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昆山整合集成放大数据威力 建设智慧环保平台

更新时间:2016-01-11 10:09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闫艳 阅读:2582 网友评论0

记者进入江苏省昆山市环境监测站自动监测室,看到电脑屏幕上实时监测数据在不断跳动。  

朱库港口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时监测数据显示,高锰酸盐指数:3.6mg/L,氨氮:0.51mg/L,总磷:0.15mg/L,水质类别为III类水。  

南亚电子材料(昆山)有限公司在线监测数据显示,二氧化硫:29.51mg/m3,氮氧化物:64.66mg/m3,烟尘:12.56mg/m3。  

昆山第二中学站点PM2.5:17微克/立方米,PM10:33微克/立方米,臭氧:59微克/立方米。  

······  

18个水质自动监测站、12个空气自动站、1200多个监控设备、104枚放射源信息,每秒钟数以万计的信息,从不同点位汇集到昆山市智慧环保平台。  

随着昆山市智慧环保平台的建设,昆山市环保大数据应用也迈出了第一步。  

智慧环保平台集成海量数据  

其实,智慧环保平台的建设并非突发奇想,数据的集成也非一朝一夕的功夫。早在2002年,昆山市环保局就先后建成了废水在线监控系统、烟气在线监控系统、放射源监控管理系统、应急管理等系统,并于2006年进行了整合,初步建立起了一体化的业务管理系统,涵盖了建设项目审批、排污收费、排污许可证、环境监测、行政处罚、环境信访等业务。2010年~2012年,昆山市环保局开始数字环保系统一期和智慧环保系统一期建设。  

目前,智慧环保平台(一期)已初步完成,囊括环保物联网智能监控平台、数据中心、环境监测LIMS系统、业务绩效考核综合系统、综合办公系统等12个子系统。  

其中,环保物联网智能监控平台是昆山市环保局开展数据整合和集成的重要平台,包括污染源在线监控集成展示、水质自动站集成展示、大气自动站集成展示、阳澄湖蓝藻监控集成展示、断面数据集成展示、IC卡总量监控系统数据集成等模块。  

“环保物联网智能监控平台基本网罗了所有的实时在线数据。建设之初,大数据战略还没有提出,但是我们意识到了数据整合和集成的重要性,于是我们便以智慧环保平台的建设为契机,建设环保物联网智能监控平台,为数据整合和集成奠定基础。”江苏省昆山市环保局科技信息科副科长张爱生告诉记者。  

点击环保物联网智能监控平台的污染源在线监控集成模块,记者看到,污染源监测监控平台包含全市23家污水处理厂、198家国控污染源或涉重企业的废水排放和15家重点烟气企业的烟气排放的实时监测数据。  

“根据每家企业污染物排放种类,我们会安装不同因子的监测仪,主要监测因子有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铜、六价铬、总镍、总铅等,每隔2~4小时自动监测一次。”张爱生告诉记者,“对于全市火电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大型工业窑炉等重点企业废气污染源,我们也安装了19套烟气在线监测仪,每10分钟监测一次,主要监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  

再点击大气自动站集成展示模块,12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的数据也可以实时传输到平台。据了解,这12个空气自动监测站基本覆盖到各区镇,都具有PM2.5监测能力,其中1个点位还具有灰霾监测能力,监测指标达88项,并开展了空气中重金属的在线监测研究,“这在全国县级市环保系统中处于领先地位。”张爱生表示。  

目前,智慧环保平台集成了环保业务80%的数据,包括水质、空气质量、污染源和放射源的所有数据信息,未来将会把噪声、机动车尾气遥测、环境质量预报预警等数据集成进来,真正实现环保大数据。”昆山市环境监测站自动监测室主任邱亮说。  

海量数据初步共享释放红利  

数据集成只是第一步,数据集成目的是为了形成大数据,挖掘并应用大数据,更好地释放数据红利。为此,昆山市环保局对内打通部门之间的通道,对外打通公众通道,通过数据共享,让数据惠及更多使用者,释放数据红利。  

比如,藻密度的数据就不只是环保部门一家的数据,而是与气象部门共享,通过共享的藻密度数据,气象部门可以结合实时的气象条件,参与蓝藻数量的计算,开展蓝藻的每日预警。邱亮解释说,蓝藻的预警结果也同时在环保、气象、水利等部门间共享。  

数据除了在政府部门之间共享,实现更多层面的应用,昆山市还将数据共享给公众,便利公众生活。  

在昆山市马鞍山中路的某小区门口有一块LED显示屏,显示噪声监测结果为49.1分贝。  

据介绍,昆山市于2013年底建成城市声环境功能区自动监测系统,首批共设4个声环境功能区监测点位,分别代表声环境功能一类区、二类区、三类区、四类区。  

张爱生介绍说,声环境功能区自动监测系统全天候24小时运行,可实时采集噪声数据、气象参数并反馈到LED显示屏上,让市民对自己周围的环境噪声污染情况一目了然,还可设定报警阈值,一旦测点的噪声超过设定阈值,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并将相关信息发送到监控终端。“系统的投运实现了声环境质量监测从手工到自动的提升,解决了以往功能区噪声监测频率低、连续性不够、代表性不足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环境噪声的监测质量。”  

“将监测数据与相关职能部门共享、与公众共享,释放数据红利,是我们在大数据建设初期的尝试。通过尝试我们发现,数据集成和整合工作是大数据建设的基础,只有把基础打好才能更好地发挥数据红利的作用。”昆山市环保局副局长张伟告诉记者。  

集约化和智能化是方向  

虽然部分数据已经开始初步释放红利,但在昆山市环保局看来,这还远远不够。  

经过“十二五”,昆山目前已经积累了海量真实、有效的数据,为大数据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他们希望‘十三五’期间能搭建起环保云平台,推进大数据智能应用,为环境管理提供集成、统一、节约的存储与计算能力,满足数据安全管理和系统扩展需要。  

在大数据挖掘和应用上,昆山市环保局也已经有了初步构想,通过大数据建模和智能分析,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源构建出来一整套环境行为描述模型。“比如,我们正在研究通过添加时间、空间属性,利用现有的数据资源建设出来一整套环境行为描述模型,预测、判断企业行为倾向风险,并实现与现有系统的有机联动。”张伟说,“大数据建设的目的就是利用环境大数据找出问题,用问题驱动环境管理,用问题确定监管重点、难点,实现环境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张伟说。  

在搭建云平台的同时,昆山市环保局仍把扩大数据的覆盖面作为重中之重。“比如,我们想结合粉尘企业专项整治,对通过验收的重点粉尘企业分批进行在线监测,采集和分析粉尘的实时浓度、历史记录、除尘设备运行时间等数据,对粉尘超标、除尘设备停用等异常情况可及时报警处置,提升环境管理效率,扩大数据覆盖面。”张爱生介绍道。  

在搭建云平台和扩大数据覆盖面的基础上,昆山市环保局将创新环境管理手段,基于日趋成熟的4G技术和网络条件,打破传统业务管理中的空间与时间局限性,使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监控、许可审批、信息公开、企业服务、公众舆情管理、决策管理等向多端延伸,实现环境管理的“随时看、随时办、随时管”。  

同时,随着突发环境事件的增多,依托海量数据,昆山市环保局将建立环境应急中心,完善环境应急平台,为应急管理提供信息化、资源化、智能化支撑。“在日常环境管理中,能做到及时监测、实时预警,‘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防患于未然。在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指挥调度各类资源,快速响应、指挥、处置应急事件,减少事件影响。”张伟告诉记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昆山整合集成放大数据威力 建设智慧环保平台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