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宜春高人让垃圾焚烧不再产生二噁英

更新时间:2013-01-09 10:23 来源:人民网 作者: 阅读:813 网友评论0

如何消除垃圾焚燒過程中產生的劇毒物質“二惡英(國際公認的一級致癌物)”,是一道公認的世界性難題。日前,已經擁有30余項專利專有技術的發明達人、宜春市實用技術研究所所長劉偉奇宣布,他已經完成了“垃圾無煙焚燒技術及裝置”的研發工作並實驗成功,該技術及裝置在“垃圾焚燒”過程中不會產生“二惡英”。

該消息在媒體上一發布,立刻就引起了政府及相關部門和廣大市民的極大關注。許多人說,宜春這小小的地方還真是藏龍臥虎。可劉偉奇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又是如何創造發明“垃圾無煙焚燒技術”的?帶著市民的諸多疑問,近日記者來到宜春市實用技術研究所,採訪了劉偉奇。

從小就喜歡搞發明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宜春中心城區朝陽路的宜春市實用技術研究所。當時,劉偉奇正向朋友展示他的最新發明——“垃圾無煙焚燒技術及裝置”。劉偉奇,個頭不高,但身材結實﹔眼睛不大,卻待人謙和﹔臉上總是堆著笑容,非常平易近人。從他的外表很難想象,這是一位擁有多項發明專利,解決了世界性難題的發明家。

回憶起自己的發明創造經歷,劉偉奇說,其實他很小的時候就喜歡發明創造。文革期間,年僅4歲的他隨父母下放到宜豐縣棠浦鎮稻香村。當時農村做飯,用的是傳統土灶,一個人炒菜時,還需要另外一人蹲在灶邊添柴燒火。5歲的劉偉奇每每看到父親蹲在灶邊燒火,蹲得兩腳發麻,就萌發了“做把燒火椅給爸爸坐”的念頭。父母外出干活時,小小的劉偉奇就在家裡搗鼓起來了。幾天后,他還真做出了一把“燒火椅”,而且還挺結實。劉偉奇說,雖然當時做得非常粗糙,但那把椅子卻成了“文革”中落難的父母重拾生活信心的一件寶貝,伴隨著他們度過了近10年的艱難歲月,直到1979年父親恢復工作時,這把小椅子仍被父母當作一件特殊寶貝從鄉下帶到了城裡。這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個“小發明”。

農村的日子雖然艱辛,卻為幼年的劉偉奇萌發創新思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鄉下的日子,他接二連三的“小發明”不斷誕生,並引發了兒時伙伴的濃厚興趣,劉偉奇儼然成了同村小伙伴們的“兒童領袖”。兒時的他做過“踩高蹺”,發明過“獨輪車”,制作過“玩具風車”和“玩具水車”等等。有一次在做“獨輪車”的過程中,為了圖快,他從當時生產隊在稻田插秧時用來打印記的木制工具車上鋸了一個小輪子下來,第二天,當他推著自制的獨輪車與小伙伴們上山砍柴時,被生產隊長發現了,結果,這一次給家人帶來了不少的麻煩,父親還因此被抓去批斗。然而,父母對此並沒有抱怨,反倒在教導他應該“愛護公物,遵紀守法”的同時,就他的發明思想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與鼓勵,這在劉偉奇幼小的心靈深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為他日后在發明的道路上“攻堅克難”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工作路上一波三折

1986年,從江西工業大學(現南昌大學)化工專業本科畢業的劉偉奇,被分配到宜春苧麻紡織廠從事污水處理工作。劉偉奇說,上世紀八十年代考大學被稱作“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因此,當時能到國營大廠工作的大學生並不多。他到廠裡沒幾天,就被領導推薦帶工人到湖南學習,由於工作出色,不久便被提升為副科級干部,擔任廠環保科科長助理兼污水處理站站長等職務,並連年被評為“廠先進生產工作者”和“宜春地區環境保護先進工作者”。

