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环保服务业万亿市场蓄势待发

更新时间:2013-02-22 10:49 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 阅读:4398 网友评论0

春节长假刚过,京津冀部分地区雾霾天气卷土重来,再次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同样让人们担忧的是环保部网站日前公布的数据,春节期间,第一阶段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的74个城市中,PM2.5平均超标率为42.7%,最大日均值为426微克/立方米,最大超标倍数达4.7。

众所周知,污染我们周围环境的并非只有PM2.5,近几年来,浑浊不堪的河流、堆积如山的固废垃圾等同样屡屡进入人们视野,这些让人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现象,时刻刺激着我们的感官神经。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这些现象除刺醒了全民环保的公众意识,也刺激了环境保护服务产业的市场需求。

◆◆ 万亿蛋糕待切

环保部日前下发了《关于发展环保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其中提出:要促进环保服务业产业规模较快增长,实现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30%以上的目标。同时,还将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能够提供高质量环保服务产品的大型企业集团。形成50个左右环保服务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城镇污水、垃圾和脱硫、脱硝处理设施运行基本实现专业化、市场化。

其实,早在2010年由发改委规划起草的节能环保产业规划草案就曾指出,到2015年,全国环保服务产业的产值要达到9000亿元,年均增长15%。

很明显,从15%到30%这不只是一组翻了一番的数据,它更重要的意义或许在于,新的目标一方面折射了国内环境污染亟待治理的迫切性,另一方面,也为环保服务产业企业的大规模发展提供了政策注脚。

明媚的前景和阳光的政策面前,不少资本机构及个人已经闻风而动,要么开始寻找具有投资价值的相关公司,要么决定自己进入该行业市场以期在万亿大市场的蛋糕上划上一刀。

浙商杨东海是投身者之一。

杨东海的父亲年逾八旬,罹患脑梗与心脏病,四年前移居上海求医,病情已趋好转。然每逢雾霾天气,杨父的病情便有波动,严重时因呼吸艰难再次住进了医院。

杨父的病给了杨东海一个商机讯号。“空气污染和土壤污染、水污染等不一样,老百姓对后两者可能没有直接的感受,但人们对空气污染的感受却非常直观。”杨东海认为,“空气质量跟经济发展模式相关,这种粗放的发展模式拥有巨大惯性,暂时还看不到改变方向的可能。因此,未来空气净化这个市场的容量会相当大。”

据杨东海介绍,他已经聘请了相关专家,并打算并购一家生产空气净化器配件的工厂。现在,他正在寻找合作伙伴投资生产空气净化器。除了空气净化器,杨东海还打算在条件成熟之后生产带有空气净化功能的空调。

早于杨东海而动的不少企业已经尝到了甜头。

在苏州贝昂空气净化器的淘宝商城旗舰店铺,记者看到,多款产品早就打出了售罄的字样,有些产品的预售到货期甚至已经排到了4月份。在其店铺首页,还有一封于1月21日公布的显眼的致歉信,内容大致是因为空气污染严重,贝昂产品出现井喷式购买,以致公司库存脱销,现公司正在加班加点赶制新品,对于客户预定的产品,将因为缺货给予相应的补偿优惠。

空气净化器只是环保服务产业的一个极小分支。但有业内人士估计,仅大气污染治理将催生和带动多个高达数百亿元的细分产业,其总体市场规模甚至可达3000亿级别。同样,污水、固废垃圾、烟气脱硫等行业的市场规模更是不容小觑。

◆◆ 内功仍需苦练

种种迹象表明,环保服务产业的市场前景一片绚烂,但即便如此,对于环保服务企业及其从业者而言,仍需苦练内功。

不少人仍谈PM2.5色变。但遗憾的是,面对着随时威胁人们健康的灾害性雾霾天气,消费者却很难买到一个能有效防治PM2.5的合格口罩。据专业人士介绍,市面上普遍销售的普通口罩,并不能针对性地预防PM2.5,市场上销售的专业防治PM2.5的口罩,几乎被美国的3M公司垄断。而就PM2.5的监测设备而言,目前国内80%以上的PM2.5监测设备均来自国外。

并且,目前国内的环保类上市公司企业规模大都太小,根本无法与地产、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的龙头公司相比,但这些龙头公司往往是污染大户。此种差距致使环保服务企业往往只能在行业细分上做足文章,但因为有效打通上下游产业链的能力较差,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因此大大减弱。

“现在几乎没有人否认环保服务产业的广阔前景,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因为国内环保服务业起步较晚且产业化基础很薄弱,国内环保类公司在技术上与国外同行存在较大差距。即使就国内同行而言,目前同行之间的差距也很明显,况且整个环保大产业中还有多个领域的多项技术成果等待突破。因此,面对大市场,企业要想切蛋糕,苦练内功是王道。”桑德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当然,环保服务产业在产业链条上的连续性以及明媚的产业前景,也在倒逼相关行业中有实力的企业积极拓展、延伸产业链。比如先河环保,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已公开表示,尽管先河环保现阶段主要以环境监测设备制造为主,但不排除以后向环境治理等下游行业发展。聚光科技也已经明确表态,可能向下游拓展业务。

“除了苦练内功,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服务业在庞大的市场机遇面前,还需要保持谨慎的态度,以免重蹈光伏产业一哄而上的覆辙。”也有业内专家建议。

◆◆ 资金和区域壁垒成绊脚石

“环保部日前出台的指导意见,在对‘十一五’期间环保行业发展基础进行了一定分析后,科学量化了环保服务业的市场目标,对行业发展具有纲领性指导作用。但《意见》对大规模企业数量的预期仍过于保守,而要在龙头企业数上有所突破,就需破解产业区域化限制并提高企业融资能力。”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盘雨宏直言。

盘雨宏表示,我国的环保服务产业从公共事业过渡到市场产业经历了漫长而坎坷的过程,目前仍属新兴产业。而在这一产业市场化的历程中,区域市场的保护壁垒是其中最大的阻碍因素。

“比如说,因为区域项目数量有限,企业在技术提升和规模扩大上的动力往往后续不足。因此,要加快环保服务业的市场化进程,破除区域壁垒就是必要前提。建议国内政府在公共事业基建和运营上,学习并采用全国甚至全球招投标形式,这将直接利好行业发展。”盘雨宏说。

除了区域壁垒,资金匮乏也是环保服务业扩大发展的另一巨大绊脚石。不少创业者乘兴而来,但因为融资乏力最终半路夭折。“大家都知道,环保设施建设的前期投资成本相当大,比如一个中等规模的垃圾焚烧厂,其前期建设的投资成本保守估计也在2亿元左右,这对于小企业而言必然难堪重负。而即使在前期筹集了足够资金,后期运营过程中设备折旧和技术研发巨大投入,也常常让企业难以为继。”

“因此,环保服务业要借势发展,还迫切需要政府拓宽环保服务业的融资渠道,增加在二级市场中环保企业的数量,筹备环保公共事业基金,并允许信誉度较高的企业进行民间融资等。”盘雨宏最后表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环保服务业万亿市场蓄势待发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