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肆捕蝎破坏生态
五毒之蝎,是传统的药用昆虫。近年来,随着蝎子以及蝎毒素的广泛应用,蝎子的价格一路看涨。近日有媒体报道,每天晚上9时许,通往陕西省礼泉县黄土塬的山路上便会出现三三两两的捉蝎人。熟练者三四个小时,就能捉到半斤以上的蝎子。蝎子捉到以后,会有人上门收走,当地每天平均收6万只蝎子,每个收购季节为100天,每年就有大约600万只蝎子被捕捉。
在笔者看来,捕捉蝎子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生态危害,大肆捕蝎行为亟须制止。
事实上,幼蝎长需要经历5次脱皮,到第3年才变为成蝎,第4年秋天才能繁殖,且一年只能繁殖一次。蝎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种,特别在其繁殖期间的6月~9月,如果大规模进行捕捉,极有可能使当地野生蝎子遭到灭绝的厄运。
蝎子是蝗虫的天敌,一只蝎子一年可捕杀蝗虫等有害昆虫一万多只。不敢想象,如果少了蝎子,蝗虫等有害昆虫,会不会泛滥成灾。
大自然要处于生态平衡状态,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如果这个平衡关系被人为打破,必然出现灾难性的后果。美国1929年开凿韦兰运河,把内陆水系与海洋沟通,导致八目鳗进入内陆水系,结果使鳟鱼年产量由2000万公斤锐减至5000公斤,严重破坏了内陆水产资源。上世纪50年代,我国曾大量捕杀麻雀,致使一些地区虫害严重。究其原因,就在于害虫失去了天敌麻雀的抑制。
人为打破生态平衡的教训,不能再在陕西重复出现。笔者看来,既然陕西省礼泉县盛产蝎子,不妨大力发展人工养殖,以此满足药用需要。大肆捕捉野生蝎子的做法必须立即叫停。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