雖然出類拔萃,可劉偉奇此后的道路並不順暢。在湖南學習的時候,他認識了一位當時中國紡織界的著名專家,時任湖南洞庭苧麻紡織總廠的總工,是宜春人。當得知這位專家想帶領他的技術團隊回宜春發展,為家鄉作貢獻時,劉偉奇心想:宜春的紡織工業要發展,也需要這方面的專家,這種國家級的專家願來宜春工作,對宜春來說應是一件大好事,隨即答應回到宜春后向領導極力推薦。可事與願違,劉偉奇的頂力推薦,並沒有獲得個別領導的贊同,反而被廠領導罵得“狗血淋頭”,從此,劉偉奇的人生也隨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1989年,他被借調到宜春林科所香料廠工作,1991年調南昌草珊瑚集團香粉分廠工作,不久,又被調到新余市民政局香料廠工作。

從大學畢業被分配到國企工作起,到此后輾轉多個國企,劉偉奇都在探尋企業的發展之道。然而,在那個“做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年代,也許是“體制”的原因,人才在“國企”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嚴重缺乏而又嚴重浪費人才的“國企”,都在做著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產業,技術落后,人才缺乏,管理混亂,企業沒有創新,嚴重缺乏后勁。頻繁跳槽的工作經歷,最終讓劉偉奇得出結論:“大鍋飯”的“體制”決定了“國企”終將無藥可救,如果不及時調整自己的發展方向,終有一天,自己也會變成一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無用之才。於是,劉偉奇開始醞釀“下海”創業。

辭職“下海”創辦研究所

在經歷了漫長的業余探索與思想斗爭之后,1995年,劉偉奇毅然辭去工作,回到宜春創辦了當時江西省第一家以“生物質能與垃圾處理”為主要研究方向的民辦科研機構。

對於為什麼選擇“生物質能與垃圾處理”,劉偉奇說,中國是個油氣資源十分貧乏的國家,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由於“垃圾圍城”,城市告急,迫使政府在“垃圾焚燒”技術尚不成熟之時,就匆忙走上了“垃圾焚燒發電”之路。然而,傳統“垃圾焚燒”所產生的“煙塵”與“二噁英”污染嚴重,引發了許多社會問題。因而“垃圾處理”已成為關乎國家安全的一件大事。如果在無害化消滅垃圾的同時,又能高效地從中提取清潔能源的話,那對我國社會的貢獻可謂前所未有。因此,此項工作前途無量,不僅利國利民利己,而且造福子孫萬代。正是基於這一考慮,劉偉奇在創辦研究所之初,便把自己的奮斗目標鎖定在了“生物質能與垃圾處理”。從此,他十幾年如一日,如痴如狂地潛心於他的發明創造。

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他全力以赴,夜以繼日。十多年來,他從未休過一個節假日。為了解決生物質氣化利用過程中“煙塵”與“焦油”的二次污染問題,劉偉奇設計了一個又一個全新的技術方案,盡管試驗裝置做了一大堆,但研究的進展卻十分緩慢,收效甚微。技術研發的高投入,帶來了經濟的拮據和家人的埋怨,劉偉奇也曾一度陷入了痛苦與迷茫之中。1998年,面對自己的經濟困境和研發止步不前,此時的劉偉奇在內心深處進行著激烈的思想斗爭,是堅持研發,完善技術,還是放棄。為此,這一年,劉偉奇在宜春秀江河畔不知彷徨了多少次。他反復責問自己“大家都在做,我為什麼就不可以效法……”就這樣,他的這一年在迷茫與矛盾中一天天過去。劉偉奇說,大學畢業后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那幾年,他是所有同學中最早獲得組織提拔重用者,如果按部就班地在國家單位工作,現在他也許和其他許多同學一樣——不是局長就是處長。可如今自己卻成了一介草民,而且創業路上一事無成,什麼也不是,家裡為了支持自己搞發明,多年來已是負債累累。

