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广州试点六千家庭垃圾分类 垃圾减量超八成

更新时间:2009-11-28 22:46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阅读:540 网友评论0

1998年,广州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并被列入全国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然而,十年之后,11月22日,市政府副秘书长吕志毅表示,广州垃圾分类试点十年仍处于“初级阶段”,寄望代替垃圾处理,有点乌托邦的色彩。

近日,常务副市长苏泽群及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接连表态,要广泛征求市民关于垃圾处理的意见和建议,加大垃圾分类的推广、普及工作力度,促进垃圾处理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发展。作为目前广州最大规模的垃圾分类试点社区,越秀区东湖街的垃圾减排量已达到八成以上。东湖街的垃圾分类工作已成为相关部门调研的焦点,其分类模式有望在全广州推广。

垃圾分类实验

东山实验小学:剩饭剩菜变成有机肥

2008年5月,原从事IT行业的杨静山看到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和前景,于是成立了“分类得”公司。

东山实验小学厨房外,他投放了一个从日本进口的厨余垃圾机。每天,将4斤厨余垃圾放进这个外表酷似洗衣机的家伙里。经过分解、发酵,4个月后,480斤厨余垃圾就可转化为20斤有机肥。在学校教学大楼楼顶,他配备了一台粉碎机。那些脱落的树叶被收集到这里。经破碎后,再埋入一个含有真菌的水泥堆肥坑里。四个月后,这些树叶就能完全分解,变成有机肥。

“我们一说到垃圾,第一感觉就是臭。那是因为食品垃圾如剩饭剩菜等,混在非食品垃圾里面造成的。如果分开放,不但不会臭,而且还能提高利用率。”

杨静山解释,食品垃圾可以转化为有机肥,非食品垃圾可以走循环经济的路线进行利用,有害垃圾(如电池、过期药品等)则在社区统一设回收箱。

杨静山的公司从不做垃圾桶,他们称其为资源回收桶。他说,国民的观念要转变,如果把垃圾当做是一种资源,就会认为它有价值,就不会乱扔。废旧金属、塑料、报纸、书刊自不必说,剩饭剩菜这些厨余垃圾,甚至树叶,他们都认为是可以回收利用的资源。“例如厨余垃圾,像剩饭剩菜之类的,日本有技术可以将这种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

50岁的清洁工赖玉秀来东山实验小学工作前,在写字楼内工作。她感觉在东山实验小学的工作量小。因为学生已将垃圾进行了分类,废纸和塑料瓶可直接拿去卖钱。而且不用从垃圾堆里拣出来,也卫生了很多。东山实验小学校长王书慧也表示,自从学校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后,孩子们懂得了垃圾分类。这种规模系统的垃圾分类有效减排了垃圾,环卫工运走的垃圾减少了很多。

这还只是杨静山目前进行的一个试验。他设想,今后在每个社区建一个类似的食品垃圾初级处理基地,解决厨余垃圾问题。

东湖街:六千家庭垃圾分三类处理

11月21日,越秀区五羊新城K 15栋304房,彭先生正在厨房炒菜。只见他把菜叶、剩饭等厨房垃圾倒入一个垃圾桶里。报纸、纸皮、塑料瓶甚至小宝宝喝的“益力多”瓶则整整齐齐地放在阳台一角,螺丝、钉子、木料、铁盒放在另一边。

在这一栋楼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和他家一样,进行了家庭垃圾分类。他们非常容易地将垃圾区分为有害垃圾(过期药品、旧电池、废旧灯管、化学物品、水银温度计等)、食品垃圾(剩菜剩饭、骨头、果皮、菜叶、蛋壳等)和非食品可回收垃圾(旧书、旧报纸、纸皮、铁罐、胶瓶等)。

广州规模最大的社区垃圾分类试点就是杨静山携手越秀区东湖街道办联合开展的。据杨静山表示,每天,东湖街会产生近吨的垃圾,平均到每个家庭约一公斤左右。

据介绍,最初,垃圾分类推广进展并不顺利。他就从自己居住的那栋楼开始,一幢一幢推广。每户多派发一个垃圾桶,提倡家庭分类,把食品垃圾与非食品垃圾分开;在楼道贴垃圾分类宣传单、放置两个垃圾桶;统一上门回收等等。对实行了垃圾分类的居民楼,他就命名为“环保楼”。

