷含量急剧上升。
        工业废水也是水中氮、磷的重要来源,不少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含氮、磷的废水,如焦化厂、化肥厂、石油化工厂、纺织印染厂、制药厂等废水中均含有大量氮,而食品加工、发酵、鱼品加工、化肥、洗涤剂生产、金属抛光等工厂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磷,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经生化处理后,剩余的大部分氮、磷随出水排入河道,也是城市附近水体中氮、磷的主要来源。
        农田中施用的氮、磷肥料,除一部分真正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外,其余的被土壤吸附,残留和溶于水中,相当部分通过雨水冲淋带入江河湖泊。在农田中施用氮肥的30%,磷肥的5%未能被利用,近年来,由于化肥的大量使用,以及可耕地土壤质量的降低,导致肥料成分容易流失,氮和磷大量进入水体。
        饲养家畜家禽的废弃物和排泄物中含有大量氮和磷,如以单位个体计,牛排泄物的污染量约为人体排泄物污染量的4倍,随着雨水的冲刷,大量地进入水体。
        水产养殖业的残饵,悬浮物以及鱼类的排泄物,粪便的污染,引起了养殖场和其周围水域的水质,底泥的环境恶化及水中氮、磷含量的增加。
        在底泥表层或其上面的新生沉积物中所含的氮、磷,直接或通过底泥粒子间的间隙水等溶入水中,形成二次污染。
由此看来,蓝藻并不可怕,作为一个物种也有其存在和生长的理由,可怕的是,人类毫无限制地向水中排放污废水,直到造成蓝藻危害,还在指望老天帮忙。

        没有意识到应该限制人类自身的排污行为,只是被动地清除蓝藻和稀释水体,头痛医头,治标不治本,来年很可能暴发更可怕的蓝藻危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谈藻色变,不如退而治污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