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亿元“治气”投入带来环保产业新商机
“环保产业的春天来了。”安徽一家民营环境监理公司的负责人张蔚峰笃定地认为。
张蔚峰做出这一判断,依据已经越来越充分。就在被称为“最有力度的环保法”通过修订后半个多月,中国财政部16日下拨了8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中央财政2014年安排了100亿元的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余下20亿元将于下半年择机下拨。
中国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和巨大投入,映射在张蔚峰身上就是公司的蓬勃发展。“过去企业对我们很抗拒,认为环境监理和工程监理是重复的,现在多数企业都认识到环境监理可以让他们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投入,开始主动上门咨询。”今年以来,张蔚峰明显感觉到企业态度的改变。
当建设“美丽中国”的美好梦想遭遇“十面霾伏”的现实,中国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治霾政策,加大资金投入,以期换回碧水蓝天。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对于环保的投入远高于过往,这既是非常大的商机,对于拉动环保人才就业和企业转型升级都大有裨益。
由于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粉尘对于PM2.5贡献率达到20%,各地落实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中,都将压减燃煤总量和推进燃煤脱硫脱硝列为重点目标。
北京国电清新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从事这类业务的环保企业。董事长张开元表示,2013年公司实现增长明显增加,今年预计会有更快的增长。
随着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全部建成细颗粒物监测点,同时,还将逐步开始布局建设县级站、农村站,一些机构预测,大气监测仪器行业将迎来采购潮。
除了仪器投入,后期仪器的更新、维护将带来持续增长的市场空间。公开资料显示,一台监测仪器的平均使用寿命在3至8年不等,使用寿命达到后,则需整机废弃并重新购置,这将带来相关仪器销售市场的持续增长。
尽管大气污染为国人心头蒙上一层灰霾,却也给了环保学子大展身手的机会。即将从安徽大学资源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的江超已经手握多个OFFER,“现在很多企业都涉及大气污染问题,企业从建设初期到环境监理、检测、污染治理较从前都更需要环保类专业人才。”他说。
安徽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汪家权认为,当下的大气环境提出了“雾霾形成机理”“粉尘污染控制”“尾气排放治理”等多个现实的科学命题。“一旦得出解决这些命题的可行办法,可能衍生出更多新兴的职业和商机。”汪家权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