垃圾分类对很多人来说是完全陌生的。杨静山认为,需要教育宣传。他说服社区内的小学,合作进行垃圾分类的现场宣讲活动。他认为“小朋友学会了,回家就会教给家长”。

在“分类得”狭小的办公室里,分门别类放满了各种“垃圾”。据称,垃圾从住户家里回收到公司仓库后,会先由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进行分类,然后每天运到他在白云区的垃圾回收仓库进行资源利用。

在五羊南小区,每一个住宅楼入口和每层楼的楼梯口,都张贴着“生活垃圾回收方法”的宣传贴纸。每层楼的垃圾收集处,都放着两个垃圾桶,分别标注着“食品垃圾”和“非食品垃圾”的字样。这些居民家中都有一张“分类得”公司的垃圾回收卡。居民们只要拨打上面的电话,就会有工作人员上门收取。

经过一年多的推广,目前,东湖街的五羊南、五羊东、明月等13个社区,近60栋住宅楼被命名为“环保楼”。东湖街已有6000多户家庭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工作中。作为目前广州市最大规模的垃圾分类试点社区,有报道称,东湖街的垃圾减排量已超过八成。

行业声音

“政府需回收有害垃圾 政策上引导垃圾分类”

广州曾在部分小区、学校、主干道投放了7000多组垃圾分类收集容器。但2008年开始,街头的垃圾桶又渐渐变成以蓝色单桶为主,并且今后也将继续以这种没有分类的垃圾桶为主。

市环卫部门解释称,即使市民分开投放,收运处理配套设备跟不上,还是混在一起,等于没分。

此外,广州还有约10万人的拾荒大军。经过了家庭、环卫工、拾荒者三层分拣,也基本上达到了垃圾分类的效果。

然而,在过去一年,“分类得”公司收集了大量的有毒有害垃圾,至今只能堆放在公司仓库里,无处处理。

杨静山面临的困境是,市民将电池、灯管这些垃圾扔进垃圾桶。环卫工人是直接拉走。他集中收集起来,想交给固废中心去处理,但还得给政府交钱。

简单的家庭简易垃圾分类并不难做,关键是要有一个整体的后续工程,这需要政策的支持和工序的配套。杨静山表示,政府的制度和政策不配套。制度上的缺失是造成垃圾分类无法有效推行的根本原因。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有人曾提出采用生化堆肥的办法,把食品垃圾转化为有机肥。广州也曾规划建设生化堆肥厂,最终却胎死腹中。

市环卫系统有关人士表示,原因主要是“采用这种办法生产的有机肥重金属超标严重,肥效低,没有市场”。

杨静山表示,这还是因为垃圾没有分类。“废旧电池、灯管、过期药品全都混在一起,当然会造成重金属超标了。如果实行垃圾源头分类,哪里还会有重金属呢?”

政府只需要回收处理有害垃圾。从政策上监督和引导垃圾分类就行了。杨静山说“垃圾处理其实是暴利行业,只是现在政府把它垄断了起来。”

他说,目前,环卫系统的任务是城市保洁,而不是资源回收。因此,他们得到的垃圾任务越多,政府下拨的经费就会越多。

但如果把垃圾分类,使垃圾变成资源,压力会减轻,但其得到的经费也会减少。如果把垃圾当做资源,可以带动大批资源公司的兴建,产生效益。政府也就不需要养这么多的环卫工人了。

广州垃圾分类进程

1998年 按照“先开放、后规范;先试验、后推广,逐步普及”的思路,开展了垃圾分类的探索。

1999年 按照不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三种分类,正式开始垃圾分类投放和收集。

2000年 被建设部列入全国首批8个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

2004年 市环卫部门主编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评价标准》,由国家建设部作为国家行业标准颁布实施。随后,又印发了《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方案》和《垃圾分类标志和分类方法》,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大件垃圾、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等五大类。

2009年 市环卫部门称,要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体系,力争到2014年垃圾分类收集率达到80%以上,资源回收率达到30%。用2年左右在学校、社区,5年左右在全市普及生活垃圾分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广州试点六千家庭垃圾分类 垃圾减量超八成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