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眼”和新环保法,能否撼动说谎企业
与往年相比,2014年中国漂绿榜的特征之一是,来自政府公开信息增多。以前更多是来自环保组织和媒体报道。
上市公司漂绿概率高,其真实的环保信息难以披露。我国曾有三道“绿色门槛”,但难堪重任。而如上证社会责任指数,甚至连业内人士都没有听说过。
重工业企业污染源信息的公开,加大了企业漂绿的难度。
信息公开“冲击波”
漂绿(Greenwash),意指企业宣称保护环境,实际上却反其道而行,通过绿色营销来欺骗消费者。
2014年末,在南方周末第六届漂绿榜初选中,多了很多公众陌生的企业名字。建滔焦化、华泰化工……它们大多数是火电、钢铁、水泥等高污染高排放行业的大户。
根据公开报道、政府通报和环保组织的调查,南方周末记者筛选出了70个企业,其中涉及化工、电力、钢铁等重工业企业有45家,占六成以上。
其实它们并不遥远。你呼吸的污染空气,可能就来自这些企业的超标排放。以前,排放大户都颇为“低调”,即使是环保部门也难以获取它们的排污信息,故在南方周末的前五年榜单中少有它们的身影。公众看得更多的是这些企业自诩的社会责任。而在2014年,国控污染企业需要强制公开在线监测数据后,这些雾霾元凶就原形毕露了。
作为地方乃至国家的龙头企业,重工业企业常常也是上市公司。2014年漂绿企业的第二个特征便是上市公司居多,初选名单中占到七成。
2014年12月9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与绿色江南、绿色潇湘三家环保组织发布了《上市公司的雾霾风险》报告,直指雾霾重点行业上市公司超标违规排放,证据正是来自实时公开的在线监测数据。
即便关于在线监测系统造假的新闻不断,这套系统依然给环保部门装上了“千里眼”。这也导致了2014年榜单的第三个特点:在初选的70家企业中,有三分之一来自政府通报,而在过去的五年,企业的违规信息多来自环保组织和媒体报道。
当然,具有破坏环境的行为只是企业登上漂绿榜的条件之一,漂绿者还需要另一个条件:声称自己保护环境。这种声称最多来源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相较于其他企业,上市公司对于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更为积极。因此,在重工业企业的网站和社会责任报告中,“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环境表现被大量提及,也不乏“绿色低碳企业”、“环境友好企业”等称号,这与监管部门和环保组织观察到的超标排放形成了鲜明对比。
污染撼不动股价
作为大型央企甚至全球产量规模数一数二的企业,何以屡次超标?
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环境相关专业人士章达(化名)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中建材旗下共计九百多家分公司,80%都是由民营企业联合重组而来,管理难度大。翻看了旗下分公司的超标情况后,章达说:“基本是工艺质量控制突发波动、环保或生产设备突发故障,在线检测设备出现兼容问题等情况,均非主观故意排放。”
华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秘周连青也称超标“和机组每天开停和调峰有关”。
正式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只有四家企业。而早在2014年11月,环保组织就向这些公司发去了调查报告,大多数企业至今仍保持沉默。截至2015年1月13日,调研沟通的34家上市公司中,仅有7家作出了正面回应。一家钢铁企业甚至称“雾霾问题对我们来说不是很重要”。
投资者似乎也无动于衷。
“我们投资的时候,确实比较少考虑环境保护。”一家广州的私募机构的分析师说。
这让马军感到失望。“大量的资金依然支持着企业的污染,这远远不是理想的状态。”每一个购买这些超标排放企业股票的股民,既是空气污染的受害者也是纵容者。
这种沉默由来已久。即使是高污染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对于投资者的影响也不明显。
早在博士论文中,商道纵横咨询公司总经理郭沛源就总结了环境事件后上市公司的股价变化:V型——股价跌下来,又上去;L型——严重下跌,短期难以恢复。
L型的案例凤毛麟角。郭清楚记得十年前污染沱江的川化股份就是L型,但主要原因是企业的高管受到了处置,市场判断企业将遭受长期影响。大多数的企业则是V型,典型的案例就是2010年的紫金矿业。
2010年,紫金矿业发生严重污染事故,而在环保部门发出了近千万元的罚单后,股票居然又涨停了。“市场此前担心的是不确定性,而千万罚单相对于上亿的净利润则是小数字。”郭沛源说。
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遥也有类似发现。对2003-2012年3月期间上市公司149起环境事件统计结果显示,除川化股份外,公司对环境事故赔偿金额占企业当年营业利润的比例很低。进而,上市公司环境事故和未通过环保核查等负面信息的披露并没有成为股票价格下行的显著信号。“对于股价的影响常常20天后就消失了,股价渐渐恢复之前的水平。”王遥说。
其实,绿色证券数据库也吸引了投资者的注意,多位投资者去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办公室,了解污染信息对企业的影响。在了解我国的环保政策后,投资者最后都是放心的离开了,认为可以继续投资,留下一脸无奈的马军。
取消或被遗忘的三道门槛
上市公司的漂绿概率高,可能是因为它们不积极披露环境信息,却做出漂亮的社会责任报告,造成了报喜不报忧的漂绿现象。
作为公司里的明星,上市公司具有更大的压力来公开环保信息,我国曾有上市公司环保核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三道“绿色门槛”。但目前来看,这些政策难堪重任。
