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仍有"潜力"尚待挖掘
近几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些节能降耗方面的措施,很多人响应国家号召,自觉地把节能减排生活化。但环保专家发现,在“节能减排”改善生活行为方式方面,仍旧有好多“潜力”尚待挖掘。
26摄氏度仍需大力宣传
近日,记者走访了北京的一些公共场所,发现大多数场所的空调温度都达到“调到26摄氏度”的节能要求,如磁器口地铁站空调温度达到28.1摄氏度;但也有一些未达到要求。
自2004年以来,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村等多家民间环保组织一直在呼吁和跟踪“夏天把空调调到26摄氏度”的贯彻程度。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是“26摄氏度空调节能行动”联合发起团体之一,该中心每年都组织环保志愿者对城市的公共场所进行测温,并提交年度的分析报告。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执行主任认为,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民众自觉行动,积极为北京市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缓解夏天用电压力做贡献,但是,“26摄氏度限定影响力的扩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应抱着乐观的态度,在节能工作上继续努力。”
公交出行应成为生活方式
7月20日,北京开始推行汽车“单双号”制度,许多车友自发地兴起了“拼车”潮流,单号车的人双号出门想和住在附近的双号车的人共同出行;双号车的人单号出行想和附近的单号车车友共同上下班。一直倡导“步行上下班”、少开私家车的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认为,这种现象某种程度上说明开私家车的人已经丧失了乘坐公共交通的能力。保护城市的空气质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就是大力推进公共交通事业,公交车、地铁越来越便利,以后的市民出行将主要依赖公共交通工具。他认为,为了鼓励更多的公众上下班乘坐公交车,周末或者假日才使用私家车,城市管理者需要在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通达性、舒适性上更加努力。
限塑还应凭自觉
今年6月1日,“限塑令”正式开始实施,超市、商场、农贸市场等地限制使用一次性超薄塑料袋。但仍旧有一些商场对这个措施阳奉阴违,有家商场的化妆品柜台甚至把“免费提供塑料袋”作为“竞争力”;一些购物者也仍旧念念不忘塑料袋的便利,买一块豆腐也要索取好几个塑料袋。而农贸市场由于交易双方“可侃价”,因此,塑料袋多半仍旧由摊主免费赠送,顾客自带购物袋或者重复使用塑料袋的习惯尚须培养。
2007年7月,全国40多家环保民间组织共同发起“节能20%公民行动”。活动启动以来,已经陆续在全国开展了夏季空调测温、无车日、绿色包装、冬季测温、能效标识、节能灯推广等活动,但公众实施效果仍旧有待深化。在7月23日举行的国际能源政策展望论坛上,能源基金会副主席杨富强谈到了改变消费观念的重要性:“如今国际能源涨价如此迅猛,现在的SUV汽车,国外很多地方都因为其能耗问题而停产或者减产了,但最新发布的数据表明,中国的进口量竟然上升了百分之二十几。而年轻人,是这类车辆的消费主体。”
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执行理事梁晓燕,倡导消费者适当改变自己的消费观念,她说,“几乎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可以节能减排,你可以不使用空调或者少使用空调;你可以在购买空调等家电时,多选择节能产品;除了最直接的节能减排,还有很多活动可以间接节能减排,比如多参加亲近自然的活动不仅能提升保护环境的意识,而且对愉悦身心、增强体质,都有好处。一个人体质好了,心情愉快了,对耗能产品的需求很可能就下降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