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夺救援黄金72小时 震后水源安全监测值得关注
一场强震再次“袭击”了中国大地。昨天16时30分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4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率有关方面负责人正赶赴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察看灾情,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地震发生后,根据习近平、李克强指示,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迅速行动,正紧急展开应急救援工作。
李克强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千方百计抢救被掩埋和受伤人员。要确保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要保障救灾物资、人员运输和通讯畅通,维护灾区社会秩序。
据昭通市委宣传部通报,截止8月4日8时统计,鲁甸“8·03”地震受灾人口21万户98万余人。因灾遇难381人,其中鲁甸县302人,巧家县66人,昭阳区死亡1人,曲靖市会泽县12人。受伤1856人,其中鲁甸县1628人,巧家县228人。房屋倒塌12175户42981间,严重损坏21930户83635间,一般损坏3858户6104间,已紧急转移安置30900人。
鲁甸县在昆明东北方向300多公里的大山里,下辖的9乡3镇80个村庄几乎完全散落在山区。目前正逢雨季,鲁甸县已经连续降雨1个月,对外道路时常因为泥石流而中断,往常经过抢救,通常一天内可以通车。至3日晚22时,鲁甸已发生余震160次,未来6天鲁甸多降雨,其中4日晚至5日或有大雨,需警惕余震降雨造成次生灾害。
据通报,地震造成纸厂乡江边村区域内的牛栏江火德红李家山红石岩电站取水坝处山体塌方形成堰塞湖,库区被淹40余家200余人已经转移,堰塞湖威胁到的区域群众正在紧急转移。但塌方还在继续,水位正持续快速上涨,每小时上涨约1米,鲁甸县有关水利专家已经赶到堰塞湖区域开展技术处置。
目前,抗震救灾工作正紧张有序开展,具体灾情正在进一步调查核实中。对于震中的居民来说,最大的威胁是饮水问题,保障供水安全是震后救灾与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饮用水安全问题专家、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刘文君教授表示,对灾区而言,震后要尤其注意饮用水受到的微生物方面的污染。“最最主要的是消毒措施,其中微生物风险是最重要的。在中国的话有时候对这个问题不是很关注。通俗来讲可能会拉肚子,但是在震后,各种致病微生物比较多,也比较严重,可能会导致腹泻以外的更严重的病症,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所以供水安全里头微生物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当然还有化学性安全。化学安全可能通过瓶装水的措施。卫生安全采用消毒的方式。”
刘文君建议说,震后饮用水方面,要烧开水或喝瓶装水,千万不要喝没有任何保证的野外湖水或潭水。对拉水用的消防车的消毒措施也需要做到位,在拉水前一定要做完全的消毒,保证消毒剂的余量。
除了对受灾群众饮用水安全的应急保障,地震对水质的长期影响也值得关注。地壳运动之后水中的元素可能增加,水的浊度会上升,再加上来自被地震毁坏的工厂以及生活设施的污染物,震后水的污染源比平时会增加很多,浓度也会大为上升。
有关震后水质的监测,刘文君特别提醒说,对于受到如地震影响的水体,由于目标污染物大大增加,平时饮用水的监测标准就不再适用了,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关注潜在的污染源,注意各种可能的污染物。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