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2015-2020年中国土壤修复市场发展大致趋势分析

更新时间:2015-08-06 08:38 来源: 作者: 阅读:1196 网友评论0

可预测的土壤修复虽令人艳羡,但面对这个毫无经验的全新市场,尚未解决的重重问题,令多数相关机构感觉无的放矢。其中资金、法律政策和技术,无疑是最难跨越的门槛。
  
  以目前国内正推进土壤修复的经验来看,土壤修复和治理的资金需求极大。多数土壤修复企业在业务推进中所遇到的最大问题,正在于此。以目前国内的土壤污染情况来看,土壤污染防治所需要的资金量,至少需要上万亿甚至几十万亿。但因投资见效较慢且市场还不够明朗,很多民间资本对于土壤修复市场的兴趣还不太大。而同样的修复工程在国外,除了民资在大力推进外,每年的土壤污染修复投入中,政府资金也占到超过半数的份额。因此国家在推进土壤修复工程的过程中,如财政长期无法承担这部分资金缺口,市场的速度将会大打折扣。
  
  事实上,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目前无论是机构还是政府,对生态的保护也日渐重视,一块地价格的高低,或直接由其植被面所决定。一位行业人士坦言有草和无草的地,上下价格差大约为1/10。郑州中牟一块垃圾填埋场地,由于进行了快速化的土壤修复工作,最终令地价大增。但即使利润颇丰,该人士仍感觉仅依靠企业力量推进土壤修复,并不适合当下迫在眉睫的治理需求。
  
  此外,技术也是制约土壤修复的一个巨大难题。鄢林花艺绿化在进行植被修复时,进行过长期调研和技术准备。如此依旧难保证每种土壤的修复效果。“土壤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转变过程,不是说种上几棵树就能完成土壤修复。”柳建光说。由于土壤污染的原因和类别众多,土壤修复的技术也专业且多元。污染物的含量,植物配平,种植和替换周期甚至肥料,都是考验企业的技术性问题。处在生态链上的土壤修复,要求这些要素相互作用,而这都是要靠技术和经验所解决的。但遗憾的是,目前国内的经验尚少,急需补课。
  
  因此,有专业人士提出,国家应该尽快推出典型地区典型修复的土壤污染治理试点,逐步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的技术体系。上述环保厅人士也表示,下一步有可能采取典型地区典型治理示范的方式,通过各类型的土壤修复经验,制定较为完善的土壤修复技术体系,并参照发达国家经验,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修复。
  
  同时,土壤环境保护的立法工作,也是土壤修复的必经之路。由于废水、废渣的处理、农业投入品的乱用、滥用等多个问题都将影响土壤修复的效果,因此法律法规对其污染的截留作用,将对于土壤修复市场的开拓和发展大有裨益。
  
  土壤修复的定义及其特征
  
  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根本上说,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原理可包括为:(1)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或同土壤的结合方式,降低其在环境中的可迁移性与生物可利用性;(2)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土壤本来是各类废弃物的天然收容所和净化处理场所,土壤接纳污染物,并不表示土壤即受到污染,只有当土壤中收容的各类污染物过多,影响和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从而在卫生学上和流行病学上产生了有害的影响,才表明土壤受到了污染。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很多,如工业污泥、垃圾农用、污水灌溉、大气中污染物沉降,大量使用含重金属的矿质化肥和农药等等。
  
  中国现有耕地有近1/5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土壤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有可能引起农产品中污染物超标,进而危害人体健康。另外,随着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加速,工矿企业导致的场地污染也十分严重。由于产业结构与城市布局的与调整,有些化工、冶金等污染企业纷纷搬迁,加上一些企业的倒闭,污染场地不断产生。土壤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不可缺少、难以再生的自然资源。没有处理的污染场地将是化学定时炸弹,一旦大面积爆发将会对国家可持续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土壤污染的预防和污染土壤修复予以高度重视。因此有必要妥善管理并加以修复,使其得到合理利用。
  
  中国农村污染土地类型分析
  
  农村土地污染大部分由于:化肥、农药
  
  化肥种类
  
  (1)氮肥:即以氮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包括碳酸氢铵、尿素、销铵、氨水、氯化铵、硫酸铵等。
  
  (2)磷肥:即以磷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包括普通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等。
  
  (3)钾肥:即以钾素营养元素为主要成分的化肥,目前施用不多,主要品种有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等。
  
