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增城年内开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
增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以5%的速度增长,两个主要垃圾填埋场将面临提前封场的困境,预计2014年后该市生活垃圾将无处可去。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座谈会上获悉,增城将在今年内推进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建设,到2014年其处理能力将达到2000吨/天。
现状现有填埋场2014年前“退役”
据介绍,增城市收运的城乡生活垃圾量为1210吨/天,主要运往荔城棠厦垃圾填埋场和新塘陈家林垃圾填埋场。棠厦垃圾填埋场总库容为143.6万吨,1997年开始使用,于2011年底按国家卫生填埋场标准对该垃圾场完成整治。目前荔城街、增江街、小楼镇、派潭镇、中新镇、石滩镇和新塘镇沙埔的全部垃圾均运往该垃圾场处理,每天进场垃圾量为560吨。按此计算,棠厦垃圾填埋场可使用至2014年6月左右。
陈家林垃圾填埋场属简易填埋场,占地面积11.32万平方米,日进场垃圾约500吨,收集新塘镇80%的生活垃圾,已使用15年。该垃圾场剩余库区约30亩,按目前进场垃圾计算,最多再可填埋一年左右。该垃圾场没有渗滤液处理设施,对周边环境污染大。
经测算,增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以5%的速度增长,按此增长速度,两个主要垃圾填埋场将面临提前封场的困境,预计2014年后,该市的生活垃圾将无去向,“垃圾围城”危机不容忽视。
探讨为焚烧厂周边居民提供补助
在座谈会上,广州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郭艳华表示,就增城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垃圾处理要以焚烧为主,总体思路要以优结构、减量化、再利用为基本原则,推动城市垃圾处理逐步向焚烧发电为主的模式转变。
她建议,增城垃圾焚烧场的选址要远离居民密集的区域,选择靠近江海、人口稀疏的地方,尽可能把对环境及市民的影响减到最低。
华农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德汉认为,从增城的实际情况来看,应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推广干湿分类,降低垃圾水分,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减少垃圾焚烧过程中二 英的产生,以免对环境及市民造成不良影响。增城的农村生活垃圾量小,可直接采用堆肥的方式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发展生态农业。
广东省建筑设计院市政分院环保所所长、高级工程师原效凯认为,增城市委、市政府要牵头做好生活垃圾处理的实施方案,形成规范的制度体系。要为垃圾焚烧厂周边的居民提供补助,并建立居民参与和监督机制,真正使居民参与到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中来。
市民代表表示,在垃圾焚烧场选址方面,政府要举行听证会,多听取市民的意见,考虑多方因素后做出最佳选择。
计划将在全市掀起垃圾分类热潮
增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彭高峰说,下一步,将在全市掀起垃圾分类热潮,从源头上减量。同时,针对目前增城市城乡环境卫生管理设施投入不足、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能力较差等问题,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卫设施投入计划,争取年底前基本形成生活垃圾分类运输体系。
他透露,增城将推进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建设,并按照广州市政府的要求,在2012年12月31日前动工建设,在2014年12月投入试运行,其处理能力达到2000吨/天的要求。还要推进陈家林垃圾填埋场综合改造,力争在2015年实现增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的目标。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