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采暖季 错峰生产变化几何?
又是一年采暖季!当北方地区因工业窑炉和采暖锅炉排放叠加、能耗增大,从而使得雾霾天气连续增加时,错峰生产便成了缓解空气压力最大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因此备受环保部、工信部等相关部门的垂青。正如近日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面对媒体采访时所说,今年相关部门将重点把高排放行业错峰生产作为狠抓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
他同时指出,今年对错峰生产的调控将更强调“精准性、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期引导企业主动开展深度治理。比如:
对各类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未达到排污许可管理要求、或未按期完成2018年至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改造任务的,将严要求,全面采取错峰生产措施;对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的,要提高限产比例或实施停产;与此同时,对行业污染排放绩效水平明显好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环保标杆企业,包括治理水平全面达到超低排放的,使用天然气、电、电厂热力等清洁能源作为燃料或热源的,可不予限产;涉及供暖、协同处置城市垃圾或危险废物等保民生任务的,应进一步加强民生保障。
在这一大基调的指导下,今年各省市陆续出台的冬季错峰生产政策便整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错峰生产区域扩大:
除了北方采暖区如京津冀、河南等省继续实施错峰生产之外,今年长三角地区及安徽省也加入进来。日前环保部发布了《长三角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要“因地制宜推进重污染城市工业企业的错峰生产”。此前,长三角地区虽有个别地市因空气质量压力而由地方政府出台过一些错峰停产政策,但都较为零散,且政策高度不够、约束力也不强。此次环保部的发文将对长三角地区的错峰生产带来更大推动力,实际执行力度也有望较之前出现明显提升;
安徽省也将于11月1日至明年2月份首次实行水泥错峰生产。作为华东地区的熟料大省,安徽熟料此前主要输入江苏、浙江和江西等省,因此,此次安徽地区加入错峰生产,后续的限产执行或将对华东甚至华中区域的供给收缩带来重要影响。
二、更加强调差别化,排放标准成为后续差异化错峰的关键:
如近日江苏省发布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指出,“对实现超低排放、污染治理达到国内标杆水平的企业,免予执行应急停产、错峰生产等管控措施;”
河北省邯郸市发布的《2018-2019年错峰生产方案》中提到:水泥行业(不含粉磨站)根据承担居民供暖、协同处置城市垃圾或危险废物及高速公路重点建设项目等保民生任务量核定最大允许生产负荷外,其余企业错峰期间全部停产,行业限产比例4.08%。结合文件中所列出的水泥企业名录及各自的错峰调控生产负荷来看,邯郸水泥行业今年采暖季基本无需执行错峰生产;
而近日河南省发布的“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更直接将水泥企业以排放标准为基数,分成了“豁免、限产、限制”三类。“豁免类”是指达到超低排放(水泥窑废气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毫克/立方米、35毫克/立方米、100毫克/立方米)、附属矿山达到绿色矿山要求的水泥企业;“限产类”是指达到超低排放的水泥企业,此类企业将于2019年1~2月份免于错峰停产;而豁免类和限产类以外的建材企业,原则上都属于限制类,实施停产。
综上所述,在各地政府所面临的空气治理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错峰生产对于水泥行业的影响也将日益深化。特别是排放标准的提升将成为大势所趋,相关部门对此的大力引导或将加大水泥企业的分化、有利于水泥行业整体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超低排放要求技术上的依旧存在一定的质疑,需要有一个较长的验证时间。
另一方面,水泥企业也不应一味为了获取这项错峰生产的“豁免权”而扎堆追逐超低排放。正如中国水泥协会常务副会长孔祥忠在近日发表的文章中所说:错峰生产是国家产业政策、错峰生产是企业社会责任。既是国家政策和社会责任,企业就应按照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有计划地逐步加大环保投入、升级环保设施,而不应为了规避错峰生产短期内盲目花巨资搞超低排放,要知道,如是投机行为是企业稳步发展的大忌。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