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垃圾不落地”试点小区难处多
区从去年开始实行“垃圾不落地”,每天早上7点到9点和晚上6点到8点两个时段,安排居民投放垃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起初有居民不理解这个做法,社区就在小区保留2个垃圾桶,直到一个月之后才撤掉。一年多时间以来,在社区和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宣传下,大部分的居民已经慢慢熟悉和接受这样的模式。
皇诰巷小区的规定是非投放时段,垃圾桶将撤走。“我们平时的垃圾箱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摆放,其余时间都被摆放到垃圾房里,并且会上锁。”小营街道紫金社区书记梁冬之告诉记者。
梁冬之告诉记者,他们也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和摸索才有了现在的成果,不过他们社区只选择这一个小区进行试点,实际上也是有原因的,这和小区的自身条件息息相关。
梁冬之说,选择试行“垃圾不落地”的模式也是需要前提条件的,比如需要一个小房子,做垃圾房用。
“如果没有地方堆放垃圾箱,那放在露天环境下的话,只是空谈。”梁冬之说。
试点小区有个共同点:老年人居多、关系和睦
按照试点小区的经验来看,显然并不是所有小区都能实行“垃圾不落地”。
除了有垃圾房这样的外部条件,小区人群的年龄和工作等特点,实际上也是推行得好不好的一个重要关键点。
2011年6月,杭州下城区武林街道和乐苑小区开始推行“垃圾不落地”作业新模式。
记者了解到,和乐苑小区是一个位处市中心,以老年人为主、面积较小的密集型小区。
之所以选择在和乐苑小区进行试点,安吉社区主任龚海乐表示,他们也是学习了小营街道的做法,主要是小区户数少,居住人群大多是退休老师,素质也非常高,推行起来相对会容易一些。
30日上午,记者到和乐苑小区进行实地考察,这是一个庭院式的小区,只有4幢楼房,而且是全封闭式的,面积不大,更像是职工宿舍,不过小区内部道路整洁有序。
和乐苑实行的“垃圾不落地”,和小营街道推行的模式有所区别,也可以说是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垃圾不落地”,因为小区并没有撤走垃圾桶。
记者看到,小区的东西两端分别有两个垃圾房,里面放置了“绿、蓝、黄、红”四种颜色的垃圾桶,分别是“厨房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主要是指导居民将垃圾进行合理的分配。
每天傍晚6点30分至7点30分,是小区投放垃圾的固定时间,垃圾分类指导员也会在垃圾房旁边指导市民。次日早晨,垃圾直运公司会开进小区,将垃圾箱内的垃圾运走。
龚主任说,和乐苑小区垃圾房白天也是开放着的,主要是考虑到白天还是有人需要倒垃圾的。
为了鼓励居民按时按类投放垃圾,社区采用“奖励机制”,给居民发放小卡片,每天按时投放垃圾的将会进行敲章积分,每月给予小礼品作奖励。
试点小区难处多 上班族时间配合不好效果差
垃圾不落地,可以减少路面的污染,这是肯定的,每天与又脏又臭的垃圾桶擦肩而过,看着污水四处漫延,心情都是很糟糕的。
为了推广这项措施,安吉社区和小区的居民自管小组没少下工夫。
小区自管小组副组长占阿姨说,起初大家都没有垃圾分类的意识。
她给记者打了个比方,“吃好饭,骨头剩菜和擦嘴的餐巾纸放到一块儿,这在以前很平常,就是我们家里的孩子以前都这么做,我好心和他们说,他们还觉得太麻烦了。”
占阿姨只能自己亲手把餐巾纸拿出来,放在另外放生活垃圾的垃圾袋。
自己家人理解了,可是别的邻居能不能按着做呢?
龚主任坦言,在推行的过程中,也是碰到了一些困难。“主要是年轻人,每天一早出门上班,晚上回来很晚的,他们不太愿意配合时间,效果相对来说就要差一些。”
目前小区的自管组成员每天都会在晚上的固定时间监督居民有没有对垃圾进行分类,从居民对垃圾类别的分辨率来说,最初居民对垃圾的分辨率只有35%,目前已经达到85%左右。
可以说,和乐苑小区只是在“垃圾分类”的推行上已经慢慢见成效了,在距离真正所说的“垃圾不落地”形式上仍然还有努力的空间。
“垃圾不落地”目前在杭州全面推广不现实
垃圾桶的存或弃,真的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垃圾不落地”在杭州可行吗?
对杭州老百姓来说,先要从“垃圾分类”做起,然后实现“垃圾不落地”,这是对自身生活方式的一种改变。一下子跨越这么大,是不是很难实现呢?
昨天下午,记者拨通了杭州朝晖街道大木桥社区主任朱建的电话,聊起“垃圾不落地”的问题,朱主任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她是第一次听说“垃圾不落地”这个词。
“垃圾不落地”应该是在“垃圾分类”的基础上跨出的又一步。但是,事实上,杭州目前还有很多小区未能做到“垃圾分类”,甚至在已经实行的小区也未能完全做到位。
朱建说,大木桥社区下面的小区至今还没推行“垃圾分类”,这项工作推行起来难度不少,“我们社区下面有很多小区,都是非常大的,不易管理。”
“垃圾不落地”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垃圾中途不暴露,无滞留,避免了相应的污染。但它并非没有弊端,主要也是不方便。
朱建听说“垃圾不落地”的具体操作模式之后,她以社区工作者的身份表示,理论上来说,“垃圾不落地”的想法是可以考虑的,但是实际操作难度很大。
她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如果居民从外面回来,吃着零食想找个垃圾桶扔,结果找不到垃圾桶,很有可能就会随手一扔。”不管怎么样,没有垃圾桶的小区总是会给居民造成很多不方便。
尽管下城区的和乐苑小区目前实行的效果不错,不过安吉社区主任龚海乐坦言,接下去也不会在别的小区进行推广,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人群不一样,开放式性质的小区,推广起来难度也很大。
在规定时间不让垃圾过多停留和暴露在空气中,这样的设想是好的。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教授杨建华也表示赞同这个概念。
但是,杨教授也提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他说,“根据老百姓现在的生活,作息时间也不同,产生垃圾的时段也不一样,因此在固定的时间内投放垃圾是否合适,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杨教授认为,如果现在实行“垃圾不落地”制度的话,为了贪图方便,一部分不够自觉的市民可能会将垃圾随手扔在路边,最后出现垃圾遍地的尴尬局面。
杨教授更建议,加强社区和物业对卫生的管理,监督市民把垃圾扔进垃圾箱,同时保证垃圾箱是密闭,不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两条路一起走”,多摸索经验,学习一下成功的做法,再考虑能不能全面推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