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海南向“围村垃圾”开战 因地制宜探索四类模式

更新时间:2014-03-18 09:19 来源:南海网 作者: 阅读:928 网友评论0

海南吹响集结号向“围村垃圾”开战 四类模式因地制宜乡村逐步展新颜

核心提示

“围村垃圾”伤害海南乡村的美丽,海南掀开了一场全省范围内的行动,向“围村垃圾”宣战。

据悉,海南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试点工作从2012年便拉开了序幕,截至今年2月,全省已建好了59座乡镇垃圾转运站,其中定安、屯昌等市县均超额完成了建设任务。今年,海南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主要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规划的124座乡镇垃圾转运站将于年底前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

“摸石头过河”的各市县探索着符合自身实际的解决方案:琼海全量收集;定安、昌江财政兜底;三亚推向市场;琼中村民自治……

在那些率先处理掉垃圾的村子,行走在村道的老村民,感受到了迎面而来的新村貌。

定安县龙河镇垃圾中转站,环卫人员对收集来的垃圾进行压缩后,再转运至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

定安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作人员正给填埋好的垃圾消毒。

地点 定安龙河镇天池村

每天都有专车来收垃圾 政府带动村民改造家园

2010年,大学生村官张译尹刚走进定安县天池村时,看到是遍地垃圾和动物粪便,她深吸了一口气,“简直没处下脚。”张译尹记得,当时,为了在村里建一个天池驿站,选好了一块空地,但空地上垃圾堆积如山,人力无法清走,他们不得不请来挖机,整整挖了两天,拉走了4车垃圾。“现在,一切都变了。”不单天池村,定安县全县122个村(居)委会,均已覆盖乡镇垃圾收运系统。

“萌芽”中的乡村新容

3月14日上午10点40分,冰凉的细雨中,定安县龙河镇垃圾中转站“热闹”得很。一辆垃圾收集车刚倒完垃圾,另一辆便停好车熄了火。

这一景象,是去年4月份之后才有的。司机薛文海和另外两名随车装运环卫工下了车。薛文海负责两个村委会的垃圾收集,为了完成任务,他早上7点半就出发,上午收完一个村委会的垃圾,午饭过后,他还要到另一个村。像这样奔波于全镇各村的收集车共有7辆。

龙河镇环卫所副所长吴淑贵指挥着收集车的行动。他说,在收运系统运行之前,镇里只有一辆四轮拖拉机,以前都是拖拉机拖着镇里的垃圾到人少的洼地倒掉,“堆放点换了好几个。”吴淑贵说,随着垃圾产量增加,堆放垃圾的洼地越来越难找。

好在,情况终于发生了改变。

14日中午,记者在龙河镇天池村整洁的村道旁看到,3个垃圾房和20个绿色垃圾桶,收纳着来自全村1000多村民生活产生的垃圾。63岁的村民陈保玉在天池驿站旁的小店避雨,望着道路旁的垃圾桶,很是感慨,“活了几十年,垃圾都是随便找地方扔,现在都扔到垃圾桶,每天有车来收,跟城市一样。”

在天池村中片区,陈阿姨提着垃圾桶步行50米来到垃圾房倒垃圾。“垃圾车来运垃圾,扔了就运走,才不会发臭。”陈阿姨说。

村民潘月凤今年68岁,前两年,天池村建设“文明生态村”,她和另外几位妇女组成了“巾帼志愿卫生服务队”。但是当时全县的乡镇垃圾收运系统还没有建立起来,她们清扫来的垃圾只能堆积起来,堆到一定量后点火烧掉。而今,看到定时来村子做收集的垃圾车,潘月凤对于清扫村子的事情更积极了。

大学生村官张译尹顺着天池村、水竹村、菉林村村道行走。村道两旁的垃圾桶和垃圾房,均已投入使用。在张译尹眼中,村庄新颜正在细雨中“萌芽”。

政府行动“点燃”群众热情

天池村和水竹村等村庄村容变化的背后,是垃圾收运硬件和收运人员的投入。

定安县城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项目运营自2013年4月启动运行,至2013年12月共9个月,收集转运垃圾15308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过去,这些农村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是空白的。这15308吨农村垃圾,正是经过村民的收集,村子的集中,乡镇的转运,来到了县城的垃圾填埋场,得到无害化处理。

