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雾霾持续多日 PM2.5三大误区了解多少?
这一波京津翼雾霾已经持续多天,大气污染严重,北京受影响最大。据环保部门预计,16日夜间,受弱冷空气影响,京津冀污染物浓度将逐渐降低,但北京、河北中南部部分地区仍有轻度污染,局地有中度污染,18日后空气质量将再度转差,预计彻底散霾要到21日后。
提起雾霾,就绕不开PM2.5。在专家看来,当前,很多人对PM2.5的认识还存在三大误区。
2016年10月15日早晨,哈尔滨出现严重雾霾天。
误区一:PM2.5全部来自于人类的排放
PM2.5究竟是什么呢?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粒径小于2.5微米,分散在大气中呈固态或液态的颗粒状物质。这些小颗粒状物质能够影响大气能见度,产生大气光化学烟雾,加剧或减缓温室效应。它们虽然体积很小,但是组成复杂,易于聚集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影响和危害人体健康。
“不少舆论认为大气颗粒物即是污染物,全部是人类在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产生的残留物。然而,全球环境科学研究共识表明,大气颗粒物是大气的自然组成部分,有相当部分来自‘自然源’,并非完全由人类活动造成。”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琳详细解释道,PM2.5的来源可分为自然源和人类源两种。自然源主要有:火山喷发、沙尘暴、海洋飞沫、森林大火等;人类源主要是人类工业、农业、交通等活动造成的排放,其中又以燃烧化石燃料的排放量最大。
虽然我国PM2.5浓度较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排放,但不能忽略天然源的影响。同时,PM2.5不仅全来自本地污染源,还能通过中长距离传输影响周边地区。如来自我国北部西北部沙漠、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沙尘,是我国中东部城市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
误区二:灰霾天就意味着PM2.5污染
“人类用肉眼虽看不到2.5微米以下的细小物体,但颗粒物对可见光具有强烈的吸收和散射作用,这就影响了大气能见度。”王琳解释PM2.5可致灰霾天气原因。
很多城市出现灰霾天,人们往往认为在这种天气下,PM2.5的指数一定会很高。但王琳认为,大气能见度降低、灰霾天气的形成和大气颗粒物污染之间有相关性,但不能画等号。大气能见度降低有很多原因,与大气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相对湿度以及化学组成等气象条件都有关系。有时,大气能见度虽然较低,但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却不一定高,这也是人们常怀疑空气质量报告不准确的原因。
误区三:环保部门空气质量监测体系与公众体感差异
此前,北京、上海等地环保部门发布的部分PM2.5数值与空气污染指数与美使(领)馆发布数据存在较大落差。不少公众结合自身体感也认为我官方数据存疑,甚至有网友调侃“我们的监测设备戴口罩了吗”?
王琳认为,科学上来说,单独测量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数值不能准确、完整地反映其在大气中的真实状态,只是一个特定实验条件下的单一指标。比如PM2.5的数据在40到50微克/立方米的时候,完全有可能是蓝天白云,也完全有可能是灰霾天气。风和日丽时空气质量也未必好,稳定的气象条件往往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促使PM2.5指数升高。而特定风向也可能有助于污染颗粒的扩散,比如,农村地区秸秆燃烧产生的污染会被风吹到城市,造成城市空气污染加剧。
另外,连续性降雨对减少PM2.5很有帮助,雨后的灰蒙天气多是由于雨雾、相对湿度加大引发颗粒物吸水后粒径增长而进而散光、消光引起的,并不意味着PM2.5的指数很高。王琳坦言,影响PM2.5指数高低的因素比较复杂,人们不能仅凭肉眼和直观感受来判断空气质量。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