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用制度保障治水常态化
“根据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桐庐县境内83条主要河道继续保持良好水质状况,全部达到Ⅲ类以上水质标准,其中Ⅰ类以上水质14条,Ⅱ类以上水质46条,Ⅰ~Ⅱ类水质河道数量占河道总数的72%。”浙江省桐庐县环境监测站站长姚建良说。
去年,桐庐县通过强化河长制落实,全面消灭了黑臭河、垃圾河,全县83条主要河流已达到Ⅲ类以上水体。今年,桐庐县紧盯长效机制建设不放松,促进治水工作实现“河长”制到河“长治”转变。
紧盯机制不放松,促进依法治水
为落实对环境质量负责的法定职责,桐庐县出台了《桐庐县行政区域主要河流和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考核办法》,对各乡镇街道河流交接断面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4个等级予以考核,并与周边的临安市、建德市建立了跨区域联合联动机制,加大输入型污水治理力度。
据桐庐县环保局副局长杨振武介绍说:“治水不单是一个地方的事情,上游的监管状况直接影响下游的水质环境。因此建立跨区域监管合作,上中下游一盘棋共同治水非常有必要。除了乡镇交接断面考核与跨区域联动这两个比较好的治水机制,我们还有比较好的举措来增强企业的环保自律性。”
桐庐县制定出台了《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办法》,对全县重点企业确定企业环境行为等级,评价结果将纳入统一信息系统,环境行为信用等级不同,在扶持和鼓励性政策或限制性措施方面也享受不同的待遇。
紧盯考核不放松,促进监督到位
据了解,每个月姚建良都和他的同事们分组分片对县域内83条河流96个断面的水体进行取样、监测,每条河流的监测数据除了纳入考核外,还要在本地媒体上予以公布,如果某一条河流连续3个月水质不达标将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同时报县纪委(监察局)启动相关程序,整改工作也将作为各乡镇部门年度治水工作考核依据。
按照规定,桐庐的县级河长每半个月、乡镇河长每周、村级河长每3~5天就必须对自己负责的河道或者河段巡查一次,并按时填写巡查日志,河长办对河长巡查日志进行不定期抽查。
整改不到位或季度通报排名最后的河长,需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上报整改措施。对在规定时间内仍未完成整改工作的,县纪检监察部门将对河长进行问责。
选民间河长,监督治水工作
“我能当选为民间河长,是村民对我的一种认可和期望,这是一种担当和责任。”这是城南街道潘政权在今年“百姓日”启动仪式上,作为新当选民间河长代表发言的开场白。
据统计,桐庐前后总共有420余位百姓自愿申请成为民间河长。为鼓励群众寻访和监督治水过程,桐庐县“河长办”从中选择了92名相对固定的民间河长,特意为他们颁发了聘书并发放了河长巡查日志,协助相关部门开展治水监督工作。
除了民间河长们,电视台与报社等多家媒体记者也全方位暗访,对境内各类违法排污、整治不力、行政不作为等现象进行曝光,今年共曝光各类涉水问题72个,并对曝光事件进行跟踪回访直至全部落实整改。
同时,桐庐县还将全县83条主要河道信息全部上传河道监管APP。河道监管APP设置了投诉按钮,市民对身边河道治理有意见或建议可以反映给河长。全县所有河长(含民间河长、河段长)必须每天登陆“杭州河道水质”APP,关注所负责河道水质变化,并对举报反映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河长办每月对所有河长问题处理情况进行排名并通报。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