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峰不等于缺货!水泥版“捂盘惜售”还能持续多久?
影响2018年水泥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错峰带来的供需关系改善,这点毋庸置疑。
但错峰生产一定会导致供不应求吗?不见得。笔者近期在中部某省走访调研期间,与当地水泥一水泥行业内部人士交流中得知一行业新现象。这一现象被称为水泥版“捂盘惜售”。
“在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推行之初,无论是下游经销商还是水泥厂并没有太好的应对措施。一旦开始执行错峰,确实会出现供不应求,无水泥可卖,有价无货的现象,但经过几年的市场调节,水泥厂、粉磨站、经销商都有了足够的方法应对停产。”该业内人士透露。
他表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提前备货(熟料),相较于水泥,熟料对于储存条件要求并不高,简易熟料大棚。在秋冬少雨的季节,一块足够大的防水苫布也可以。特别是当前水泥厂普遍超产的情况下,水泥厂完全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加足马力生产,备足错峰期间的市场需求。
由于目前错峰政策主要是针对熟料生产线,所以错峰期间水泥厂水泥生产并没有受太大的影响。“之所以会出现各地水泥厂门前货车大排长龙的现象,与水泥厂制定的营销政策有关。例如对外放出磨机出问题,不能正常生产的消息。于是,水泥价格就在一次又一次供应紧张的气氛中直线上升。”一位深谙水泥厂“套路”的货运司机表示。
毫无疑问,在当前的错峰政策下,由于熟料线停产带来的供不应求情况早已大为改善。之所以常常在各地出现水泥一吨难求的情况,原因也可想而知。
为了缓解错峰导致的供需不平衡和激励更多企业主动进行环保升级,多地在去年年底集中出台了一系列差异化错峰政策。生态环境部还转载和肯定了河北地区制定的差异化政策,可见“错峰2.0版”已经形成。
但从实际的落实情况来看,并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政策吸引力不大,例如部分地区在差异化错峰文件中表示,如遇重污染预警天气,无论是否达到超低排放,都应该停产。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除采暖季错峰,其他季节的错峰不少都发生在重污染预警的条件下,可见已达超低排放的企业并没有多大政策优势。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错峰生产”这一“噱头”,可有效快速影响的市场环境,使水泥企业在市场需求尚可的情况下保持水泥话语权,足以使水泥价格持续坚挺。
“打个比方,该地区的水泥企业共同错峰停产半个月,可以将水泥价格提高几十元。获利并不比(假设)不停产时的企业少,还省去了几千万元的超低排放投入,谁还会愿意去进行环保升级?”一位水泥企业负责人道出了差异化错峰面临的窘境。
差异化错峰出发点无疑是积极的,但是要真正的起到加速行业优胜劣汰的作用,还需要更多的辅助政策出台,例如将“氨逃逸”纳入水泥企业污染物排放考核,让超低排放企业真正得到实惠,大幅延长非超低排放企业停窑时间等等。
言归正题,水泥行业当前产能严重过剩,但却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不可否认与错峰生产以及销售旺季叠加有很大关系,但是这种情况并绝对,基于国内水泥企业较为普遍的超产现象以及熟料本身可储存特性,具体到一些时段,水泥厂是否真的无水泥可卖还真得打个问号。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