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治理雾霾刻不容缓 绿色出行从我做起

更新时间:2014-03-05 07:17 来源:文汇报 作者: 阅读:2899 网友评论0

上海去冬大面积雾霾天气,据专家分析,有三个原因:一是高空较强的“大气颗粒物”的污染传送;二是上海当地较多的“二次污染”的人为排放;三是上海空气温度相对饱和以及南方长时间的“静态天气”。就是说,雾霾害人,与我国北方烧煤取暖、上海地区“二次污染”、冬季特定气候都有点关系。上海市政府不怨天气,不怪别人,已制定了上海减霾计划,目标是五年内PM2.5值年均降20%。

空气污染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因此治理雾霾也须长期战斗,坚持不懈,政府带头,群众团体协同,居民积极参与,群策群力,才能取得最后胜利。政府牵头抗霾,重点是削减煤炭消费总量,增加公交车中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比例,控制私家车的发展速度,治理扬尘,效区革除焚烧秸秆的旧习等等。居民则要祛除恐慌心理,积极、理性、科学地安排生活,重霾天气少出门,出门戴上防护口罩,有条件的家庭使用空气净化器。除了以上的防护措施,还必须做到不放烟花爆竹,践行绿色出行。

我们要最后战胜雾霾,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是必不可少的。马年春节,上海倡导少放、不放烟花爆竹,文明过春节。这次群众性环保的实践,市民素质的考试,取得了良好效果:烟花爆竹尾屑垃圾减少,PM2.5污染降低,火警大幅下降,三个指标,个个下滑,增加的是放鞭炮居民的愧疚心理:“不好意思,给大家的呼吸添堵了!”

我以为,“不好意思”,不是一句普通的客套话,而是居民环保意识提高一个层次的显示。践行绿色出行,也希望居民有这样的环保意识,有这种“个人自由影响了集体”的难为情感觉。如果上海市民都能步行上班、骑自行车上班、乘坐公共交通上班;上海的有车一族,都能做到少用私家车上班,少用私家车送孩子上学,有了小排量的家用轿车,不要为显示气派置换大排量的豪华车……从一点一滴做起,在环保问题上没有“不好意思”的感觉,最终战胜雾霾就更有把握了。

耿实

绿色出行,细节尚需优化

上海治霾已有五年计划,并已进入实战状态。去年12月6日,上海环保部门第一次发布了严重污染预警,实行应急减排,黄标车禁行,停驶30%的公务车,可能扬尘的建筑工地全部停业施工……首战可说是积极有序而且透明。不过治理雾霾是一场长期战斗,提倡绿色出行,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提倡绿色出行,就是要鼓励大家短途骑自行车,远途乘坐地铁与公交等公共交通。

但是,现在有些路段已经没有专用的自行车道,如果在机动车道或人行道上骑车则非常不安全。而随着市政建设的发展,现在要想就近找个修车摊也很难。自行车停车难也是一个问题,轨交或公交站点旁缺少停车的位置,更没有专门带顶的自行车棚。

公交车需要关注的细节问题是:一是站点布局不合理,大部分线路都往人流量大的地方开,对一些相对偏僻的新建小区开设站点积极性不高,尤其是现在新开的一些大医院、大超市附近缺少公交线路;二是公交车的等候时间不确定,有时候等候时间过长,建议是否可以在站牌上注明车辆的间隔时间或是大致的到站时间,让乘客心里有数;三是候车亭不够遮风挡雨,有的还没有可以坐的地方,或是有座位但坐着不舒服。

地铁现在是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但有些细节问题同样需要引起重视。一是有些线路之间换乘过程中行走的距离过长;二是有些地方缺少自动扶梯,而台阶又过高,或只有单向自动扶梯,这给拿着大件行李的乘客带来不便;三是地铁应该在节假日或附近有大型活动的站点延迟末班车的时间;四是地铁站内缺少卫生间和垃圾桶的数量;五是地铁内和公交站点都应该注明互相换乘的信息。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公共交通只有在设计和运营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各种细节问题,绿色出行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邓为民

自行车租赁要积极推进

为倡导绿色出行和缓解本市五角场地区日趋拥堵的交通压力,3年前杨浦区有关部门在该区域试行公共自行车免费租赁服务项目,运营至今设置了3个租赁网点,投放了约100辆自行车。但据笔者日前在五角场环岛下沉式广场对186名途经市民的随机抽样调研显示,有154人(占82.79%)不清楚杨浦区已建立了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有147人(占79.03%)认为建立和完善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络系统很有必要,有141人(75.80%)希望在五角场商圈附近的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第二军医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和新江湾城社区附近增设租赁网点。我以为,要使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项目在上海中心城区有序推进,关键是要统筹规划、确保投入、合理布局,特别应在一些地铁交通枢纽、大型商业网点、大型社区、大学附近设立租赁网点和增加投放车辆,以满足广大市民低碳绿色出行,减少出行成本,有益身心健康的需要。

