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包装垃圾年废弃4000亿 过度包装问题严重
1.3万亿工业总产值、名列世界第二……作为改革开放催生而成的新兴独立工业门类,中国包装行业的发展可谓风生水起、日新月异,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然而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天价月饼”、“天价粽子”、“天价榨菜”在将过度包装做到极致的同时,也让老百姓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的包装行业被迫承受了越来越多的质疑与指责。
众所周知,作为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度的包装有保护商品、美化商品、节约成本、便于储运、利于计量、引导消费、提高附加值等功能,是商品进入流通、消费领域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时下里过度包装的盛行却让这个行业“变了味儿”。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除了每到节日就要“火”上一回的粽子、月饼礼盒外,茶叶、保健品礼盒的过度包装也已成为了一种常态,不仅如此,电子产品、书籍近年来也逐渐出现了过度包装的趋势。
在北京市东城区某品牌茶庄里,大厅一侧摆放整齐的铁观音新茶礼盒成为店里最引人注目的产品。记者随手取下了一个标价3800元的礼盒,注意到礼盒最外层的材质为红色的磨砂纸盒,里层则是一个颇有分量的银白色锡罐,密封的锡罐无法开启。但据销售人员介绍,里面是24个独立包装的真空茶包,如果购买的话,商家还会提供一个印有茶庄品牌标识的手提布袋用来盛放礼盒。记者拎在手里感受了一下,四层包装下的铁观音礼盒足有1.5公斤重,然而茶叶的总重量仅为200克。当记者提出价格偏高后,这名销售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店里的铁观音新茶4两就要卖到3600元,这款礼盒的外包装和锡罐加在一起才200元。如果单买,我们这边"香远溢清"包装盒要57元,里边架子上摆着的马来西亚产的锡罐售价是1100元。”闻言,记者身边几位消费者纷纷摇头,表示“200元足够买些等级不错的新茶来喝了”。
茶叶高端礼盒是过度包装的“重灾区”,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与其情况相似的还有保健品。在北京某商城地下一层的超市里,记者来到了某品牌的保健品专柜前,发现高端礼盒占据了该柜台的绝大多数“有利位置”。记者的目光被一款由6盏燕窝摆成花瓣造型的礼盒吸引。与燕窝优美的造型相比,礼盒的包装更是颇费心思:最外层是一个雕刻着繁复花纹的木盒,里面盛着一个手感不错的硬塑料盒,上面摆放着黄色的锦布,锦布上才是“主角”燕窝。记者把礼盒放在电子秤上,显示总重量为1375克,而6盏燕窝的净重仅为30克,二者重量相差45倍。另一款朝鲜高丽参礼盒更是夸张,最外层刷了涂料的木盒泛着金属光泽,上面镶嵌着几块造型别致的皮子;里面的海绵上铺着金黄色的绸缎,左边摆放着一个精致的铁盒,铁盒里面装着有一层贴身包装的高丽参,右边放着一个据说有收藏价值的杯子,但无论尺寸还是重量,杯子的价值都超过了装有高丽参的铁盒。
透过过度包装的华丽外表,一系列社会问题凸显出来。在中国,垃圾分类观念并不深入人心,实施更是难以进行,因此,越是精致、复杂的包装,越容易沦为以焚烧或填埋进行处理的废弃物,而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有关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668座城市产生的8000万吨生活垃圾中,有30%是包装废弃物,即每年产生约2400万吨包装垃圾,较2008年增长约12%。
过度包装除了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外,还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里有1/3属于包装垃圾,占全部固体废弃物的一半,年废弃价值高达4000亿元。而这些包装垃圾中,一半以上属于过度豪华包装。
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过度包装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过度包装问题由来已久,带来的诸多弊端逐渐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2009年3月31日,国家质检总局与国家标准委共同发布了国家强制性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GB23350-2009),并于2010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对包括粮食、糕点、饮料、酒在内的食品及化妆品的包装空隙率、成本及层数都分别作出了明确的限制说明。两年过去了,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标准的执行情况却并不乐观。过度包装现象禁而不止,原因何在?
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
在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的眼里,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显得尤为关键。他对记者表示:“中国商品的种类非常之多,情况复杂,难以协调,无法用一个简单、统一的法律来衡量所有商品的包装是否过度,国际上也并无很好的可以借鉴的先例,因此这方面法律法规的制定一直处于磋商状态。最终我们的行业标准先行一步,2010年4月1日起《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开始施行。”同时他表示,仅靠一个行业标准,很难彻底解决广泛存在的过度包装问题。他认为,首先,标准仅对食品和化妆品行业的包装作出了规定,对于过度包装现象泛滥的其他行业,并未涉及;更为关键的一点是,该标准的性质是技术文件,而非法律文件,并不具备强制性,因此很多企业并不执行这个标准。该标准不具备法律效力也使得消费者投诉过度包装问题甚至是打官司,往往以败诉告终,只能通过与卖家协商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宣传少监管难
记者在采访调查过程中发现,对于政府部门制定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标准,多数消费者表示“没有听说过”;其他消费者虽然知道政府部门发布了该标准,但对于细则却并不是很了解,拿“包装层数3层及以下”这条规定来说,消费者并不清楚纸袋、塑料托等材料是否包含在三层包装之内。
类似的困扰也摆在执法部门面前。董金狮告诉记者,目前流通市场基本上都是工商部门在执法。《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标准中规定,包装层数不得多于3层,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60%,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总和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20%。可是,生产企业并没有在包装箱上明示包装的层数,也没有说明空隙率是多少,更不可能把成本印上去,而工商部门并不是技术部门,他们也并不清楚现行标准规定的空隙率以及成本占比如何确定,很难操作。这些都在无形中加大了消费者监督与工商部门执法的难度。
过度包装多因“面子”工程
2009年7月,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与搜狐绿色频道在网上联合做了一个“消费者过度包装意识”的公众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如果是自己吃,93%的人明确表示不会购买包装精美的月饼;如果用来送礼,则有27%的人表示会购买包装精美的月饼;另有24%的人表示“不确定”;明确表示“不会”的人仅占49%,证明过度包装产品还是有其存在的市场。
济南市政协委员孙建军在政协提案《倡导节约,不断遏制商品过度包装的建议》中直言,过度包装之所以屡禁不止,是因为它有着强大的市场需求。受爱面子、讲排场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公款送礼的大量存在等等,为过度包装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记者在走访中也发现,在过度包装现象已成为常态的几个代表性行业内,礼盒越是奢华,越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不止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产品销量好,包装精美、送礼体面是主要原因。”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