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6+1”模式强化环境监管
更新时间:2014-07-07 23:26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阅读:1207

甘肃“6+1”模式强化环境监管
2014年处理环境行政处罚案件163起,向国库解缴罚金732.8万元
◆本报记者张兴林 吴玉萍 通讯员 张宝川
2013年,甘肃省出台了《关于加强环境执法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确定了环境执法“创新执法思路,规范执法行为,推进执法重心下移,提升执法效能”的工作思路。
《意见》出台一年多来,甘肃各级环境监察机构不断深化对环境执法依据和程序规范的适用性研究,结合工作实际,建立起了环境执法监管网格化、痕迹化、模版化、流程化、智能化、分类化和执法计划编制管理的“6+1”执法监管新模式。
甘肃省环保厅监察处处长胡煜军介绍说,通过“6+1”模式的推行,甘肃初步形成了与环境执法工作相适应,科学、健全的环境执法工作规范体系。2014年以来,甘肃共出动执法人员1.3万人(次),检查企业和建设项目4421家(次),立案查处243家,挂牌督办4家,处理环境行政处罚案件163起,向国库解缴罚金732.8万元。
网格化、智能化:提升监管效率
走进天水市秦州区环保局,记者在走廊里看到一张《秦州区网格化管理示意图》,通过这张图,记者了解到,秦州区依据区域功能将辖区划分成了5个网格单元。城区划分为4个网格单元,由4个网格中队负责。16个乡镇则统一划分到1个网格单元中,交由生态中队负责。
秦州区环保局生态中队中队长苏芳说,现在谁的区域谁负责,谁的“地盘”出问题就问责谁,担子比原来重了,但干起来反而比以前轻松了,因为工作目标更明确了。
甘肃省、市两级环保部门负责强化对本级辖区内的日常工作督查、指导和交流。在此基础上,以市(州)划分的网格为基础,按照行政区划,将河东、河西两个片区和14 个市(州)确定为一级网格;各市(州)环保部门在辖区范围内,以县(区)行政区划为主,以市属直管企业、重点监管片区等分布为辅,划分了48个二级网格;各县(区)环保部门以当地行政区划、有关的重点片区及上报的重点监管企业为依据,划分了104个三级网格。
各级环境监察机构在每个网格内,配置两名以上环境监察员,负责网格内工业企业的日常环境监管、环境违法行为查处、环境信访调处和回访等工作,对网格内工业企业环境守法情况进行动态监督。
甘肃省环境监察局局长张志宏表示,通过开展环境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环境监察执法职能全面下移,基层环境监察机构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环境监察效率也得到稳步提升。
此外,据了解,甘肃省环境监管智能化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包括环境移动执法项目、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自动监控数据应用、第三方运营考核机制、行政处罚辅助决策系统在内的多项措施,将有效提高执法的信息化水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