这些农村垃圾能找到好“归宿”,是政府和村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定安县城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建设项目建好后,核定运营经费(年度)1556万元,用于聘请人员和日常运营。垃圾处理的硬件和人员的投入,让村民看到了参与改变村容的时机已来临。定安各镇政府指定一名副镇长负责垃圾收集中转,规定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体系采取每天收集一次,并发动村干部带动群众,每个星期集中一到两天清理卫生死角和主要村道,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五进行垃圾大清运。“村民见证和参与这一切的过程,也就是改变观念的过程。”张译尹说。

“刚建设的时候,群众很不理解。”定安县城市管理局副局长麦勋章说,村民以为建了垃圾房是用来堆垃圾的,纷纷反对,一些垃圾房在选点时选了三四个点才建起来。垃圾收运系统经过近一年的运转之后,之前反对建设垃圾房的村民,看到了政府的行动,看到了村子的变化,纷纷主动来申请建设垃圾房。

地点 海口西秀镇新海村

取消村民承包 增加保洁员 人力物力到位 村容改观了

“现在的环境比起4个月前,要干净卫生很多啦!”作为海口首选农村垃圾收运试点8个乡镇之一的秀英区西秀镇新海村,谈到农村垃圾整治效果时,村委会的林委员这样评价。

西秀镇新海村是一个渔村,村民大部分靠出海为生。近年来,村民们盖起了钢筋混凝土的新房,居住和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虽然大家富起来了,但环境卫生却没有以前那么好了。林委员介绍,一方面由于生活条件改善,村民建好新房后,建筑垃圾往往随意堆放;另一方面,村民的饮食越来越丰富多样,导致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包装盒等大量增加。

“虽然我们一直强调不要破坏海洋环境,但有的家里靠海的村民偷懒,会把垃圾直接往海里扔。”林委员说。

为了解决垃圾污染环境、有损村容村貌的问题,2010年起,新海村决定每年选有意向的村民承包治理垃圾,村里每年给承包的人10万元。至于如何雇保洁员、如何安排垃圾清扫等事宜,均由承包者负责,村委会对垃圾治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然而,新海村的垃圾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直到去年下半年,海口市选择8个镇作为试点,开展农村垃圾收运。新海村试点开始实施后,取消了之前由村民承包的模式,开始按照政府提倡的“户收集、镇收运、市转运、市处理”模式。根据村里人口和垃圾量的估算,村里的保洁员增加到16人,垃圾车也增加到12辆,保洁员的工资也直接由村委会支付。“一个保洁员月工资1000块钱,政府补贴一部分,虽然人数增加了,但村里的压力也没有那么大。”林委员说。

随着人力、物力和财力都较之前有所增加,新海村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观。

琼海军屯村委会村民家家户户都有两个垃圾筐。

在琼海军屯村委会,家家实行门前三包。

琼海参古村委会里的垃圾屋。

地点 琼海嘉积镇军屯村委会、参古村委会

家家门前两个垃圾桶环境卫生不好要公示

14日,天空飘着细雨,琼海市嘉积镇军屯村,55岁的杜家妹坐在自家院子里的大树下,望着村里整洁的环境,心里美滋滋的,“现在看到谁乱扔垃圾,我们就会走上去跟他说,要保护好环境。”

从2012年9月开始,两轮声势浩大的城乡整治行动,让军屯村彻底摆脱了“脏乱差”的面貌,整洁、干净、美丽,成了军屯村的代名词。

“乱丢垃圾罚款300元”

走进军屯村,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每家每户门口都放着两个垃圾桶,分别贴着“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字样。门旁则贴着蓝底白字的“庭院三包责任”牌。上面写着:一、保持庭院整洁;二、生活垃圾分类归桶;三、生活污水无溢流。并附有监督举报电话、责任人等。

“我们先把垃圾分类扔在门前的桶里。”80岁的符传成老人说,“然后再把门前桶里的垃圾倒进村口的垃圾屋下面的垃圾箱里。”

