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副局长:海水淡化吨水成本已降低到约五元人民币
近日,国家海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宏做客中国经济网“中经在线访谈”栏目时表示,我国在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方面一点不落后,技术日趋成熟,具有产业化发展的条件。
王宏在回答中国经济网记者提问时表示,经过多年的科技攻关,我国在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等海水利用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技术经济日趋合理,海水淡化吨水成本已达到每吨约5元人民币;部分技术如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已跻身国际先进水平。此外,海水直流冷却技术、海水脱硫技术、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也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广应用。
据王宏介绍,我国先后完成了山东黄岛3000吨/日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山东黄岛10000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天津碱厂2500立方米/小时化工系统海水循环冷却和深圳富华德电厂28000立方米/小时电力系统海水循环冷却及青岛海之韵46万平米大生活用海水等一批标志性示范工程,一批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大生活用海水后处理技术及海水气态膜法提溴等海水利用新技术及反渗透膜、海水水处理药剂、大型海水冷却塔等新产品陆续出现。目前,海水淡化、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已进入万吨级产业化示范阶段。
王宏说,海水利用技术日趋成熟,产业化条件基本具备。目前,我国正在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成套技术研究和示范”重大项目为依托,开展大型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成套技术研究,将相继建立5万吨级海水淡化、10万吨级海水循环冷却、百万平米大生活用海水、千吨级海水提溴、万吨级海水提钾、万吨级海水提镁等示范工程,发展大型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我国自主创新的海水利用技术、装备、标准和产业化体系,全面提升我国海水利用技术核心竞争力。
王宏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到2007年底,我国已建海水淡化工程的产水能力已达到16万吨/日,天津、青岛、河北等沿海地区多个日处理10万吨~20万吨的大型海水淡化项目相继启动。很多沿海的大型电力、石化、化工企业,开始大量利用海水,目前年利用海水作为工业冷却水量约420亿立方米,其中电力行业利用海水作冷却水量占90%。且天津北疆、国华宁海等多个新建的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电厂均计划建立10万吨级海水循环冷却工程。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