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打造低碳经济魅力何在? 遏制产能过剩重点是谁?

更新时间:2009-10-27 09:39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阅读:267 网友评论0

经济复苏中如何创新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低碳产品认证有哪些新动向?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有什么新举措?如何行之有效地遏制重金属污染?一个个绿色议题成为本周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

大力推行低碳经济

在经济复苏中更好地打造低碳经济,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方式、生活方式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引述了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赵勇在首届曹妃甸论坛闭幕后答记者问的话:“大家都认为应该大力地革新传统的生产方式,大力推行绿色的生产方式,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低碳经济,使我们在应对金融危机,经济走向全面复苏的进程当中,实现一次凤凰涅槃,不是简单的增长性复苏,而是复苏以后的经济是一个崭新的经济形态。”

经济日报说,首届曹妃甸论坛与会嘉宾围绕“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工业化”这一主题实地考察、深入交流、凝聚共识,共同探讨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如何更好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取得了丰硕成果。

消费日报说,低碳技术产品的开发促传统日用消费品业升级,低碳经济成产业结构调整新引擎。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对国内的能源结构将带来很大影响……我国正在快速成长为低碳产品和服务等领域的世界领跑者……在轻工产业当中,“低碳产品”已经成为企业提高附加值的关键词,从低碳服装、低碳洗衣机、低碳橱柜到低碳家电无所不包。

中国经济周刊也认为,如果我们不推行低碳经济、转变发展方式,我国的资源、生态、国家竞争力以及国家安全都将会受到影响。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增强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的需要,还是缓解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上面临的国际压力的需要。

科技日报在题为“低碳经济战略催促企业转型”的报道中说,我们原来做的从关停并转而起的企业规模调整,产业升级所进行的技术改造和全产业链建设都有助于将企业的产品向上游推进,从而减少单位产值碳排放。

与此同时,《中国城市“十二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的出台,引起了本周媒体对经济向低碳方向发展的展望。中国经济时报说,由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研究编制的《中国城市“十二五”核心问题研究报告》认为,低碳城市建设将成为“十二五”时期城市发展的重要导向。低碳城市建设将催生新的能源革命、新的产业革命和新的生活方式革命。

加速低碳产品认证

我国将开展低碳产品认证的消息也引起了媒体热议低碳经济。新华网记者10月15日从环境保护部环境认证中心了解到,我国将开展低碳产品认证。

北京晚报说,我国今后将开展低碳产品认证。记者从10月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标志十五周年纪念活动上获悉,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和德国技术合作公司进行了“中德低碳产品认证合作项目”的签约,这也是我国在低碳产品认证领域的首个对外合作项目。

北京晨报说,低碳产品认证是以产品为链条,吸引整个社会在生产和消费环节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通过向产品授予低碳标志,从而向社会推进一个以顾客为导向的低碳产品采购和消费模式。以公众的消费选择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发低碳产品技术,向低碳生产模式转变,最终达到减少全球温室气体的效果。

人民网、京华时报说,我国将在生产和消费领域开展低碳产品认证。

光明日报说,环境标志认证引领可持续发展,环境标志已成为中国最具权威的绿色产品认证制度,成为引领中国绿色产品消费的风向标。

严控六行业产能过剩

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等10部委近日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有关情况。对此,各类媒体立即从不同角度给予报道。

人民日报说,据介绍,《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将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6个行业确定为调控和引导的重点。主要把握4个原则:一是控制增量和优化存量相结合;二是分类指导和有保有压相结合;三是培育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四是市场引导和宏观调控相结合。

中国经济导报说,区域内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传统煤化工、多晶硅等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必须在产业规划环评通过后,才能受理和审批。未通过环境评价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

中新网说,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熊必琳表示,这3个季度以来,效果已经初步显现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情况有所缓解,产业发展总体是向好的。但从当前的产业发展状况来看,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事实上总体进展不快,各地区、各行业发展也不平衡,同时出现了一些领域的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的问题,有的甚至还有所加剧。

北京晨报报道的标题是:“十部委联手抑制产能过剩提出实行问责制”。报道说,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抓紧制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出台。

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也进行了类似的报道。

重拳遏制重金属污染

近来,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如何有效地遏制重金属污染己成为各地环保工作的重点。资源网载文对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进行了原因分析。文章认为,一是地方环保部门监管不力。长期以来,地方环保部门的人财物都在当地政府,环保被视为一个次要甚至可以忽略不谈的话题,地方政府的盲目招商引资导致一些工业园区成为企业污染的乐土;二是民众环境意识不足,环境污染救济途径不畅;三是重金属污染缺乏针对性的专项治理。

遏制重金属污染成为各地治污的重头戏。据来自环境保护部网站的消息,为了严格控制沘江流域内的重金属污染,加快推进《云南省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促进沘江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云南环保厅首度对沘江流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实施了“流域限批”制度。

人民日报说,截至10月14日,河南省济源市已完成对3个重点镇中10个重点村的儿童血铅检测工作,有32家污染企业被停产整顿。据报道,本着“保安全健康、保社会稳定、保产业发展”的原则,济源市制订了一套完整的医疗救护和环境治理方案,包括关停污染企业、整村搬迁和积极实施驱铅治疗等。当地治理整顿涉铅企业,济源市振兴金铅、太行金铅等32家小型企业被停产整顿,豫光金铅、万洋、金利3家企业的烧结机工艺生产线也被关停。

黑龙江经济报在报道全省倒排工期推进松花江水污染防治的消息时说,黑龙江省把重金属污染防治摆在更加紧迫更加重要的位置,集中检查重点区域、涉重金属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和环境安全隐患,发现问题依法从严从快解决,及时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坚决予以取缔。

此外,本周媒体还在其他方面进行了环境报道。科技日报推出了题为“潮汐能:永动着的可再生能源”报道;第一财经日报推出题为“三部门:可再生能源发电一并网即享受全价上网”报道;农民日报说,我国加大力度推进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中国军网说,青海湖生态工程资金使用将被全程监控。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打造低碳经济魅力何在? 遏制产能过剩重点是谁?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