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京津冀抗霾战:多家上市公司停产限产

更新时间:2018-01-22 12:22 来源:网易财经 作者: 郭瑞超、李兆元 阅读:2719 网友评论0

2018年1月18日,环保部发布了2017年1-12月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其中,北京市2017年全年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2.1%,同比上升6.9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5%。“北京蓝”成为新常态。2017年,是2013年开始实施的“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的收官之年,从相关数据来看,成效显著,其中京津冀地区尤为突出,超额完成原定考核任务。环保庄家将空气质量的显著改善,归因于对污染源的管控以及天气持续的给力。据网易财经了解,在这场治理污染、抗击雾霾行动中,京津冀地区的煤炭、钢铁、医药等行业多家上市公司牵涉其中。因而有声音认为,2017年的雾霾治理还是有些“着急”,如今出现的“北京蓝”,更多是通过行政手段如停产限产、“煤改气”等减少了污染源而实现的。在“大气十条”的收官之年,尽管目标已经达到,但是从长效治霾来看,仍需制定更加完备的措施,以保证“北京蓝”的持久。  

“往年回国都得戴口罩,严重到不停咳嗽,今年完全不用,空气质量好了很多。”来自石家庄的美国留学生徐明向网易财经感慨道。  

徐明于2017年12月回到石家庄,对家乡空气质量的改观感受尤其深刻:“华药工厂附近的空气也好了很多,没有了呛鼻的味道,我很好奇这背后是哪些因素驱动的。”  

2017年年初,整个京津冀还在被雾霾笼罩,但在经历了一场规模浩大、历时一年的环保整治后,京津冀的空气变好了。在微信朋友圈,人们晒蓝天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2018年1月18日,环保部发布了2017年1-12月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其中,北京市2017年全年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2.1%,同比上升6.9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5%。12月的数据尤为突出。当月北京市优良天数比例为83.9%,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PM2.5(细颗粒物)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6.9%。  

2017年,是国务院2013年9月下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气十条”第一阶段的收官之年。2017年12月,环保部部长李干杰表示,5年来“大气十条”实施成效显著。其中京津冀尤为突出,2017年1月到11月,京津冀PM2.5的浓度比2013年同期下降了38.2%,下降幅度远高于原定的25%的考核标准。  

河北省环保厅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为65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的108微克/立方米下降39.8%,超额完成“大气十条”确定的较2013年下降25%的目标任务。2017年10月1日到12月31日,平均达标天数为59天,秋冬季空气质量为五年来最好。  

北京市环保局数据显示,2017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完成“大气十条”任务目标。更直观的数据是,2017年北京市重污染日为23天,比2016年减少16天;优良天数226天,比2016年增加28天。  

对于空气质量的显著改善,环保专家归因于对污染源的管控以及天气持续的给力——安排企业进行错峰生产,提高排放标准,通过“煤改气”减少煤的使用,再加上良好的空气扩散条件,使得冬季空气治理成果明显。需要指出的是,在污染源管控方面,煤炭、钢铁、医药等行业多家上市公司牵涉其中。  

不过也有声音认为,2017年的雾霾治理还是有些“着急”,如今出现的“北京蓝”,更多是通过行政手段如停产限产、“煤改气”等减少了污染源,出现了更多的蓝天。在“大气十条”的收官之年,尽管目标已经达到,但是从长效治霾来看,仍需制定更加完备的措施,以保证“北京蓝”的持久。  

环京企业限产停产抗霾  

公开数据显示,全国43%的钢铁产量集中在京津冀地区,在供暖期内,京津冀钢铁行业迎来更加严峻的冬季限产期。  

2017年3月23日,环保部下发关于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其中要求重点城市加大钢铁企业限产力度,各地实施钢铁企业分类管理,按照污染排放绩效水平,制定错峰限停产方案。石家庄、唐山、邯郸、安阳等重点城市,采暖季钢铁产能限产50%,以高炉生产能力计,采用企业实际用电量核实。  

邢台市德龙钢铁有限公司(下称“德龙钢铁”)是新加坡上市公司德龙控股(BQO.SG)的资产,此前曾因一张邢台市环保局局长喝下该厂处理后废水的照片而走红网络。在此次治霾攻坚战中,德龙钢铁也面临着诸多来自环保方面的压力。  

