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套垃圾分类读本进校园
“上海每两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重量相当于一艘5万吨的辽宁号航母,12天能堆出一座东方明珠,15天能堆出一座金茂大厦,20天能堆满一座上海万人体育场,23天能堆满一座环球金融中心。”
随手翻开眼前的这本小学生版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上海每天产生的约2.88万吨生活垃圾,被“翻译”成了通俗易懂的说法。
“这样更容易让孩子接受理解垃圾围城的迫切性和垃圾分类减量的必要性。”上海市绿化市容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日前,上海市发布了首套全市统一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首批读本已发放到松江等区域的部分小学和初中。
据了解,这套读本共分幼儿园、小学、初中3种版本,以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环境科普宣传教育。
告别枯燥教学法,
“模拟应用题”与实际相结合
说起垃圾分类,很多城市里的孩子对此并不陌生。但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孩子还没有掌握具体垃圾的分类实践,而在学校,了解和实践垃圾分类的机会就更少了。
来自上海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的一位同学告诉记者,此前他接触生活垃圾分类知识主要通过小区,爷爷奶奶会把社区发放的宣传资料带回家,偶尔他也会好奇地翻看。看起来自己“懂一点点”,但距离实践还差得很远。
这一次,垃圾分类读本进入校园,他觉得自己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与分类实践操作的距离拉近了。“课间读一读,还能回家和爷爷奶奶一起研究,挺实用的。”
据介绍,这套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由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和市教委联合发布。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往枯燥单一的宣传方式,对于青少年来说很难接受。而读本换了一种表达方式,把各种垃圾绘制成卡通图片,再归入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和干垃圾这4种分类,便于孩子阅读和记忆。
此外,在每个章节最后,读本还设置了“课堂讨论”环节,提出一些结合生活实际的“应用题”。如打破实验课上的烧杯该如何处理、厨余剩下的大骨棒是否属于湿垃圾等,让孩子们在“模拟实践”中巩固垃圾分类知识,建立与实际生活的连结。
从理念到行动,
潜移默化融入校园生活
上海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有关负责人坦言,尽管学校一直在开展有关生活垃圾分类的活动,但始终没有权威的指导范本。“这次发布的读本非常及时,可以让学校更加规范地向孩子们传授相关知识。”
“有了读本后,学校将发放到每个班级门口的‘书香小屋’,鼓励感兴趣的学生自主阅读,进而集体讨论,逐步应用到实践中。”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附属松江实验学校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学校在全校的科技节以及每个班级的班会、中午的读书分享会、班主任主讲的专题教育等,都会穿插垃圾分类知识,让绿色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校园生活。
“读本和教材有本质区别,读本不具有强制性,各学校可自主根据读本开展相应的专题教育。”上海市教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的推出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垃圾分类还将进入幼儿园和中小学课程。要做到这点,仅靠行政部门推动还不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记者了解到,为推广垃圾分类,上海将每个月的5号定为全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主题宣传日。就在读本发布的当天,还同步启动了上海市青少年垃圾分类知识竞答活动,旨在发动广大青少年在线参与趣味性的垃圾分类知识竞答,进一步提高认识,进而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
为全面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进校园,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和市教委联手,在相关媒体上开设“绿色生活你我共创”专栏,多角度宣传垃圾分类减量、低碳生活、绿色发展的理念,覆盖上海十余万中小学生家庭。此外,他们还开展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垃圾分类减量主题教育活动暨上海市青少年社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在完善学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贮存工作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垃圾分类实践。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