在军屯村委会下面每个自然村的村口,都设置有一个垃圾屋—简单的棚子下面放着两个垃圾箱。垃圾箱离村民的房子不远,最远也就几百米。

“远一点也愿意走过去。”符传成说,以前,村民家里的垃圾都直接扔在路边的灌木丛,或者山里,那时候环境差,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很不卫生。现在有了这些设施,村里的环境改善了,大家也就愿意保持下来了。”

在军屯村委会隔壁的参古村委会,记者见到了这样一块标示牌—“严禁乱倒垃圾、违者重罚300元”。“这是我们执行的一项制度。”嘉积镇环境卫生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王奋说:“为了保持村庄环境卫生,我们建立了一整套制度。”

“如果真的发现了,我们会罚款的。”军屯村委会文山园四村的村委员陈丽妃,成了村里卫生的“监督员”。

不仅如此,在村口还有一个大大的告示牌,上面分季度将“环境卫生检查情况”进行公示,“做得好的要写出来,做得不好的也要写出来。”陈丽妃说:“这样实施后,大家对村庄的环境也重视起来了。以前的臭毛病都改正了,你看,现在我们两个村多干净啊。”

“全量收集”的垃圾治理模式

除了军屯、参古,嘉积镇其他村委会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自2012年开始,他们建立了“户收集、镇清运、市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整治农村废弃物围村问题。

每个村都结合实际,有了自己的做法。如新潮村委会每月组织一次统一大扫除,设定12月26日为村“环境卫生日”,全体村民自发打扫清洁。乌石村委会实行卫生管理户轮值制,每家每户轮流负责村内环境卫生的检查和保洁。里邦村委会上郎村在水费中每月加收5元作为该村的保洁费用。龙寿村委会在村口和垃圾桶处设置监督牌,公示保洁人员和监督员电话。南崛村委会坡七村党员退休教师陈学元坚持义务保洁。

彻底清除了卫生死角,环境卫生管理的落脚点在农民身上,“垃圾围村”难题得到有效破解。

嘉积镇作为琼海市农村垃圾处理的一个示范点,处理垃圾的做法得到了推广。

目前,琼海市根据市区及各镇场、村(居)委会、村民小组道路面积、人口数量、日常垃圾量、环卫设施状况配备环卫设施及人员。到目前,琼海市已陆续投入2500万元,购置压缩运输车27辆、垃圾收集桶5400个及各种环卫设备。投入5132万元按照标准及需求建设服务覆盖城区及全部乡镇农村的生活垃圾收集站及中转站16座,构建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网络。这些做法都取得了成效,2013年,琼海市在海南省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考核评比中荣获总分第一名。

现在,琼海已经实现了嘉积镇、博鳌镇农村垃圾全覆盖,“村里的所有垃圾都通过镇的清运,运到了琼海市生活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发电处理。”与此同时,中原镇、潭门镇、塔洋镇、大路镇、万泉镇等已经实现了部分覆盖。

琼海市城市管理局环卫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到4月初,我们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全覆盖,届时农村垃圾围村的现象将得到彻底改善。”

万宁后安镇曲冲村委会村庄干净整洁。

地点 万宁后安镇曲冲村

各村都配保洁员 村民不再“放养”猪

“回到村里我们马上做。”3月15日,万宁市后安镇曲冲村委会副主任文亮三说。前一天,曲冲村村干部和党员到海口市演丰镇、琼海市博鳌镇参观学习,大家都有很多收获。据介绍,目前曲冲村已经把主要村道都硬化拓宽,还安装了300多盏路灯,接下来,他们将硬化每一条入户道路,然后在村里建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

刚走进曲冲村委会,可以看到主干道拓宽后,以前的单车道变成了双车道,道路两旁还用砖石铺就了人行道,人行道外是刚种植的草皮。人行道旁有一些菠萝蜜树,用篱笆围着。这些树苗都是由万宁市林业局免费提供,由村民种植的。

