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山近半降雨是酸的
近日,市环保局公布了2013年中山环境状况公报。空气质量各指标首次按照新标准(环境空气质量(GB3095-2012))进行统计分析,相比以往指标,新增的细颗粒物(P M2 .5)、臭氧以及一氧化碳三项指标中,PM2.5与臭氧的浓度均超标。其中P M2 .5超标倍数为0 .47,全年有效的监测天数361天中,达标率79 .8%.此外,去年中山的降水比前一年要“酸”,有46 .0%的降雨为酸雨。
首次按新标准发布环境公报
对比往年的环境质量公报,此次大气环境监测指标增加了细颗粒物(PM 2.5)、臭氧和一氧化碳。另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 10)等监测指标也按照新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 B3095-2012)》)进行统计分析。
南都记者看到,今年发布的公报中出现了“第n百分位数浓度”这样的专业术语,这在此前的公报是未曾出现过的。它表示一组n个观测值按数值从小到大排序,并计算相应的累计百分位,处于p%位置的对应值就称为第p百分位数。如第95百分位,它表示在所有测量数据中,测量值的累计频次达95%.以污染物浓度为例,污染物浓度分布的第95百分位表示有95%的数据小于此测量值,5%的数据大于此测量值。
据悉,2013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 Q I)介于18~233之间,全市监测有效天数为363天,空气质量为优的有120天,占33.0%;良139天,占38.3%;轻度污染90天,占24.8%;中度污染13天,占3.6%;重度污染1天,占0 .3%.南都记者对比此前多年的公报,优良的天数几乎都占了99%以上,少有出现污染的情况。而2013年按新标准监测后,达标率不再那么“美好”,优良率只有71.3%,28.7%的天数都在轻度污染、中度污染乃至重度污染。此前,中山市环境监测站有关负责人分析称,除了污染源、气象等因素影响外,与新标准收严也有一定关系。
288天P M2 .5浓度达标
新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PM 2.5)、臭氧以及一氧化碳三项指标。公报显示,细颗粒物(PM 2.5)、臭氧两个指标均出现了不达标的情况。例如,细颗粒物(PM 2.5),去年监测日均值范围在8-183微克/立方米之间,年平均值为49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浓度值为110微克/立方米,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 B3095-2012)》二级标准,超标倍数为0 .47.据南都记者查询,去年珠三角所有城市PM 2.5年均浓度均不达标,珠三角区域PM 2.5平均浓度为47微克/立方米。因此,中山PM 2.5浓度要比珠三角区域的平均值高出2微克/立方米。另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中山市建成区的PM 2.5年均浓度值是每立方米44微克,中山2013年的数值相比此前有所提高。如此PM 2.5浓度要达到2017年比2012年下降15%的目标,任重而道远。另悉,去年监测数据有效天数361天,达标天数288天,达标率达到79.8%,而去年中山市环境空气就以PM 2.5为首要污染物。
臭氧也不容乐观。2013年中山市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范围为6-212微克/立方米。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的90百分位数浓度值为167微克/立方米,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 B3095-2012)》二级标准,超标倍数为0 .04,监测数据有效天数362天,达标天数316天,达标率87.3%.
南都记者查阅获悉,尤其进入去年第四季度,PM 2.5和臭氧超标更是频繁,如PM 2.5季平均浓度在76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日均值第95百分位数浓度值为145微克/立方米,超标倍数为1.17,达标天数只有43天,达标率为47.3%.臭氧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的90百分位数浓度值为217微克/立方米,超标倍数为0 .36,达标天数只有59天,达标率约65%.
