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李春元:环保局长没人愿意当
河北廊坊市环保局副局长李春元写的长篇环保小说《霾来了》引起不小反响——环保官员把它当作工作参考,公众把它当作防霾参考,甚至有环保企业视之为产品开发参考……当然,也有人说环保官员写小说有不务正业之嫌。
总之,《霾来了》,李春元火了。
日前,记者专访了李春元,倾听他的解读。
写小说,只想给组织、公众呼吁问题
记者:为什么写这本书?
李春元:过去一段时间,环保部门始终处于上压下顶,受夹板气、窝囊气,没人拿你当回事儿,法律可操作性差,但问责特别多、理解特别少的局面。
我主管环境宣教工作,以前发小册子,内容干巴巴没人愿意看,写小说是为了增强吸引力。网上也有人质疑,说你环保局长不去干实事,写什么小说?我真想说,可能有众多的环保局长都被挤兑得没办法了,只是不可能大家都去写小说,我只是替他们代言。我白天辛辛苦苦工作,晚上回家写小说,只是想给组织、公众呼吁问题。
书出版后,受到媒体、公众广泛关注。特别是当前大力治霾的情况下,很多人迫切想知道法律是怎么规定的,霾来自哪里,是什么东西,对人有什么害处,我们应怎样去治理,政府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企业应承担什么责任,公众应怎样积极行动配合等。
如果不治理好雾霾,戏剧化的东西没准就会成真
记者:书中内容,大概有几成是真实故事?
李春元:很多故事都是真的,但在哪发生的说不清楚。有的是媒体上报道的,有的是我参加环保部组织的环保局长培训时,全国各地环保局长发牢骚、讲观点、举例子时自然而然讲出来的。尽管说不清具体哪件事发生在哪里,但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是现实。也有些情节是戏剧化的,现实生活中可能还没有发展到这样一个程度,但作为小说要有可读性。
如果不治理好雾霾,戏剧化的东西没准就会成真。
环保局长没人愿意当
记者:如何看环保岗位成“烫手山芋”现象?
李春元:我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看监测数据,拉开窗帘看雾霾是个什么情况。现在政府对治理雾霾决心很大,但涉及改造面临很多具体问题,影响工作进度。
责任大、任务重、问责多,社会还不理解,环保局长没人愿意当。环保局长很尴尬,缺乏公信力,你说什么公众都质疑,说什么都没理。外地一位环保官员告诉我,他们缺一个环保局长,半年多了配不上。很多县级环保局长干两三年就坚决不干了,宁愿到边缘部门当个主任科员。
现在群众对环保怨气也大,环境监察、一线执法工作,让谁去谁都不愿意。现在迫切需要给环保人员创造良好工作环境,组织群众来环保局,看看环保人员每天都忙些什么,更理解、支持环保工作。
群众期盼高,上级要求严,问责追究多,压力虽大但心情比过去舒畅
记者:新近出台的史上最严环保法,给环保工作带来哪些改变?
李春元:过去法律不健全,环保执法空间狭窄,虽然有压力,但大环境相对宽松,有些事情实在没办法也就拉倒了。2013年开始,环保部门执法空间越来越大,执法可操作性越来越强,中央和地方都高度关注,廊坊政府每天都督导环保部门依法落实。因此,表面上看环保部门权力大了,实际上压力也在增大。环保法规落实到位要面对很多问责。
所以说,群众的期盼,上级的要求,问责的追究,让环保人压力很大。但现在跟过去比,心情是舒畅的。现在是履行责任的任务重、压力大,跟过去生窝囊气的压力不一样。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