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微论:让环保风暴来得更猛些
“霾伏”之下,“心肺之患”怎么消?
这是当下公众的切切叩问,当蓝天的偶然乍现成为微信朋友圈以及微博中彼此欣喜的生活“作料”时,才发现距离清洁的空气越来越远。
就在一周前,全国有七分之一被雾霾笼罩,这其中有81万平方公里处在重霾的包裹下,气象台连续5天发布霾黄色预警。
恍惚间,老舍笔下“浑黄的,呛人的”情景再现。
这种不能呼吸之痛,远超过了单纯而简单的污染治理范畴,它不是一城一池的事情,也不是自家门前扫扫雪那么简单。
问题的出现,早已不是秘密,目前形成的基本共识是机动车、燃煤和粉尘等对PM2.5的贡献超过了50%,静稳天气也是雾霾的幕后推手。
既然找出了制造雾霾的罪魁祸首,就该穷根究底地进行有针对性的“会诊”。可是治污之路并非一片坦途。
从环保部发布的各类信息可以看出,一方面是企业环保意识的淡薄与漠然,一方面是环保治理体系的不完善。
这两个因素,分析其内在逻辑可以看出互为因果的关系,正是因为平素治理的浮于表面或者监管独立性的缺失,企业才会有恃无恐。通常所言的“违法成本太低”的说法,说到底还是监管者手段不够硬朗。
4天前的那个深夜,北京市环保部门的“零点行动”打响,而在此之前,这种执法行动的消息早已昭告于天下。即便是这样,还是有多家企业存在违法排污行为,表现为料堆未采取措施、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超标排放等。
揪出了这些造霾的祸首,就仅仅以10万元以下的罚款予以了之,对于企业而言,这些数字造成的威慑有多大?
如果从根由来分析,就是环保监管独立性的缺失,尤其在地方这一现象更为突出,吃着当地政府的饭,去监督当地政府的事。
这种现状,确实到了该改改的时候。
去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王毅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可以将水利、环保、国土等涉及环保的职能合并在一起,成立大环保部。
最新的消息是,这种环保大部制的研究已经在进行,此前环保部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的局面或许会改观,环保部门的执法也许能硬起来。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仅有垂直管理并不能解决问题,还需加强组织、制度、执行、政策的上下联动,不一定要搞一刀切。
无论如何,心肺之患,该当快除。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