首先,第一道门槛已经取消了。2014年10月,环保部宣布停止受理及开展上市环保核查。王遥的投行朋友们都为取消叫好,因为这不过是多了一道手续,多交笔钱而已,还存在寻租可能。但王遥也曾在投行工作,当时就有一家高污染企业因未拿到环评,未通过环保核查而推迟了上市,她认为上市环保核查还是起到了一定作用。
信息披露这第二道门槛和上市环保核查类似,多位受访专家表明,虽说是环保部门和证监会共同推动绿色证券,也只是环保部门“一头热”。
2008年后,上海证券交易所已要求“上市公司在发生与环境保护相关的重大事件时应当自该事件发生之日起2日内,及时披露事件情况及对公司经营以及利益相关者可能产生的影响”。但王遥的研究统计表明,超过一半的上市公司并未就环境事故进行公告说明;仅有13%的公告在事故发生或媒体曝光两日之内发布;还有8.5%的公司在事故一个月之后才发布公告。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绿色证券数据库积累了三年的数据,他们曾联系过港交所,在什么情况下企业需要披露环境信息。港交所的回答是,损失占到利润的10%以上,转化成了实际财务的风险,才要披露。
而对于专门公布环境信息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郭沛源笑称:“有人说现在中国的CSR报告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中国责任投资论坛组织编写的《中国基金业责任投资调查报告(2014)》显示,部分投资者表示希望了解更多有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信息,但社会责任报告缺乏相关数据,对投资决策的参考价值不大。
第三道门槛,由研究者开展的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也已渐渐被遗忘。
2011年,由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绿色证券政策研究”课题组编制的首份《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报告》披露,在受评的火电、钢铁、化工等7大重污染行业161家上市公司中,仅10家优良列入“红名单”,40家不及格列入“黑名单”。
可是,因当时股市不太景气,避免给上市公司承担压力,这份评估报告的后续研究成果未再对外公布过。
其实,绿色证券是个老话题。对于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以及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赤道原则,业内人士耳熟能详。但我国类似的指数,如上证社会责任指数,甚至连业内人士都没有听说过。各国领先的金融行业如汇丰、花旗银行等均采纳了赤道原则,其项目融资额约占全球项目融资总额的80%以上,但全国也仅有兴业银行于五年前加入。
新环保法新气象
不过,伴随2015年实施的新环保法,漂绿将可能付出代价。
2015年伊始,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上市公司污染源在线监测风险排行榜”,根据28个省级环保部门官方网站对外公开的重点污染源自行监测数据计算出环境风险指数,并于每周二定期公布榜单的前20个企业超排情况。
1月6日公布第一期榜单后,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张旺就收到了来自一些环保部相关部门的问询。还有一家未上榜企业也来电了解有多少企业的信息在监测范围内。“我们已经对A股所有上市公司定期报告中的关联方数据进行了比对。希望通过这样的榜单可以推动环境信息披露,为投资者提供参考。”张旺说,与以往不同,“新环保法实施,这是一个历史契机,期待对于资本市场能造成影响。”
根据环保部颁发的新环保法配套办法,超标排放的企业将遭受按日计罚。在《上市公司的雾霾风险》报告中,环保行政管理机构就对青岛碱业的连续超标进行了按日计罚计算,总罚金占上市公司净利润的200-220%。
新环保法的确引起了投资者的注意。兴业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金融工程与专题研究部总监助理钱敏伟认为,按日计罚、信息公开等新环保法的亮点向投资者传达了政府整治企业环境污染问题的决心。作为社会责任基金,兴业全球基金对因污染受罚的企业进行评估,列入黑名单后就停止对其投资。
但截至2014年10月,国内共有主动型社会责任及其相关主题股票投资基金18只,市场规模很小。“我们呼吁我国的社保基金也能尽快学习社会责任投资的理念,用好老百姓的养老钱,把其权益投资部分投到社会责任表现良好的公司中,带头引导整个社会关注社会责任投资。”钱敏伟说。
好在已有咨询公司在从事类似的分析。王遥就知道一家咨询公司通过搜集中国上市公司的责任报告和问卷等,分析企业的社会责任,结果发现,社会责任表现好的,财务收益也好。这家咨询公司提供给客户的信息,得到了追捧。
新环保法也引起了企业的重视。被环保组织点名的湖南华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了监管部门和环保组织披露的超标现象和整改情况,表示新环保法的实施“让环保的‘高压线’通上了‘高压电’,给企业环保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中建材的章达表示下属企业已开展新环保法的学习,华电的周连青也表示华电所有的火电机组都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升级改造。
但作为业内龙头企业,这三家企业均担心“鞭打快牛”,因在线监测数据而吸引了关注,那些未安装在线监测装置或未公布数据的同行反而被忽视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