据悉,德龙钢铁一共有三座高炉,目前已经有两座停产。德龙钢铁党群办主任杨胜敏日前对网易财经表示,从2017年11月开始,工厂接到指示开始限产,环保部门要求限产50%,一开始关停了一座高炉,到了11月下旬,政策愈发收紧,最终关停掉两座高炉。  

据杨胜敏介绍,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采暖季限产,直接造成的经济收益减少至少达1亿元。此外,德龙钢铁还担负着110万平方米的居民供暖压力。“以前是三座高炉一起运作,现在只剩一座,我们在办公室里冷得不行,厂子里买了好几百台电暖气。”杨胜敏说。  

自限产令公布以后,德龙控股的股价由2017年10月25日的4.23新元/股下滑至2018年1月4日的2.65新元/股,随后出现反弹,至2018年1月19日收盘,报收3.40新元/股。  

实际上,2014年以来,德龙钢铁在环保治理上投资了10.8亿多元,使各工序污染物实际排放数值远低于国家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目前吨钢环保运行费用达到180元。“为了响应政府政策,今年我们还拆掉了两座竖炉。”杨胜敏说,“可以感受到目前邢台市政府对于环保的力度越来越严格了,此前邢台市的空气质量经常全国垫底,政府部门也有压力。”  

但杨胜敏认为,关停政策不宜“一刀切”。“我觉得政府还是应该区别对待,有些地方会根据企业的环保投入进行限产,如果环保做得好,就限得少。因为做环保需要投资,上设备,运行也需要成本,如果一刀切的话,不管做得好与不好都同样对待,这样对于企业来说不太公平。”  

除了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企业,药企也在这场治霾行动中受到了考验。  

“大气十条”实施5年来成效显著,其中京津冀地区尤为突出,超额完成原定考核目标。  

在上述《通知》中,同时要求实施电解铝、化工类企业生产调控。涉及原料药生产的医药企业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工序、生产过程中使用有机溶剂的农药企业VOCs排放工序,在采暖季原则上实施停产,由于民生等需求存在特殊情况确需生产的,应报省级政府批准。  

往前追溯,2016年石家庄曾出台《石家庄市大气污染防治调度令》,要求全市所有制药行业全部停产,未经市政府批准不得复工生产。如今,在更为细致和严厉的政策下,相关药企也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停产限产。  

近日,网易财经以投资者的身份致电华北制药董秘办,董秘常志山表示,“公司有进行限产,但没有大规模停产情况。”  

常志山表示,根据相关政策,涉VOCs的原料企业原则上在采暖期进行停产。此外,根据大气污染治理相应预案,涉VOCs的也有停产限产。但因为药品涉及到民生,且是在河北省政府批复的允许生产的范围内,所以华北制药只是进行了限产,没有大规模停产。  

天药股份董秘办的工作人员日前也对网易财经表示,已经接到了采暖季停产限产的通知,实行错峰生产,对于涉及VOCs气体排放的,根据相关要求进行停产,而不涉及的则继续生产。  

“不过我们在2017年1至8月份把货都备齐了,实行错峰生产,不会产生影响。”该工作人员称,2016年石家庄地区的限产令有些突然,公司吸取了往年的教训,有了预判,2017年上半年已经提前做了准备。  

停产限产对于治理雾霾究竟起了多大作用?在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研究院院长马中看来,治霾一直用的是停产限产这种办法,并且能马上见效。  

“2017年上半年的空气治理形势很紧张,2月份的空气污染比往年更加严重,但是到了下半年情况就出乎意料地好转,基本上没有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天气。”马中认为,正是“大气十条”的最后一条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一个代表性的指标,是北京市PM2.5降到60微克/立方米,到最后关头采取了一些措施,类似临时管控,关停了一些工业企业,最终实现了目标。  

“煤改气”大工程  

京津冀及其周边区域对工业企业大规模限产停产的同时,也在大力整治农村散煤,为冬季清洁取暖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工程。  

