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改变广州人卫生习惯:清理积水 重视环保
今年全省大规模爆发的登革热疫情不仅引起市民对疫情的担忧,记者近日巡城采访发现,市民的卫生习惯和环保观念也正在悄悄发生改变。有专家分析,一场非典改变了广州人的饮食习惯,一次登革热疫情可能会让全民更注重公共环境卫生。
市民担心:
蚊子虽灭环境却被污染
黄太是东风路某小区的住户,她告诉记者,最近社区灭蚊就像“鬼子进村”,一见白雾弥漫,家家关门闭户,童叟躲避,平时热热闹闹的小区空地立刻无人驻足。“毕竟灭蚊药对健康是有害的,长期这样灭蚊,恐怕是吃不消。”
市民陈伯平时喜欢带孙子在小区里玩,他说,小区每周五大灭蚊,之后的几天就不敢带孩子去小区花园里的游乐场。如果孩子不小心摸了残留的灭蚊药甚至吃进嘴里,那可怎么办!
有专家担心化学灭蚊导致蚊子产生抗药性。广州市汇城害虫防治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伍明亮甚至在网络上撰文,认为广州爆发登革热系长期进行化学灭蚊的结果。他表示,更糟糕的是,蚊子的天敌被误杀,造成蚊虫生长更加猖獗,“我们灭蚊的方法已经到了必须反思的时刻”。这位从事昆虫生态研究和害虫防治的工程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尽管化学灭蚊的害处人人皆知,但疫情当前,喷药仍然是灭蚊的重要手段。连年灭蚊,让市民、专家都感到两难,市民朱小姐对记者表示:“我们实在不希望看到,蚊子被杀灭了,环境却被破坏了,疫情虽然被控制,但我们从此要生活在一个‘毒’雾弥漫的世界里!”
灭蚊,难道没有更好的办法?
争议声中:
卫生习惯悄悄发生改变
新浪名博博主廖新波近日在博客上呼吁:不管是SARS还是登革热,预防工作离不开全民的爱国卫生运动!他认为,从科学防蚊灭蚊来看,消杀成蚊是最下策的应急做法,毕竟杀蚊剂对环境有污染,对身体也有害。疾病的预防重在平时的行动,重在政府与百姓一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政府履行好自身的职责,百姓树立起良好的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不是等疾病来临时,等疫情爆发时再采取行动。“总是亡羊才补牢,一定已晚。”
记者观察到,随着“化学灭蚊”的争议甚嚣尘上,人们的卫生习惯正在悄悄地发生改变。
“公司竟然新出了规定,办公桌上的花瓶、鱼缸必须天天换水!”工作多年小刘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他说,以后出差时必须得请同事帮忙换水,如不小心养了蚊虫可能要被扣奖金了。
王先生注意到,自己常去的菜市场近来都很干净,污水横流的情形没有了。他分析,“这多半也是灭蚊爱国卫生运动的结果”。
爱跳广场舞的陈女士傍晚也不跳舞了,“噪音会吓走傍晚觅食的蝙蝠,听说一只20克重的蝙蝠一年能吃1.8-3.6千克昆虫,其中蚊子占的比例不小呢!”
积极影响:
市民更注重卫生和环保
随着人们对化学灭蚊负面效应的关注,环保话题也逐渐升温。
10日,广州市水务局对外公开表示,为应对形势严峻的登革热疫情,该局不仅清理供水窨井、下水道、排水检查井、雨水口及河涌范围内绿化带的积水,进行灭蚊,还在一些水体中投放了食蚊鱼。这一消息引发了社会的担忧,因为食蚊鱼是有名的入侵物种。针对外界担忧投放食蚊鱼会造成生态失衡,广州市水务局回应称,此次投放的食蚊鱼已在广州生态系统存在几十年,“不算新的入侵物种”,适量投放不会对生态造成影响。
一些常用卫生杀虫剂及应用的帖子也在网上流传,怎样杀灭害虫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生态,不少业内人士和专家建言献策。生物药剂灭蚊引发网友关注。
“让全民更注重公共环境卫生和环保,改善城市文明,这可能是登革热影响的积极方面。”有业内人士指出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