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提醒中国转型升级的步伐必须进一步加快
2月27日起,持续笼罩我国中东部地区长达一周的浓重雾霾,在一股较强冷空气的影响下,终于渐渐散去,京城迎来了久违的蓝天。但这场持续多日的重霾天气给我们带来的警示是深刻的:过去那种靠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发展模式必须加速改变,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必须进一步加快。
的确,面对“十面霾伏”的无奈之感,“自强不吸”的呼吸之痛,人们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意识到环境与生活的关系。一场接一场的持续雾霾不仅折磨着国人敏感的神经,也在拷问着中国的治理策略,警醒着我们坚定决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已走到尽头,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不但迫在眉睫,而且要又好又快地推进。
不可否认,得益于国内的改革开放和独特的国际性机遇,中国在过去3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然而,在传统的高速增长模式下,高排放、高消耗、高破坏的发展方式不仅造成了人与自然间的对抗性冲突,也带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失衡,形成了严重的“生态赤字”,这不仅侵害了广大百姓的机体健康,更严重侵蚀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质量。转型升级,成为中国发展的时代选择,守护“碧水蓝天”也成为关系可持续发展最为紧迫的一项任务。
然而,雾霾的形成不是一年两年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地方政府的“唯GDP”论,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产能过剩,能源结构落后,资源价格、税收、补贴的杠杆作用较弱等若干因素都是雾霾挥散不去的缘由。破解这一僵局,需从全局的高度寻求解决之道,需要加快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
专家指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超大体量的发展中经济体而言,调整发展姿态,本身就是难度极高的平衡。我们需要主动降速,坚定转型,强化环保硬约束,避免发展后遗症,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绿色增长道路。
令人欣慰的是,新一届政府在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上不断出实招,动真格,体现了坚定的决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标志着中国经济的深刻转型已经开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性地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划定生态红线,这都让人们透过浓浓雾霾看到了灿烂的阳光。
2月1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提出要在大气污染防治上下大力、出真招、见实效,努力实现重点区域空气质量逐步好转,消除人民群众“心肺之患”,这让我们再次看出了中央政府治霾的决心。
当然,就像雾霾天气频发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治理雾霾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发达国家一些城市走出雾霾,也经过了数十年的治理。但是面对化不开的浓雾,我们不能等到数十年之后,必须马上行动起来。一次又一次的雾霾事实上在不断地提醒着政府和民众,要以大局为重,勿为眼前利益而失长远利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一场深入灵魂的自我革命,要把中央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既好且快地落到实处,不能只是“暂时停产”和临时治理。只有痛下决心制定系统性的环保规则,构建可以泽被后世的刚性制度,或许才是破题的关键,才能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