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节能:“十二五”目标下的路径选择
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略显平静,直到今年初,各项规划才密集出台,而平静的代价是未完成节能目标。
国家统计局2月22日公布的《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仅为2.01%,和3.5%的目标相差甚远。
第一年未达标,无疑使得后4年的节能任务更加艰巨。
在这样“沉痛”的背景下,2月27日,工信部正式发布《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1%左右,钢铁等9大高耗能行业分别下降18%~22%,这也是国家首次明确行业的节能目标。
实际上,“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6%。对此,美国能源基金会工业节能项目主任何平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指出,“十二五”节能减排难度更大,因此目标应该降低。他同时表示,即使完成21%,难度仍然较大。尤其是在保持工业增速8%的基础上,实现工业能耗下降目标矛盾重重。
结构调整存争议
《规划》出台的另一背景是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把整个工业作为规划对象,并由国务院发布实施的中长期规划。为了落实该规划,各行业规划随后纷纷出台。而工信部网站连发29篇对该规划的解读文章,也足见其重要性。
“21%的目标现在很难简单判断是高还是低,主要取决于未来4年工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效中心副主任熊华文如是说。
近10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发生了质的变化,部分产品能源单耗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随着淘汰落后产能空间缩小,结构节能被认为是“十二五”的关键词。
但是,结构节能也存在争议。
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正处在工业化初期,成为高耗能产业大规模转移的对象。在最近举行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对产能转移导致的地方高耗能工业比重上升以及产能过剩问题表示担忧,并指出“结构调整作用实际恶化了”。
工信部工业节能处处长余薇不久前也曾表示,尽管“十一五”工业节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却出现了两个不降反升的现象:一是工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比重不降反升;二是六大高耗能行业占工业能耗的比重不降反升。
对此,工信部在《规划》中首次提出了“区域限批”的措施,对未完成年度节能目标的地方限批新上高耗能项目。
据悉,宁夏、甘肃等西部省份2011年的节能完成情况不容乐观,有些省份出现了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不降反升的情况。多位专家认为,西部地区将在“区域限批”方面面临更大压力。
但近日召开的国家发改委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依然强调,要确保西部地区连续5年增长速度超过东部地区的势头不滑坡。可以预见,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仍将是一对长期矛盾。
节能潜力仍不小
实际上,2011年工业节能的指标也难以完成。虽然还未发布全年数据,但前三季度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56%,与3.4%的规划目标相差较大。
那么,“十二五”期间是否还具备足够的节能潜力?
对此,清华大学教授齐晔将目光瞄准了“万家企业节能行动”。
据悉,“十一五”期间,我国开展的“千家企业节能行动”提前1年完成减排目标。2011年末,国家发改委将该计划扩展到近万家,包括了能耗在1万吨标煤以上的企业,占工业企业总能耗的85%~90%,力争到“十二五”末节能2.5亿吨标煤。这一数字在我国“十二五”6.7亿吨标煤的节能目标中,仅占38%。
齐晔指出,我国大企业的节能潜力很大,但现在的节能贡献和它们的实力并不匹配,应该发挥更大作用。
原济南钢铁集团副总经理温燕明也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以钢铁为首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节能潜力仍然很大。
“过去在生产流程中,人为地把能量转化和产品生产分开,发电厂只发电,钢铁厂只生产钢铁,因此浪费了很多能量。”温燕明建议,采取多样化的工艺流程,如余热发电、废气制化工产品等。
“有句话叫搂草打兔子,但是钢铁厂过去不仅没打兔子,就连看见钻石也没捡。几大高耗能行业都是如此,存在大量能量浪费。”温燕明打比方说。
对于这样的新课题,温燕明指出:“过去产品研究多,能量转换研究少,现在需要转变观念。”
不过,温燕明同时指出,仅通过普及现有技术也能大幅节能。例如,我国钢铁厂自发电率目前为30%,最高水平达到70%,而日本的比例更高。如果将全国自发电率都提高到70%,就能多出40%的电,按照全国7亿吨钢产量计算,仅这一项就能产生500多亿元经济价值。
合同能源管理很有想象力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首次正式提出要培育和发展节能服务产业。
在《规划》指出的我国工业节能仍存的五大突出问题中,有两项涉及节能服务业,分别是:市场化节能机制尚待完善,企业节能内生动力不足;工业节能管理基础薄弱,节能服务能力与市场需求发展不相适应。
因此,《规划》明确提出,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产业体系,培育1000家具有较强实力的节能服务公司,鼓励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设备租赁、节能项目融资担保等方式,为九大节能工程的实施提供支撑。
分析人士据此指出,到2015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年产值将突破3000亿元,其中合同能源管理有望达到1500亿元。
“合同能源管理在未来很有想象力。”方正证券资深投资顾问潘益兵说。
《规划》还提出,鼓励重点用能企业依托自身优势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行业提供节能服务。
依托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安徽新创节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企业。该公司副总经理吴朝刚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公司刚刚起步,但目前国家减碳政策正在慢慢明确,“我们看好这个市场”。
齐晔也认为,很多从大型企业独立出来的节能服务公司实际上能力比一些专业公司还强,一旦国家政策明确,很多企业将投身其中。
不过何平指出,我国“十二五”时期还很难形成完全市场化的节能体制,是从行政手段向市场手段过渡的阶段。“‘十三五’也许能建成市场化工业节能体系,我对工业节能的前景很乐观。”何平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