在华北农村,冬季取暖燃烧散煤是空气污染的来源之一。为了改善华北地区空气质量,完成“大气十条”目标,2017年8月21日,环保部等多部委联合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提出要全面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任务。  

根据上述《方案》要求,2017年10月底前,“2+26”城市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300万户以上。其中,北京市30万户、天津市29万户、河北省180万户、山西省39万户、山东省35万户、河南省42万户。北京、天津、廊坊、保定市2017年10月底前完成。  

根据环保部2017年12月24日公布的数据,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煤改气、煤改电任务已完成474.3万户。其中有80万户于2016年改造完成,394.3万户于2017年改造完成,各地计划外主动多改造的有79.5万户。也就是说,2017年京津冀28城完成煤改近400万户,超额1/4。  

2017年京津冀28城完成煤改近400万户,远超原定的300户目标。  

煤改气的快速铺开,推动天然气消费量增长,利好了一批产业链上的上市公司。  

2017年11月15日,中国燃气发布正面盈利预告。公告显示,截至2017年9月30日,6个月内的净利润较2016年同期上升超过90%,升幅主要归因于在天然气销售、用户接驳以及增值业务板块均有突出的财务及营运表现,尤其受益于中国工商业煤改气、华北地区乡镇气代煤等天然气利用政策。  

华润燃气(01193.HK)也成为燃气分销商中的受益者。中银国际分析师刘志成认为,华润燃气在2017至2018年将保持15-20%的燃气销量增长率,主要受益于政府为应对大气污染而出台的煤改气政策。  

然而,一些煤炭企业则默默承受这一行政命令带来的经济损失。  

根据冀中能源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受电厂环保限产影响,第三季度权益净利环比下降5%,归母净利2.71亿元,环比减少5.2%。作为河北省的煤炭龙头企业,冀中能源的焦煤需求或受到河北省的环保限产政策的影响。  

此外,焦煤企业山西焦化也在2017年10月12日发布公告称,为落实秋冬季限产要求,已制定具体的秋冬季限产措施,按照目前焦炭和其他化工产品的市场价格测算,预计影响2017年第四季度销售收入14亿元左右,影响2018年第一季度销售收入14亿元左右。  

从行业角度看,2017年钢铁、煤炭行业出现复苏,价格上涨,行业利润增加。“行业去产能带来的整体效应比煤改气更大。”马中称,这主要来自于经济增长的需求。  

天津市环科院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黄浩云也对网易财经表示,从煤炭行业来看,大宗用煤集中于火电厂、钢铁厂和水泥厂的生产,华北地区农村区域采暖,总的来说影响并非特别大。  

然而,从长期来看,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中国对于煤炭的需求正在发生缓慢的改变,行业逐渐萎靡是不争的事实,煤改气的方向是正确的,以后的措施将会更加严格。  

煤改气的强力推动,也带来了一些社会影响。有媒体报道称,由于工期太紧,许多地方未能按时完成煤改气(电)施工,一些已经完工的地区又由于气源紧张、供应不足,而导致部分居民已到冬季供暖期而无法获得供暖。  

“使用量增加,对天然气行业是有利好的,但是需要增加储气和调峰的功能,否则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黄浩云指出。  

马中认为,这次煤改气要求比较高,希望把散的小锅炉污染源拿掉,但是天然气供给没跟上,导致后来民生供暖出问题。但他同时表示,这不仅仅是因为气源不足,而是由于差价原因,把气体供给了工业区,因为工业区的气价高于民用区。“这也不是说太冒进或者太急于求成,只是有些地方政府拿到气后,没有给民用先给工业用了。”  

在他看来,天然气的成本也是推进煤改气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天然气供热使用的话,成本会高很多,北京地区气源足,居民收入能力高且气价本身低,而地方上则相反,地方政府应该给予补贴。”  

如何让“北京蓝”成为新常态?  