俗話說,思路決定出路。1998年底,劉偉奇經再三考慮,終於從迷茫中走了出來。經過權衡,他認定自己當初的選擇沒有錯,並在自己的案頭寫下了“收獲來自耕耘,回報源於奉獻”的對聯用作自勉。於是,他破釜沉舟,賣掉了老家父母的房子,賣掉了城裡自己的住房,並把老父老母接到宜春與自己一起背水一戰。劉偉奇的這一舉動,終於給幾乎停滯的“研究所”注入了新的活力。

“垃圾無煙燃燒技術”成功問世

在經歷了艱難決擇后的劉偉奇,重新審視了以前自己所走過的路程,並對今后的研發思路作了調整。他想,既然要解決“煙塵”與“焦油”及其“二噁英”的二次污染問題,實現生物質和垃圾的無煙焚燒及其能源的高效清潔轉化利用,那就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煙”?“煙”是由那些物質構成的,它又是怎麼產生的……隻有把這些問題搞清楚了,才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傳統“垃圾焚燒發電”過程中“煙塵”與“二噁英”污染的老大難問題。於是,劉偉奇揣著靠變賣自家房產籌來的二次研發資金,又開始了自己新的征程——查資料,搞設計,做試驗,從理論到實踐,然后又從實踐到理論,就這樣,在經歷了無數次的試驗失敗后,2005年第一代無“煙塵”與“焦油”污染的“柴草液化氣灶”終於誕生了,緊接著又是第二代和第三代技術的誕生。2010年又在“柴草液化氣灶”技術的基礎上,完成了“垃圾無煙焚燒技術及裝置”的研發工作。

去年,劉偉奇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了國內發明專利申請,今年他又向國際有關組織提交了國際發明專利申請,並已進入相關程序。目前,劉偉奇的發明已順利通過了小試和中試研究,實驗表明,他的研發目標已經實現,從而成功地創造了“垃圾焚燒無煙塵”的世界記錄,第一次打破了人們千百年來“物質焚燒”必定會產出“濃煙”的思維格局,獨創性地提出了“垃圾無煙清潔焚燒”新概念,從而為世界“垃圾焚燒發電”開辟了一條全新的工藝路線,並有望實現“垃圾焚燒”處理過程中“煙塵”與“二噁英”的零排放,同時還有望將氮氧化物的排放量降到世界最低點。

日前,在位於宜春中心城區朝陽路的宜春市實用技術研究所內,一個高約5米的圓桶狀垃圾焚燒爐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隻見劉偉奇往焚燒爐內填滿了數百公斤生活垃圾,然后再用少量柴油引燃了位於爐底一側的點火口,在燒了不到半小時后,記者發現:矗立高空的排煙管隻冒熱氣沒有煙塵,在其周邊也聞不到一絲異味。

希望發明首先造福宜春人民

從1995年劉偉奇辭職創辦研究所,到現在將近20年的時間裡,他除了完成了這一有望改變世界的發明外,同時還擁有30多項其它專利專有技術,劉偉奇也因此被稱為“創造世界奇跡的發明達人”。2009年和2010年他連續兩年榮獲“建國六十周年百名優秀發明家”和“中國時代技術創新十大突出貢獻人物”大獎,2012年劉偉奇的新發明又獲“2012年度中國科技創新最佳發明成果獎”。

今年12月底,劉偉奇帶著這項全新的科技發明,應邀參加了第九屆中國科學家論壇和國家“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論壇。在第九屆中國科學家論壇期間,劉偉奇的這項新發明引起了在場科學家的濃厚興趣。許多投資商紛紛與他聯系,希望能與他合作開發。劉偉奇說,這項發明是在宜春完成的,技術的成功與宜春各級領導和全體親朋好友的長期支持是分不開的,因此,此項成果應當首先服務於宜春,造福宜春人民。

為此,他正尋求有關部門的支持,擬在宜春建首個項目示范工程,然后通過市場化運作逐步在全國推廣。江西省環保廳和宜春市環保局對該項目高度關注,正在進行可行性評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宜春高人让垃圾焚烧不再产生二噁英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