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霾历程:回顾京津冀联手治霾这一年
岁末年初,国内外众多媒体、组织机构都在总结年度热词,从2013年起,“霾”字就频频入选各家公布的“十大”年度汉字。“霾”,堪称过去几年来波及范围最广、最受民众关注的民生问题,跨年之际一场旷日持久的霾,更让人们在心里对这场治理战役的前景打上很多个问号。
回望2016,受雾霾困扰最大的京津冀地区,2016年一年来,在治霾上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什么成效?未来,治霾之路又在何方?老百姓最关心的“雾霾何时才能不再隔三差五就卷土重来”的问题,各地有关部门又给出了什么样的解释?带着这些问题,人民网记者分赴北京、天津和河北进行了探访。
治理数据与居民感受因何不一致?专家释疑
“现在雾霾基本靠风吹”“好天气坚持不了两天雾霾就又来了”“最近,我又囤了好多口罩,谁会料到,现在口罩也成了出门必备品”……谈到雾霾,不少身处京津冀地区的人们都发出同样的感慨。
对于不少受访者来说,2016年的雾霾好像并没有什么好转,只有少数人感到“与前两年相比,雾霾浓度似乎降低了一些”。
事实情况到底是怎样呢?我们从三地环保部门得到了这样一组数据:
截至去年11月底,三地的“PM2.5平均浓度”和“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这两项数值均有好转,其中,京津冀的PM2.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了9.5%、3.1%和11.3%,平均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分别为185天、215天和197天,同比分别增加10天、8天和6天。
一系列数据证明,京津冀三地空气质量的整体趋势确实是在好转。然而,为何数据持续向好而居民的实际感受却不尽然呢?
对此,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冯银厂解释说,人们能感受到的是能见度,然而能见度的高低不能完全代表空气质量的好坏。影响能见度的程度是颗粒物的成分、个数,粒径越小、个数越多,能见度越低,但是空气质量不一定越差。比如大气湿度较大、气压低的时候,能见度也低,并不代表空气质量就不好。“大气污染防治是‘持久战’,社会应该给予更多的耐心。”冯银厂说。
2016京津冀治霾成绩斐然区域联动力度空前增强
“现在社会对雾霾天气关注度很高,大家有这样的关切和焦虑,甚至在网络上有一些吐槽,我表示完全理解,感同身受!我对持续雾霾天气给广大市民生活带来的影响与不便,内心深感不安。”1月7日,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的第9日,北京市代市长蔡奇就近期重污染天气与媒体、企业、市民代表座谈时表示。
面对雾霾问题、怀揣群众呼声,无论是完善立法、规范机制还是强化监督,京津冀的“担子”不轻,相应的治理也未敢松懈。
在北京,这一年,北京以PM2.5污染治理为重点,打响冬季农村散煤、高排放车、城乡结合部治理等三大战役。继2015年城六区实现基本无燃煤锅炉,通州区在远郊区率先实现基本无燃煤锅炉;淘汰老旧机动车38万辆(含转出),累计为约4.3万辆出租车更换三元催化器;调整退出印刷、铸造、家具等行业污染企业335家。
在天津,这一年,环保、供热、交通、财政多个部门联动,扎实推进控煤、控尘、控车、控工业污染、控新建项目等“五控”治理,累计关停淘汰燃煤锅炉844座1547台,对全市6605家餐饮企业加装或升级油烟净化设施,累计实施487项重点行业工业污染治理项目;对各区、部门重污染天气应急实行党政同责,纳入市政府每月考核通报。
在河北,这一年,河北省大气办在11月时连发两道大气污染防治调度令,推进一系列“史上最严”治理措施,同月,公安厅、人民检察院、高院、环保厅等多个部门还在全省范围内联合开展了“2016利剑斩污”专项行动,检查发现各类环境问题148个。此外,河北还建立了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并每日向社会公众发布空气质量预报信息,重新修订完善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也于近期发布。
除单打独斗外,区域联动更成了京津冀防霾治霾的有力法宝。2013年10月23日,由6省区市7部委协作联动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在北京启动。三年后的2016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又率先启动应急联动工作,通过推送预报预警建议,精准指导各地启动重污染天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措施。
为实现京津冀区域统一预警分级标准,共同应对重污染天气,按照环保部要求,三地还分别修订并于近期印发了各自“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在预警分级标准上实现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统一。
2017京津冀治霾将“啃硬骨头”专家:形成统一战线
针对2016年11月中下旬的那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环保部曾派出5个督查组,分赴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省部分城市开展专项督查。督查发现,一些地方仍存在应急减排措施落实不到位、散小乱污企业污染严重、面源管控不到位等问题。
一次督查,就发现不少问题,由此可见,未来,京津冀治霾之路仍任重道远。
“综合来看,大气污染防治中比较容易实施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剩下的就是‘难啃的骨头’。”环保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此前曾对媒体表示,目前大气污染治理难点主要集中在散煤燃烧、汽车尾气排放和京津冀区乡镇的小产业集群治理方面。
环保部指出了“病症”,各地如何下“药方”?也许,我们能从北京市2017年的空气质量改善计划中觅到一丝端倪。
据北京市环保局介绍,2017年,北京将重点聚焦“治散煤”、“打脏车”、“退企业”、“降三尘”等领域,实现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基本淘汰远郊区平原地区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实施“京六”汽柴油标准,加大对高排放车的淘汰力度,同步实施国Ⅰ、国Ⅱ排放标准轻型汽油车五环路(不含)以内道路工作日限行。结合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淘汰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污染企业。
“对于一个区域的来讲,规划建设要有科学性,要考虑区域的环境承载力,设置能耗与排污的‘红线’,十分有必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技术水平,是环境保护的需要,更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冯银厂教授倡议,所有部门、单位要协调统一,“只有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形成环保的统一战线,空气才会变好。”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