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喝纯净水染甲肝”风波震惊重庆水市

更新时间:2008-04-23 09:20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 阅读:478 网友评论0

        这几天,贵州上百学生被染上甲肝后,怀疑是饮用当地某品牌桶装水所致。这个被称为一场“喝饮用水染上甲肝”引来的风波,犹如台风一样“袭击”重庆的饮用水消费市场。来自市内的几大知名品牌负责人称,他们的大客户纷纷要求送水企业提供饮用水的相关“体验”报告,不然就不喝了。

        重庆消费者行动:索要饮用水“体检”单

        九龙坡某建筑安装公司负责饮用水采购的邓主任称,在他获悉贵州几百学生因喝了桶装饮用水染上甲肝的报道后,立马给长期给这家公司送水的业务员打电话,要求尽快提供有关质量监督部门对该品牌饮用水的“体检”报告,否则就不喝他们公司的水了。

        与此同时,记者来到市内最大的安吉尔饮用水生产企业,见到该公司的业务员也忙于给自己的客户准备自己品牌系列水的卫生质量检查报告。

        喝纯净水染上甲肝的消息在重庆饮用水消费市场激起千层浪。拿邓主任的话讲,以前都是认为(瓶)桶装水的卫生质量是十分安全可靠的,公司才多花钱采购品牌饮用水。如今,即使送水公司能提供产品的最新“体检”报告,他喝起来还是心有余悸。

        行业内专家揭密:“三种可能”暗藏病毒

        像邓主任一样的消费者对饮用水有没有必要如此担心?饮用水里面有没有暗藏甲肝病毒的可能?

        熊代富,从事饮用水生产和销售多年,堪称该行业的“元老”。他说,这次贵州发生“学生喝桶装水染上甲肝”的事件真实性还是有存在的可能,如果有关部门能确认甲肝病原体来自桶装水,凭熊先生多年的经验判断,无疑是桶装水企业在以下几个生产环节之一可能出现了纰漏。

        第一种可能是甲肝病原体随地表层水源渗透到饮用水生产企业所采集的水源里面去了。造成这种的根本原因是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选择的水源地离地表层很浅,或者选择离很密集的民宅和工业基地采集水源。

        第二种可能是企业里面有甲肝患者在生产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或者企业生产条件简陋、卫生设施不齐等因素造成病原体通过某一个很细微的生产环节进入生产好的饮用水里面。

        第三种可能是“二次污染”,就是企业为了降低自己的经营成本,对回收的水桶未进行彻底消毒,导致在流通过程中已携带甲肝病毒的水桶又重新灌装水,进行再次销售,从而将病毒传染到另外的消费者口中。

        重庆饮用水市场:品牌品质参差不齐

        重庆饮用水市场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生产流通状况?据卫生质量监督部门的有关人士透露,他们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健康隐患主要集中五大方面:一是少数饮用水生产企业灌装间未封闭,这样很容易让外界病毒通过气流传播渗透到水里;二是个别企业生产矿物质水时未采用自动化控制设备,而采用人工方法添加矿化浓缩液;三是有些企业将一次性使用的桶(瓶)盖回收循环使用;四是“贴牌”加工;五是生产企业的卫生设施缺失等。

        一行业内人士透露,目前重庆在生产(瓶)桶装水的大小企业有100多家,能真正进入行业内一线阵营品牌的企业只有10家左右,这些企业都有按“国标”设计的厂房、水源采集地和先进的生产设备。而大部分企业都是在街头、宿舍等地租用二三十平方米的“厂房”,买台简单的净水设备,再收购一些“二手”水桶,这样条件下生产出来的水能喝吗?业内人士称,也能喝,跟家里的自来水差不多,不过也很容易被周遍的病原体侵入,从而让“喝纯净水染上甲肝”的悲剧重演。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喝纯净水染甲肝”风波震惊重庆水市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