同时,环保部门应在每年的世界环保日(6月5日),对一部分自觉坚持自行车出行,租赁公共自行车频率高、骑车公里数长、碳排放量少的绿色(市民)使者,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这种表彰形式吸引更多的市民加入到骑车族队伍中来。 孙培初

为自行车出行评功摆好

市民出行利用交通工具主要是为了便捷和节约时间。与许多人一样,我也是经过一番痛苦的选择比较,才最终选定骑自行车上下班这种最佳出行方式,而且已经坚持了多年。

我总结了骑自行车出行的六大优点。首先,上海市区内道路先天不足,大路少而小路多,只有自行车能充分利用小路,合理提高道路使用率,并做到从门到门的交通,不必转车或步行,夜间照样骑,尤为便利;其次,自行车体积小、占路少、无空载,停车不占道,交通效率高;第三,自行车无脱班,很少堵车,去目的地所花时间恒定,出行者心中有数,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时间不比坐公交车费时;第四,自行车价廉耐用,便于存放和保养,故障率低,使用成本低;第五,上下班时间正好是一天里最适宜锻炼的时段,骑自行车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是它的社会贡献。自行车不烧油,没有废气排放和噪音等环境污染,是最好的绿色交通工具,有利于保持市区空气质量。

如果出行距离较长,可以两头或一头骑自行车,中间坐地铁,这叫“土洋结合”,发挥自行车和地铁公交各自的长处,做到便捷节约绿色环保的最佳搭配。

正因为自行车作为市民市内出行的交通工具有那么多优点,所以受到包括我在内的广大市民的青睐。政府也大力倡导,还规划了不少自行车专用道便利骑自行车的市民出行。我们理应响应,为自行车出行叫好。 小萱

“路路通”“网格化”助绿色出行

绿色出行的理念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响应和践行,包括出行少开私家车,多乘坐公交和地铁等等,这些都是有助于环保的好事。但要把好事做好,还需要各行各业通力合作,打造四通八达的绿色出行网络,只有公共交通做到了“路路通”和“网格化”,选择绿色出行的市民才会“乐此不疲”,使绿色出行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在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手机信息要“通”。如今,手机的娱乐功能花样翻新,但在绿色出行方面,手机似乎还不太“给力”,充其量只有一个很小众的“打车软件”,并不能惠及广大市民,希望公交和手机通信部门整合资源,通力协作,为市民提供一个方便绿色出行的“坐(公交)车软件”,一定会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二是公交信息要“通”。如今公交硬件提升不少,但经营格局还是显得有一点老套,基本上还维持在“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状态,站牌信息也只是显示本线路的站点,缺乏横向间的换车信息提示。这样,乘客的视野就比较狭窄,选择也比较单一,容易导致公交车之间的忙闲不均:有些路线从起点到终点都拥挤不堪,而有些路线则乘客寥寥,造成运能的空耗。所以,公交管理也要开拓思路,改变公交站牌几十年一贯制的“老面孔”,公交、地铁,作为两种绿色出行的主力军,应该取长补短,信息互通,先从站牌这件小事做起,为申城的绿色出行“网格化”助力。

花剑

我是快乐的骑车族

我工作快20年了,工作的地点从农村到县城再到大城市,职业也发生了从教师到公务员的变化。然而,始终没变的是,我日常的交通工具还是自行车。

那些年在农村和县城里上班,经济条件不太好,骑自行车还没人说什么,现在,每当我上下班还是骑自行车时,熟人见了就开玩笑:哟,这与你的身份不相配啊!与周围的有车族比起来,我显得落伍了,跟不上时代。

现在我也很矛盾,去年上半年,我也去学了驾驶,拿到了驾照,但一直没有买车。到底要不要买小汽车,我一直在与爱人“商量研究”之中,难以决断。在我家里,买小汽车并不显得紧迫,因我爱人上班是乘公交,儿子上学也是,日常出行基本上不用开车。要是遇上了什么急事,打的也方便。

现在很多城市的空气污染加重,汽车数量的增加是一个重要原因。其实,就我所知,在我所在的城市,有许多人是完全可以不用每天开车上下班的。他们之所以离不开小汽车,很大一个原因还是出于面子需要。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这是件利人利己的事。就以我为例,每天上下班骑自行车,不仅环保,也是一种最好的体育锻炼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治理雾霾刻不容缓 绿色出行从我做起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