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Cs减排是挑战也是机遇
为了减少强效温室气体氢氟碳化物(HFCs)的排放,从而在本世纪末防止全球升温0.5℃,10月15日,包括中国在内的197个国家在卢旺达达成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修正案。修正案的形成具有哪些重要意义?我国应如何积极应对?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HFCs研究组负责人胡建信教授。
胡建信说,这样的结果经过了7年的国际谈判,达成的协议具有里程碑意义。北京大学自2007年以来开展了针对HFCs的系列研究,围绕其生产、消费、排放、替代技术、迁移转化和环境影响等发表文章近20篇,完成相关研究报告近10份,为推动我国治理和参与国际谈判提供了技术支持。
根据修正案,发达国家将在2019年之前逐步减少HFCs的生产和消费,中国和南美等发展中国家将在2024年前冻结HFCs的消费,印度等其他发展中国家将在2028年起冻结HFCs的消费。胡建信教授说:“今年1月,我们在美国《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上发表了研究文章,分析了中国HFCs的消费和排放情况,并基于技术经济等综合评估提出未来中国HFCs减排控制情景:中国从2024年冻结HFCs的生产和消费,随后逐步削减,到2045年前完成80%的削减任务。”
据介绍,在此情景下,中国在2050年前可累计避免约430亿吨CO2当量HFCs的消费和排放,相当于降低大气辐射强迫约0.08W/m2。此次在卢旺达达成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修正案中,中国和南美等发展中国家采用的控制HFCs排放时间表的开始点(2024年)和暂时终结点(2045年),与胡建信教授研究组的文章假设完全一致,即2024年冻结,2045年前削减80%。
胡建信说:“修正案的谈判成功,既是终点,也是起点。中国是全球最大的HFCs生产国和消费国,减排HFCs的最大贡献也将来自于中国。修正案的谈判成功之后,中国将开始实施减排控制措施,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HFCs应用技术多与制冷、保温的能量相关技术有关,控制HFCs的使用,对相关技术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提高产品的能源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控制替代HFCs对节能减排、提高能效是一个促进,从而可以推进技术进步、产品更新。减排HFCs不仅仅是直接减排HFCs类温室气体,也有机会降低对能源的需求,对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也是一个机遇。”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