文亮三说,曲冲村委会主任文东清是一位爱心企业家,他于去年回到家乡当了村主任,给村里捐款300多万,与村民们一起,为建设美丽村庄出力。

一边是绿油油的稻田,一边是面貌一新的村庄。数百年的古树嫩枝叶从干净的庭院里伸出,一条干净的溪水从村中流向稻田。曲冲村委会共有14个自然村,共4000多人,如今每个村庄的道路都干净整洁,路边共有200多个垃圾桶。平时,有一辆垃圾车专门负责收集和转运垃圾。

村民林女士说,以前村里都是泥土路,下雨天泥泞不堪,路上到处是猪大便,垃圾到处丢,根本没人管。“现在村道硬化了,村庄美丽了,村民们也不会随便把猪赶出来了。”林女士说,目前村里有了保洁员,对平日散落的少许垃圾进行清扫。

据悉,后安镇已在各村建立起“乡村保洁员队伍”,按照人口300—500人的区域配备一名保洁员。同时,每家每户都自备垃圾桶,集中垃圾统一放在村口的垃圾池里,等待统一填埋。目前后安镇农村人口达49000多人,共配备了100多名保洁员。经费是政府补贴一部分,镇里自己再筹一点。

地点 万宁长丰镇文通村

村民改变生活方式 “垃圾村”变旅游村

“哟,不但村子干净,还有免费wifi,自动就连上了。”万宁市长丰镇文通村曾经是垃圾村,而今,前来游玩的岛内外游客在这拿着手机刷微博、刷微信,发出惊叹之声。文通村靠近兴隆,目前已成为来万宁的游客乡村骑行游和徒步游的首选地。

走在今天的文通村,很难想象,2009年前,文通村多是茅草屋,少有的几间瓦房也显得破落,村里的道路、活动场所等公共设施陈旧落后,村民家中没厕所,村民放养散养的家禽家畜随处啃食排污,人畜粪便随处可见,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环境卫生很差。

自2009年起,文通村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以“美丽乡村”为建设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推进城乡一体化、农村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民增收相结合成为一个可经营的乡村旅游品牌,以产业支撑文明生态村建设。

文通村重新编制村庄规划,优化村庄建设布局,修建村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和人工湿地景观工程,引导村民改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集中布局、定点建设猪栏、鸡舍圈养家禽家畜。如今,文通村成为了毗邻兴隆旅游区的一处乡村胜景。

摸索四类模式 海南“探路”垃圾处理

各市县财力不同,具体情况不同,如何走出适合自身的垃圾处理之路?

琼海投入了大量经费,将全市12个乡镇及国营农场,2769个自然村和连队垃圾全部纳入收运范围;定安、昌江成立乡镇环卫所,按照城乡垃圾全覆盖收集运输的标准,配备作业人员,核定并落实全年运营经费;三亚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将清扫保洁工作全部推向市场;琼中率先探索村民自治之路……四类模式,探路海南农村垃圾治理。

财政兜底,确保了定安城镇垃圾收集转运建设项目的建成和运行。“我们实行全县统筹、分镇管理、加强监督的模式。”定安县城市管理局副局长麦勋章说,全县各乡镇都成立乡镇环境卫生管理所,经核定,全县城镇生活垃圾中转作业共配备人员339名,核定运营经费(年度)1556万元。“这些经费,纳入全县财政,由县里统一安排。”麦勋章说,有财政支持,项目才能正常运行。

在琼中,县委、县政府决定把黎母山镇作为试点,实施“预防为主、规范管理、科学治理、全民行动”的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新模式。目前黎母山镇已投入资金在22个试点村总共建成了78个垃圾池。垃圾池的选址建设采用便民原则,基本做到每10户农户享用1个垃圾池。而村民自治,成为该县探索过程中最大的亮点。

记者从省住建厅获悉,今年我省将强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全省规划的124座乡镇垃圾转运站必须在年底前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目前,已经建成59座,占45.3%。我省今年将把农村环境卫生作为衡量各市县、各单位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重要指标。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要求各市县要科学合理编制规划或制定实施方案,结合自身实际,合理选择收运模式和路径。

此外,我省还将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省住建厅已将《海南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意图》及宣传手册下发市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海南向“围村垃圾”开战 因地制宜探索四类模式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