  (4)复、混肥料:即肥料中含有两种肥料三要素(氮、磷、钾)的二元复、混肥料和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的三元复、混肥料。其中混肥在全国各地推广很快。
  
  (5)微量元素肥料和某些中量元素肥料:前者如含有硼、锌、铁、钼、锰、铜等微量元素的肥料,后者如钙、镁、硫等肥料。
  
  (6)对某些作物有利的肥料:如水稻上施用的钢渣硅肥,豆科作物上施用的钴肥,以及甘蔗、水果上施用的农用稀土等。
  
  化肥污染原因
  
  (1)长期在同一块地方使用同种肥料会造成土壤成分的过剩,土壤成分失衡。甚至造成土壤的板结。单一使用某一单一肥料容易造成植物生长不良,甚至破坏原有均衡成分,造成一定的污染。过多施肥,易造成土壤成分过剩,植物生长也会过剩,容易造成化学肥料外流造成污染。
  
  (2)土壤微生物具有转化有机质、分解矿物和降解有毒物质的作用,施用不同的肥料对微生物的活性有很大的影响,土壤微生物数量、话性大小的顺序为: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单施有机肥>单施,无机肥。目前,我国施用的化肥中以氮肥为主,而磷肥、钾肥和有机肥的施用量低,这会降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
  
  (3)长期施用化肥加速土壤酸化。一方面与氮肥在土壤中的硝化作用产生硝酸盐的过程相关。首先是铵转变成亚硝酸盐,然后亚硝酸盐再转变成硝酸盐,形成H ,导致土壤酸化。另一方面,一些生理酸性肥料,比如磷酸钙、硫酸铵、氯化铵在植物吸收肥料中的养分离子后,土壤中H 增多,许多耕地土壤的酸化和生理性肥料长期施用有关。同时,长期施用kcl,因作物选择吸收所造成的生理酸性的影响,能使缓冲性小的中性土壤逐渐变酸。
  
  此外,氮肥在通气不良的条件下,可进行反硝化作用,以NH3、N2的形式进入大气,大气中的NH3、N2可经过氧化与水解作用转化成HNO3,降落到土壤中引起土壤酸化。化肥施用促进土壤酸化现象在酸性土壤中最为严重。土壤酸化后可加速Ca、Mg从耕作层淋溶,从而降低盐基饱和度和土壤肥力。
  
  农药种类
  
  (1)有机氯类农药:该类农药是含氯的有机化合物,主要品种是DDT和六六六环己
  
  特点:剧毒,化学性质稳定,在环境中残留时间长,易溶于脂肪中,并在脂肪中蓄积。
  
  (2)有机磷类农药:大部分是磷酸酯类和酰胺类化合物。主要品种有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敌敌畏、二甲硫吸磷、乐果、敌百虫、马拉硫磷等。
  
  特点:剧毒,易分解,在环境中残留时间短,在动植物体内不易蓄积。
  
  (3)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该类农药均具有苯基—N—烷基氨基甲酸酯的结构,主要产品有西维因、特米克等。
 
特点:在环境中易分解,在动物体内也能迅速分解,属于低残留农药。
  
  按效果分类: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其中除草剂相对来说较频繁:乙草胺、甲草胺、丁草胺、莠去津、2,4-D丁酯、异丙甲草胺、、扑草净、二甲戊灵、百草枯、草除灵等。
  
  农药流失到环境中,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有时甚至造成极其危险的后果。
  
  1.污染大气、水环境,造成土壤板结。
  
  流失到环境中的农药通过蒸发、蒸腾,飘到大气之中,飘动的农药又被空气中的尘埃吸附住。并随风扩散。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大气中的农药,又通过降雨,这些农药又流入水里,从而造成水环境的污染,对人、畜,特别是水生生物(如鱼、虾)造成危害。同时,流失到土壤中的农药,也会造成土壤板结。
  
  2.增强病菌、害虫对农药的抗药性
  
  长时间使用同一种农药,最终会增强病菌、害虫的抗药性。以后对同种病菌、害虫的防治必须不断加大农药的用药量。不然不能达到消灭病菌、害虫的目的。形成恶性循环。
  
  3.杀伤有益生物
  
  绝大多数农药是无选择地杀伤各种生物的,其中包括对人们有益的生物,如青蛙、蜜蜂、鸟类和蚯蚓等。这些益虫、益鸟的减少或灭绝,实际上减少了害虫的天敌,会导致害虫数量的增加。而影响农业生产。
  