2018年年初,北京、河北等地纷纷宣布超额完成“大气十条”目标。2017年是“大气十条”的收官之年。  

一个月之前的2017年12月2日,环保部部长李干杰表示,五年来,“大气十条”实施成效显著。2017年1月到11月,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PM10的浓度比2013年同期下降了20.4%,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PM2.5的浓度比2013年同期分别下降了38.2%、31.7%、25.6%,下降幅度均大幅高于考核标准。  

“大气十条”实施5年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PM2.5浓度较2013年同期大幅下降,下降幅度高于考核标准。  

但上述目标在2016年看来还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2016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还在73微克/立方米。为了给“大气十条”攻坚战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环保部门在这一年中付出了超常规的努力。  

2013至2017年,北京市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改善,PM2.5和重污染天数均逐年下降。  

“2017年的雾霾治理,有点像应急了,正好卡在‘大气十条’的时间节点,”马中表示,“治霾的效果,很像奥运会和大阅兵,和以前强制关停工厂的效果是一样的。”  

那么,如果没有“大气十条”收官之年完成目标的压力,新的一年里,雾霾还会不会卷土重来?  

黄浩云认为,目前大部分时间的污染物排放量处于较好的水平,不过一旦出现不利气象条件,空气质量就会变差。这说明在不利气象条件下,污染物排放量还是大的,要想保证蓝天白云,还得继续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现在治理雾霾的基本原则和方向已经很清楚了,一个是控煤,另外一个是提高排放标准。”马中表示,从工业的角度来看,水泥厂、钢铁厂用燃煤作燃料,一要考虑替代问题,二要考虑提高排放标准。更换清洁燃料和减少排放的方向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应该提早有规划和方案。燃煤电厂提高了3倍的排放标准,是有条件和补贴的,但是水泥厂、钢铁厂却没有类似的政策。 

“这就是政策制定的问题,有没有可能钢铁、水泥、建材行业也能得到和电厂一样的政策?”马中问道。  

从民用的角度来看,通过行政手段推行煤改气需要付出经济和社会代价。马中认为,“对于居民来说,问题是如何负担成本,能否提前准备好,或者提供相应的补贴。如果使用天然气太贵的话,是否有其他的清洁燃料能够替代。这些不能在很快时间内一刀切全改了。”  

对此,马中给出了一些建议:可以考虑采用光伏、电力取暖供热。在华北有很多大型电厂,电热余力非常充足,可以把余热利用起来,解决城市问题。  

此外,在经济手段方面,通过增收环保税,给企业造成成本压力,迫使其寻找清洁能源,也是马中提出的建议之一。不过他同时表示,经济手段不会马上见效,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内改变企业的做法和行为。  

林伯强认为,2018年的环保措施会比2017年更严,这点是可以确定的。“行政力度不会减弱,今后政府更加有经验之后,会做得更聪明。”  

对于治霾的战略,林伯强提出,一开始肯定是采用行政手段,因为见效快。但是之后就会慢慢转向经济手段,也就是设定环保标准和硬性规定,如果企业不达标就受罚。“其实发达国家都是这么做的,我们今后会越来越多地采用经济手段,现在是从行政手段向经济手段过渡的阶段。”  

他同时指出,对于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业,一是要先考虑转型,努力提高排放标准,二是可以考虑在偏远地区建立分厂。“因为整治环保来说,京津冀地区在风口浪尖上,这里的企业受的打击会更大,偏远地区对于环保的要求可能没那么高。”  

对于治霾的长期建议,黄浩云则认为,污染产生的原因之一在于结构性问题,能源结构不合理是主要方面。经济从高速发展到高质发展的过程中,淘汰污染产业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措施,把不符合标准环保的产业调整掉,把市场让给有新技术、有合格环保设施的企业,一方面能够提升空气质量,另一方面也能促进产品质量的提升。  

此外,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说,控制城市规模,也有利于解决环保问题。黄浩云表示,在城市里,冬天供热夏天制冷,还有机动车排放,热排放量相当大,由此造成城市的热岛作用,城市内部的风速降低,产生的污染物难以扩散,如果不考虑城市规模的问题,那么现在取得的治理成果,以后还会出现反复。  

2017年年底至2018年年初,北京频繁出现的蓝天,或多或少受惠于政策。对于环保部门来说,要让“北京蓝”成为新常态,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京津冀抗霾战:多家上市公司停产限产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