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国务院发布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更新时间:2012-02-22 09:00 来源:法治周末 作者: 阅读:2539 网友评论0

2月16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同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背景情况。

《意见》明确提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的主要目标。根据《意见》,我国将实施“四项制度”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专家表示,这表明我国已经把水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

水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

2月1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意见》指出,为贯彻落实好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2011年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我国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

同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意见》出台背景和主要内容等方面情况。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意见》指出,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并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据胡四一介绍,目前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比人均耕地占比还要低12个百分点。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全国年平均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农村有近3亿人口饮水不安全。

当前我国水体污染严重,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46%。2010年有38.6%的河床劣于三类水,三分之二的湖泊富营养化。2010年全国废污水的排放总量达到了750亿吨,河流水质的不达标率接近40%,其中丧失了利用价值的劣五类水占了20%,直接威胁到城乡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的身心健康,胡四一介绍说。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实际上是最严格的水资源的管控目标。"红"就意味着是最严格,"线"是一个管控的目标。”胡四一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根据《意见》,我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控目标“三条红线”是:

“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

“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三条红线"从水利部的政策提升到国家的政策,表明了我国已经把水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马军认为。马军是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主导编写了我国首个水污染公益数据库“中国水污染地图”。

“"三条红线"是一个未雨绸缪的战略,这三条红线绝对不能再被突破,否则极有可能导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硬着陆"。”马军说。

马军表示,事实上,我国目前的用水量已经超过了6000亿立方米,但按照水利部之前的提法,全国用水总量这条红线,在2015年的时候,才应该设定到6000亿立方米,所以这次在国务院的《意见》中,把这条红线不得不提高到6350亿立方米。

根据《意见》,为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我国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严格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严格控制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严格实施取水许可,严格水资源有偿使用,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

为保障政策实施,我国将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同时健全水资源监控体系,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并健全政策法规和社会监督机制。

水资源没有硬约束

马军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不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地区,水资源污染对于公众健康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污染的蔓延不但使饮用水本身不安全,还会引发土壤、地下水、近海等一系列污染,从而使粮食、蔬菜、水产品也受到污染,最终会影响公众健康。

马军说,问题还不止这些,我国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例如,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比较粗放,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与世界先进水平0.7至0.8有较大差距。

此外,不少地方水资源过度开发,像黄河流域开发利用程度已经达到76%,淮河流域也达到了53%,海河流域更是超过了100%,已经超过承载能力,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意见》对此也提出了解决方案,我国将实施“四项制度”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键在于如何落实,四项制度落实起来难度都会很大。”马军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员还是把经济发展放到了环境保护之前,放到了水资源的保护之前。在"经济发展为王"、"GDP增长为王"的地方利益面前,有时再好的制度也不得不妥协。”马军认为。

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制度的根本在于有效的实施。

以往的水资源管理手段和效果不佳,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形成管理上的硬约束和硬手段,水资源管理的措施没能够以考核、审批运行手段予以体现,胡四一认为。

“目前我国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上有些关系没有理顺,在体制上还存在部分障碍。如一些地方还没有实施水污一体化管理、部门职能交叉。”中国水科院水资源配置研究室主任谢新民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此外,地表水和地下水统一调配统一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水站管理的监测手段也有待进一步加强,计量设施建设、监控系统建设还有些滞后等。”谢新民说。

马军对此表示,自己最担心的是,最严格水资源保护制度会重蹈环境评价制度的覆辙。

环境评价制度,指在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在规划或其他活动之前,对其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以及制订相应方案。2003年1月1日,《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式实施。自此,环评制度被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然而,据《新世纪》报道,2011年全年,至少有40多个大型项目被环保部点名。被点名原因主要是这些项目环评未批先建、改建未批等。由于“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环评制度被各级地方政府及大中型国有企业“架空”。

“与环评制度类似,用水总量控制制度中也规定,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对未依法完成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建设项目,审批机关不予批准。如果水资源论证制度在地方执行的过程中走了样,那结局注定和环评制度一样只不过是一个"橡皮图章"。”马军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马军还表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不仅对既有的制度缺陷、漏洞要填补,还要让公众参与到水资源的管理过程中,发挥公众参与的制衡作用,找到社会发展和水资源保护的平衡点。

  
鼓励水权交易

《意见》的一大亮点是鼓励开展水权交易,建立健全水权制度,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水资源。

11年前,中国第一次水权交易的案例发生在浙江省义乌市。2000年11月,义乌市一次性出资2亿元,向浙江省东阳市买断了每年5000万立方米水资源的永久使用权,成为中国水权交易的第一案。

2005年1月6日,在义乌市和东阳市的通水典礼上,时任水利部副部长的索丽生说,东阳市与义乌市水权交易的成功实施,在步入市场方面意义重大。对于两市来说,不仅会让东阳人进一步思考如何进行水资源的节约、配置、开源,也让义乌市慎重考虑如何节约、利用好这些买来的水。

谢新民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我国部分地区,如黄河流域的河套灌区,已经开展水权转让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果。之前,河套灌区用水量很大,国家节水改造的投资也有限。灌区的水权转让,是通过当地的工矿企业投资来支援农业搞节水,农业把节省下来的这部分水再通过水权置换的方式支持工业的发展。

“这样就克服了国家对农业节水的投入不足,在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微观调节的相互作用下,使得缺水的问题尤其是工业缺水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国家很多地方都在做有益的探索。”谢新民说。

水权交易还可以在用水企业间发生。

“比如老企业,它有取水许可的指标,新企业现在已经没有了,就应该是暂停批准和限制批准,这时候我们鼓励两个企业之间可以进行水权转让,通过经济手段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表示,鼓励探索利用经济手段来促进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

马军认为,所有的水权交易要建立在对用水总量严格控制的基础之上,如果用水总量得不到有效控制,水权的交易就会沦为纯粹的市场游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国务院发布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