  4.野生生物和畜禽中毒
  
  野生生物及畜禽吃了沾有农药的食物,会造成它们急性或慢性中毒。最主要的是农药影响生物的生殖能力,如很多鸟类和家禽由于受到农药的影响,产蛋的重量减轻和蛋壳变薄,容易破碎。许多野生生物的灭绝与农药的污染有直接关系
  
  农村土地污染还有一部分其他因素造成:
  
  (一)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在与日俱增。
  
  (二)我国农业环境的污染是由人类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引起的,伴有工业。城镇外部系统和农业内部系统的双重作用,造成农业生产的环境要素大气、水体、土壤、生物等层面直接的。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的开发已接近极限,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加之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的蔬菜生产发展迅猛,使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三)对农业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农村地域宽阔,环境容量大,居住人口分散等,加之管理人员力量不足,无暇顾及农村的环境保护。目前,我国的农村环境管理体系呈现以下特点:环境立法缺位、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分割并与污染的性质不匹配、基本没有形成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
  
  我国目前的诸多环境法规,如《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对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困难考虑不够。例如,目前对污染物排放实行的总量控制制度只对点源污染的控制有效,对解决面源污染问题的意义不大;对诸多小型企业的污染监控,也由于成本过高而难以实现。而未建立农业和农村自然资源核算制度。资源家底不清,对自然这样的利用动态缺乏真实的了解,不能不是我国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的一个基本原因。
  
  (四)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而对农村各类环境污染治理,却没有类似政策。由于农村污染治理的资金本来就匮乏,建立收费机制困难,又缺少扶持政策,导致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机制难以建立。农村的三类环境污染,套用解决城市污染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污染的主要手段——末端治理——都存在技术、经济障碍。
  
  一、我国土壤修复的盈利模式探索
  
  1、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初始阶段技术水平低下,行业规模低水平扩张
  
  国内土壤修复企业虽多,但仅有少数真正具备项目实施的能力,行业发展尚处于较低的初级阶段。很多企业积极开展土壤修复业务主要原因是被该行业初步发展阶段的高收益及低成本所吸引。当前我国土壤修复多数采用转移置换方式,涉及的技术水平很低,因此成本低廉,但隐含的问题是,置换下来的土壤并没有真正经过修复,污染只是被转移而非清除。目前土壤修复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财政资金,在土壤污染治理政策鼓励以及明确的资金投入刺激下,土壤修复行业收益丰厚。除了毛利率高外,土壤修复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也形成这一行业短期内迅速扩张的原因,特别是企业在土壤修复效果和技术指标上受到较少的约束。
 
   2、土壤修复行业BOT模式与EPC模式萌芽
  
  资金问题是土壤修复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土壤修复资金主要来自于政府,其次是污染企业和土地开发商,包括产业农业化开发商和房地产开发商。所以财政资金在土壤修复企业的盈利中占有很大比重。然而,依靠政府的资金投入无疑使得行业发展受到财政政策特别是财政负担影响较大,因此探索土壤修复行业商业模式的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资金来源的解决办法。
  
  从企业获得土壤修复项目的角度看,企业可以选择两种商业模式——BOT模式和EPC模式。其中我国目前比较多见的是EPC模式。从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来看,BOT模式具有更加灵活的资金融通方法,同时对土壤修复企业的激励作用更为明显,是未来我国积极探索的盈利模式。
 
    二、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土壤修复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但不少环保行业企业已经率先开始在我国土壤修复市场中进行战略布局,一些起步较早的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和较长时期积累的项目经验与技术支持获得了该行业内的龙头地位。一些国外先进环境保护企业也纷纷通过在中国开设合资企业的形式拓展中国市场。
  
  国内土壤修复企业可以划分为四类。第一类是集设计与施工于一身的全能型企业,比如永清环保、北京建工环境修复有限公司、杭州大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北京高能时代环境修复有限公司等;第二类是土壤修复专业技术类企业,比如深圳铁汉生态;第三类是科研院所,包括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等;第四类是外资企业,包括日本同和、英国ERM、澳实分析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2015-2020年中国土壤修复市场发展大致趋势分析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