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靠镉污染群体性事件刺激环保神经
因化工厂非法生产导致厂区周围树林大片枯死,部分村民镉中毒。湖南省浏阳市镇头镇上千名村民因污染问题分别围堵镇政府、镇派出所。8月1日,浏阳市有关方面已介入,正在妥善处置。湘和化工厂法人代表已被刑事拘留,浏阳市环保局局长和分管副局长被停职,相关责任人在接受调查。
化工企业非法排污导致厂区周边环境恶化,村民镉中毒,还有村民为此付出生命代价。化工厂非法排污问题无疑十分严重。笔者注意到,在村民围堵镇政府、镇派出所的情况下,浏阳市有关方面介入,刑事拘留湘和化工厂法人代表,停止浏阳市环保局局长和分管副局长职务。化工厂炼铟生产线未经审批,害人不浅,法人代表被刑拘自是咎由自取,环保局正副局长作为主管部门负责人,无视化工厂非法排污与村民健康,“猫不抓老鼠”,停职接受调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是笔者在想,环保局为何“猫不抓老鼠”呢?这难道仅仅是环保局的错吗?我想起两则旧闻。一则是:为了关停辖区内的两家污染企业,江苏省仪征市环保局几任环保局长、书记联名举报污染企业四年。另一则是:黑龙江省召开2009年全省环境执法暨应急管理工作会议,邀请10余家媒体参会,而对哪些企业仍在违法排污等情况一概“保密”。部分记者难以理解退场。
其他地方的环保局奈何不了污染企业,浏阳市环保局难道就有三头六臂吗?听了仪征市几任环保局长书记举报污染未果与黑龙江环保部门为排污者保密的消息。我们或许可以认为,浏阳市环保局两位被停职局长“猫不抓老鼠”也有其“苦衷”。
事实上,很多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政府重点保护的利税大户,环保部门是“无能为力的”。从仪征市环保局几任领导举报污染企业来看,如果环保部门地位不独立,人财物配备都受制于当地政府,就算环保部门有心站回正义立场,公开违法排污企业监督检查情况,对违法污染企业作出处罚、整改决定,也根本撼动不了污染企业一根毫毛。
环保局遭遇执法尴尬的问题并非个案。云南阳宗海污染事件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阳宗海最大排污企业在建厂时根本没有办理任何环评手续。对此,群众投诉不断,云南省环保局多次点名通报该污染企业,但是该企业竟被玉溪市政府授予“守信用、重合同”企业称号,由于有政府护短,环保部门在人财物配备方面都依赖地方政府,企业根本不理会环保部门的警告与整改意见。对此,环保专家痛心疾首,环保部门也无可奈何。浏阳市环保局“猫不抓老鼠”莫非与此“同病相怜”
种种事实表明,要破解环保执法难题,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单凭环保一个部门的战斗力远远不够。政府切实转变环保观念,提高环保部门威信与执行力,才是问题的关键。
从松花江污染事件,到太湖蓝藻事件,再到阳宗海污染、盐城水污染事件,环保教训已经够多了。每一次环境污染事件都令人警醒。痛定思痛,地方政府还能躺在靠牺牲环境而换来的GDP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吗?但是为何那么多的环保教训警醒不了地方政府?为何政府的环保神经如此麻木不仁?笔者担心的是,相对于意义被无限夸大的GDP指标来说,环保工作再重要,也没有GDP重要。污染问题再严重,也没有GDP上不去严重。但是,我们是否需要不断重演环境污染事件,靠村民围堵政府这样的群体性事件来刺激政府的环保神经呢?
所以,面对环境污染严重的现实语境,单纯责备环保部门失职,“猫不抓老鼠”,有失公允,作用也不明显。相对于庞大的政绩需要而言,要让环保问题真正受到重视,就要提高环保部门地位,改变环保部门受制地方政府的尴尬局面。痛下决心改革政绩评价体系,落实环境污染问责机制,扣除官员的污染政绩。可以考虑把“污染帽”与“乌纱帽”挂钩,铲除拿环境换GDP的现实土壤,遏制住官员制造污染政绩的冲动。
如果政府畸形的污染政绩观不改变,环保部门权利地位不独立,正副环保局长停职,根本走出“猫不抓老鼠”的环保困境。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