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上半年环保部拒批项目超千亿 新一轮环评风暴将刮起

更新时间:2015-08-11 08:56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 阅读:734 网友评论0

 

新一轮环评风暴即将再次刮起。据环保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环保部对不符合审批条件的17个项目不予审批,涉及总投资1094.28亿元,现有的30家环评机构被取消或注销资质。在不少环保专家眼中,最近一次我国像今年上半年一样频繁地挥起“环评”这把利剑,还是在2007年环评风暴期间。这一次,借着全社会对环保成效的期待,环保部一方面将环评这把剑磨得更加“锐利”,逐渐让环评摆脱人们心中“走形式”的传统印象;另一方面,环保部也从自身下手,将简政放权和环评行业内部规范相结合,力保环评应有的“锋芒”。

“环评”这把剑

直到现在,一些环保专家在和北京商报记者聊起我国曾经掀起的几次环评风暴,仍然言语中满是遗憾。2005-2007年,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曾连续三年发动环评风暴,通过环评集中“拦”住了一批重大项目上马。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回忆称,那时,投资总额超过千亿元的大量项目被通报、叫停并不新鲜,就连四大电力集团等类型的企业都曾进入过项目审批“黑名单”。然而,即便2007年原国家环保总局配合环评祭出了区域限批这一强大的手段,但最终,随着“风暴”逐渐平息,环评的作用也在一点点地被弱化。

近两年,随着环保工作重新受到全社会重视,民众对于环评的期待也越来越高,而环保部也在这一时期,利用加强环评效力来为环保部塑造更强势的形象。环保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环保部共批复建设项目环评文件92项,涉及总投资7028.17亿元。对不符合审批条件的17个项目不予审批,涉及总投资1094.28亿元。这意味着,上半年,环保部每接受6个左右环评项目审批,就会有1个项目不被通过。虽然环保部没有同时公布这17个未被通过项目的具体名单,但有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举例,这其中可能就包括曾经被环保部拒批的华润电力、中电投等知名企业的新建项目。

其实,早在今年初,现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刚刚担任环保部党组书记时,就有专家表示,这或许意味着新一轮的环评风暴即将刮起,因为这位环保部的新领头人,在上任初期就开始对干部插手环评等问题展开整顿,并明确表示要深化环评制度改革。

剑指环评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我国刮起的这场环评风暴,不仅将利剑指向各地的大量投资项目,环保部还将“枪口”对准了自己和整个环评行业。而这一动作的导火索,正是由于年初中央第三巡视组对环保部进行专项巡视后,该巡视组在发布反馈意见时明确指出,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红顶中介”现象突出,容易产生利益冲突和不正当利益输送。

因此,3月底,环保部先从内部开刀,公布了《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脱钩工作方案》,向环评机构中的“红顶中介”下了最后通牒,为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规定了限时全部脱钩或退出建设项目环评服务市场的要求,即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将分三批,在2016年底全部脱钩或退出建设项目环评技术服务市场。

在此次公布上半年环评审批项目数据的同时,环保部还披露了上半年对于环评机构的整顿成果。数据显示,截至7月中旬,环保部共受理环评资质申请226项,完成审查215项,其中批准新资质申请29家;对隐瞒情况、弄虚作假的22家机构不予批准;对现有环评机构资质条件进行清理,30家机构被取消或注销资质。被环保部要求从内部脱钩的部属8家环评机构目前1家已注销资质完成脱钩,1家已完成资产评估,其余6家已报送了脱钩工作方案。

环评不能单打独斗

实际上,总被人们寄予厚望的环评,在马军看来,却背负了“过多”的管控压力。从以前到现在,每每提到“环评”时,媒体、学者甚至民众总用环保系统的最重要防线、污染项目的首道门槛等词汇来形容它。“然而,即使环评再受各界重视,仅靠环评去控制所有污染问题仍然是不太可能的。”马军表示。

而且,今年3月,环保部对环评审批建设项目目录进行了调整,确定将火电站、热电站、炼铁炼钢、有色冶炼、国家高速公路、汽车、大型主题公园等项目环评审批权下放至省级环保部门,下放审批力度堪称历史之最。当时,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生态金融中心副主任蓝虹就担忧地表示,这一批审批权下放后,大多数与地方利益有巨大关联的项目就必须靠地方环保部门把关,在目前还未形成环保部垂直管理的情况下,地方环保部门很难在审批过程中完全站在环境的立场上。

因此,马军表示,这一轮的环评风暴已不应该是环保部门自己的事情了。“要让地方政府感受到压力,除了利用环保部的环评、区域限批等环节、手段外,还需要各部门配套政策和日常监管的约束共同配合形成合力。”马军表示,让企业和地方不再将环评作为惟一的门槛来应对,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环评环节的造假、虚报、串通、干预等行为,让环评后的污染无处遁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上半年环保部拒批项目超千亿 新一轮环评风暴将刮起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