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入河排污口现场排查砥砺前行
近期,生态环境部启动了为期一周的长江入河排污口现场排查(第一批次)行动。其中,长江上游流域的贵州省共涉及两大重要支流,即乌江和赤水河。这两大支流流经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市、安顺市、毕节市、铜仁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等7个市州。本次贵州现场排查岸线总长2510公里,水域面积66807平方公里。
记者跟随第九督导组来到遵义市、铜仁市,现场深入了解排查情况,在这里感受当代生态环保铁军传承红军长征精神。
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两万五
“本组已完成所有点位排查任务,车程共计1500公里,平均每人步行20公里。这次我们有幸来到遵义,在赤水河上排查,这是当年红军长征的地方。你要问我累不累,那是真的累,但想想红军长征两万五,也就不觉得苦了。”这是遵义1组组长在总结会上的心得体会。
贵州地处高原山地,山路崎岖难走。APP上显示两个点位之间只相隔100-200米,但实际路程间隔30公里,开车将近两小时才能到达。
乘车抵达APP推送的点位后,工作组还要经历一场“丛林冒险”。遵义3组的同志们手脚并用,在齐腰深的杂草丛中,手持木棍,现场开辟通行道路。“千万小心,别踩青苔,我昨天摔了两跤,现在可有经验了。”3组组长一再嘱咐记者要注意安全。
本次抽调到贵州长江入河排污口现场排查的同志大多来自江苏省,平时居住在平原的他们,不太适应贵州当地环境。“那天在山上,我突然耳鸣起来,一看设备显示已经海拔1200米了。”3组组员笑着说:“这次来贵州排查,我们学习到了不少野外生存技能。”
无人机帮忙,破解取样难题
记者跟随遵义攻坚组来到一处瀑布状山涧水。根据长江入河排污口现场排查工作手册,对于入江的河、汊、沟、渠、溪流、山涧、河港等水系,均应予登记。
“昨天第9组申请了攻坚,你看前面那个排口,在瀑布下面,人员无法到现场取水,所以只能请无人机来帮忙。”攻坚组组长付琳一边指着排口,一边向记者介绍。
不同以往的是本次排查对无人机进行了升级改造。之前在渤海入海排污口现场排查使用的无人机只有航拍功能,在人工徒步无法到达的地方,只能对排口进行拍照。
二级排查不仅要找到排口,而且要对正在向外排水的排口就行快速检测。本次采用的取水无人机令人印象深刻,有了它,无法采集水样的难题便迎刃而解。
嗡嗡嗡……随着一阵轰鸣声,取水无人机腾空而起。只见无人机快速准确地飞抵排口所在地,缓缓地放下无人机自带的采集器,取水阀门便自动打开,起飞、取水、返航,一气呵成,顺利完成采集任务。
严督实导,确保排查有序高效
本次长江入河排污口现场排查的另一个亮点是新设立了现场督导组。督导组由生态环境部机关、流域局及直属单位司局级干部组成。他们奋战在一线,抓作风、督质量、促进度、搞统筹,确保排查工作扎实有序、高效开展。
第九督导组负责遵义市和铜仁市。他们每天转战一个县,平均车程在两小时以上。
白天督导组深入各工作组,组织协调现场情况。乌江上游的点位由遵义组负责,下游的点位则由铜仁组负责。两组的点位比较接近,督导组建议两个城市组直接沟通作业,实时发送各自排查情况。经过同心同策,默契配合,最终两个小组高效完成乌江段排查任务。
晚上督导组参与视频会议,重点关注每日质量简报,及时掌握排查中遇到的问题。督促各小组长将质量抓在手上,把质控责任放在心间,避免出现“错判”“漏查”问题。
层层传压力,步步抓落实。最终遵义、铜仁两市的现场排查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