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大户就有“污染特权”?
4月8日,俯瞰原则沟赤泥库。赤泥库坝下游正对沟口有10户村民,两侧300米范围内约有25户。新京报首席记者陈杰摄
“头顶赤泥,脚踩污水”,这是山西吕梁市交口县回龙乡当地民众每天生活的场景。
赤泥是氧化铝生产过程中排放出的一种红色、粉泥状、高含水量的强碱性污染物,回龙乡当地的信发铝厂就是赤泥的排放大户。据新京报今日报道,该铝厂将生产过程中排放的赤泥,堆积成一座面积约1200亩、高88米的赤泥库——1200亩大概110多个足球场的面积,88米则几乎是30层楼的高度。
这个庞大的赤泥库高悬于村民头顶,且不断渗漏,不仅严重污染环境,更让村民夜不安眠,提心吊胆。
那么,危险赤泥库是如何形成的?这首先得从信发铝厂说起。氧化铝属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受到国家严格控制。然而,为了当地经济,交口县轻率上马这一项目,并强力护航。
尽管信发铝厂因未依法报批擅自开工、生产规模和生产工艺发生变化却未更改环评等原因,总共被原国家环保部叫停三次。尽管山西省环保厅要求对于信发铝厂氧化铝项目进行清理整顿。但是,这些都没能阻碍信发铝厂氧化铝项目的建设,通过“先上车后补票”的方式,违法项目最终突破重重关卡,获得了合法身份。
铝厂建设中,排污成了大问题,因为建排污用的赤泥库,需要占用大量宝贵的耕地,但耕地保护的红线是碰不得的。于是,交口县当地政府干脆绕过国家法律,由政府牵头和担保,让村民和企业签订土地租用协议,违法租用1280亩土地用于铝厂的赤泥堆放。由于是违法用地,赤泥库没有合法的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生产许可证,一开始就处于“带病”运行的状态。
4月8日,原则沟赤泥库内,施工人员在进行抽水打钻作业。新京报首席记者陈杰摄
祸害当地民众的不仅有赤泥库,铝厂的粉尘污染,同样让村民苦不堪言,雪花般飘落的粉尘,让孩子身上起红疹,让庄稼水果收成减产,蔬菜、水果发黄腐败……尽管这种污染看得见、摸得着,铝厂也多因此受到处罚,但当地环保官员面对记者采访却信口开河,称铝厂“对环保是重视的,上的环保设备都是一流的”。
信发铝厂之所以得到地方政府的如此厚爱,获得“污染特权”,背后是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据了解,铝厂是当地的纳税大户,最高峰时,铝厂曾一年缴纳地方税收12亿元,占交口县地方税收总量的85%。此外,铝厂还带动了当地多个行业,推动了地方经济繁荣。
但这样的繁荣背后,国家法制的尊严、当地民众的安危、生态环境的安全,都被抛在一边。如此不顾代价,盲目的经济发展,无异于饮鸠止渴。涉事铝厂带来的那些经济利益,几乎无法填平巨大的生态环境亏空,从企业到政府,其实都是“饮鸩止渴”。
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当地政府已表示,将对赤泥库周边几十户居民实施搬迁。村民终于可以逃离危险赤泥库了,但搬迁说到底不过是治标之策,赤泥库本身的生态和安全风险,仍然没有解除。
信发铝厂甚至还表示,要对赤泥库增高扩容。这意味着,居民搬迁后,或许企业更会肆无忌惮地排污。赤泥库犹如一个高悬的、不断膨胀的炸弹,时刻威胁当地公共安全。更不用说,铝厂还有粉尘污染等危害,亟待解决。
所以,要害并不在居民搬迁问题,而是向铝厂“污染特权”说不,通过依法监管,正视并治理铝厂污染,着手拆除这颗危险的炸弹。要启动相关调查,对信发铝厂违法违规建设,带病上马,启动全面的责任追究。无论如何,这座“悬顶”的危险赤泥库,必须有人为之负责。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