降尘虽然优于省推荐标准(8吨/平方公里.30天),但是年均值为5.56吨/平方公里·30天,较上一年(5.51吨/平方公里·30天)有所上升。
去年降雨比2012年酸
酸雨也是间接反映空气质量的关注点。2013年环境质量公报显示,2013年共采集降水样品176个,其中酸雨样品81个,酸雨频率为46.0%,比2012年上升了8.6个百分点,实测降水量3927.3毫米,其中酸雨量1298.1毫米,酸雨量占总降水量的33.1%.降水pH范围在4.00-6.6之间,全年降水pH均值5.29,低于5.6的酸雨界限,比2012年下降了0 .22个pH单位。酸雨pH均值为4.88,比2012年下降了0 .43个pH单位。监测的结果显示,去年中山降雨比前一年“酸”了一点。
例如去年第四季度,共采集降水样品20个,其中酸雨样品就有18个,酸雨频率90%,比去年同期(10.5%)上升了79.5个百分点。南都记者从去年降水个月pH均值及酸雨频率的统计图中发现,去年1~3月,中山酸雨频率为0,即没有检测到酸雨,5月到10月的汛期间,酸雨频率均在40%上下。
据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因素,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去年二氧化硫100%达标,但是二氧化氮年平均值为43微克/立方米,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 B 3095-2012)》二级标准,超标倍数为0 .19,监测数据有效天数361天,达标天数331天,达标率为91.7%.
明年二氧化硫要比2010年减排4成
此前,中山市环保局有关人士分析,酸雨和大气污染治理一样,属区域性问题,成因有本地污染源和外地污染源。南都记者获悉,去年韶关、佛山、清远、深圳、江门、顺德、珠海、中山、广州、东莞和汕头等11个城市受酸雨污染(pH均值<5.6)。韶关、佛山和清远市属于重酸雨区(ph均值>4.5;4.5≤ph均值<5.0,且酸雨频率>50%)。而佛山就在中山旁边,该市已是连续4年上榜。
不过,据南都记者观察,虽然去年中山酸雨值比上一年有所下滑,但是比起此前几年,中山已经好了很多。据了解,2008年,中山属于重酸雨区,2009年“摘掉”重酸雨区的帽子,2010年和2011年,中山的酸雨频率均在6成以上,2012年相比前一年下降了30个百分点。
据悉,“十二五”以来,中山市在全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中始终位居全省前列,2011获全省第三名,2012年再次获全省第一名,2013年在省取消考核排名制的前提下,考核获得优秀等级。
另悉,“十二五”省给中山市下达的总量减排指标任务重,到2015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项指标分别比2010年下降20 .6%、22.0%、39.9%和3.0%.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批优质企业进入中山市需要得到污染物排放指标,为确保总体排放量不超出环境可容纳总量,中山通过大力推进重污染企业实施污染减排工程的建设,削减全市整体污染物排放,在不超出全市总量控制目标的前提下,腾出超额削减指标给新进优质企业使用。
背景
2012年2月29日,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中相比以往指标,新增了细颗粒物(PM 2.5)、臭氧以及一氧化碳的监测。另外,标准也收严了。当年3月8日起,广东按国家空气质量新标准发布珠三角首批17个站点PM 2.5空气监测数据,中山市紫马岭公园空气自动监测站位列其中。当年6月初起,中山市城区另外三个监测站也按照新标准公布数据。
相关指标
水环境
2013年中山市两个饮用水水源地(全禄水厂、马大丰水厂)水质每月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 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各监测因子达标率均为100%,水质为优。2013年石岐河水质达到Ⅳ类标准,属轻度污染级别,主要污染指标是石油类、氨氮和溶解氧。鸡鸦水道、小榄水道、磨刀门水道和横门水道均达Ⅱ类水质标准,水质为优。
声环境
2013年中山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年均值为57.6dB(A ),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 B 3096-2008)2类区(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昼间标准(60分贝)。影响中山市区域环境噪声的噪声源主要是生活和交通声源,两者分别占全部测点噪声源总数的67.9%和30%.
废气
2013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713.20亿立方米,较去年下降近7%.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2490 .00吨,较去年下降17.81%;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7302吨,较去年下降14.90%.
废水
2013年中山市废水排放总量为40516.63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8913.83万吨,生活污水排放量为31602.80万吨。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