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担忧“长江水质” 因为别无选择
根据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最新数据,去年长江排污量达到339亿吨。面对如此大的排污量,市民近日开始质疑长江水还能否放心用。对此,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副局长回应称,目前长江干流86%河段水质优于或符合国家地表水三类水标准,对长江水质不用过分担忧。(《武汉晚报》11月13日)
有道是“水至清则无鱼”。江河作为自然水域,本有其生态净化功能,既然如此,对于河流排污其实也没必要“见风就是雨”。从这个角度来看,尽管长江排污量达339亿吨,的确令人触目惊心,但是,假如以长江一年的水量,339亿吨或许也并不占太大比例,是不是会超过长江的生态容限和自净能力,的确还不能全凭污水的绝对数量得出结论。
事实上,即便是因为化工品泄漏污染所导致的突发水源污染事件,也总是暂时的,尽管抢购矿泉水在不少城市都已经上演过,但等到上游来水将污染物冲到下游,或是经降雨稀释,没准,抢购的矿泉水还没喝完,饮用水就可以重新恢复正常。看来,对于河流污染的确不必太过担心,河流就如同人的血液,本身其实就有排污和自净的功能,被污染了不要紧,只要水体还能承受,人们大可高枕无忧,并充分相信河流水域有强大的自净能力。
然而,正好比人体的血液不能保持良性循环,不能及时将毒素排出时,身体的血液出了问题,人体不可能独善其身一个道理,当水域的污染超越了河流对于环境的承载能力,不仅不可能通过流动实现水体的自净,污染的不断恶化加剧,倒是在所难免。从这个角度来看,一起起突发事件所导致的水源污染乃至生态危机,恐怕未必全是零星偶发。具体到339亿吨污水入长江,长江究竟是否还能堪重负,对于长江水质的信心又来自何处?显然不应回避,而必须直面。
事实上,对于自己身上的血液,人们想必会百般呵护,而现实中,作为滋养了一方水土,哺育了流域百姓的母亲河,却非但没有得到她们应有的呵护和善待,相反,却更多成了被四溢排污的下水道。不仅仅是生活污水,不少工矿企业更是把身边的母亲河当作了污水污物的排放处,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既省去了排放物环保处理的流程,又大大节约了成本,而且还神不知鬼不觉,这样的好事,又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乎,各种“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工业污染物从沿江河的排放口源源不断的涌入江河,将原本清澈的江河渲染的五彩缤纷,也就并不奇怪了。更有甚者,人“一夜白头”或许还算是新闻,江河“一夜变色”却已然成了常事。至于水源地附近的工矿企业对于水源所构成的威胁,更是不啻于一颗颗定时炸弹。
而与此同时,尽管对于环保机构,污染治理,人们也是耳熟能详,但是,“雷声大,雨点小”却往往是环保治理的普遍风格。既然污染企业是招商引资来的座上嘉宾,甚至不乏以“环境容纳力高”而引入的,污染治理最终服从于GDP大局,也就并不意外了。尤其是当环保治理与监督更多只是停留于罚款,甚至是排污权的出售时,环保部门其实已成为污染权的销售商,如此环保政策更像是是排污者的帮凶和利益分成者,指望其成为母亲河的守护者,自然不免天真。
事实上,相比突发事件所引起的“抢购矿泉水”,当“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的诗意已然变味成了“君污长江头,我喝洗脚水”;就连江河中原本鲜美的水产,如今也不是濒临绝迹,就是因为污染超标而不能食用了;至于污染的江河水所灌溉出来的农田,同样不可避免的将污染引入到人类自己的食物链中。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总不能寄望于国人的抗毒排毒能力继续进化吧。
一言以蔽之,假如对于环境的保护依然不能摆脱利益诉求,甚至对于各种严重的水源污染隐患熟视无睹,长江的生态容限被突破,不过是迟早的事儿,而这也绝不只是长江一条母亲河的悲哀,相比珠江流域的铬污染,淮河的工业污染,难怪长江这条已经不堪重负的河流反而会被当作“优等生”,长江流域民众对于水质的担忧反倒被认为是多余了。不过,对于“长江水被污染,我们还能喝什么”的追问,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其实别无选择,“君污江之头,我饮洗脚水”必然也只能由国人自己来承担所有的代价,从这个意义上说,对长江水质不用过分担忧,的确也是出于好意,因为别无选择,既然担忧其实也没用,不如无知者无畏,硬着头皮畅饮。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