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罚量下降,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面对市界范围小、活动车辆多、排放污染重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刚刚过去的2019年,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不等政策不靠外力,认真落实中央“把高排放车治理作为重中之重”的指示要求,充分发挥生态环保铁军作用,攻克了一个个移动源污染治理难题。
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北京市移动源执法人员人工检查重型柴油车287.9万辆次,同比增长42.4%,查处排放超标车22万辆次,较2018年的32.5万辆次下降32.3%。为何会出现处罚量下降,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重型柴油车检查量、处罚量近几年连续攀升,2019年处罚量首次出现下降,这说明在北京市界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排放情况在好转,这与北京市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有关,更多的则是北京市移动源污染治理执法加严的结果。”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机动车中心”)主任刘子建说。
一线执法人员不仅会执法还要会普法
2019年11月14日,北京市一旅游大巴司机将不配合执法检查、不认可执法检测仪器的不完整视频发布在网上,给执法人员及移动源执法队伍造成了不良影响。
视频在网络出现后,执法人员立即来到位于朝阳区的该公司所在地,向公司领导讲述了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并出示了执法记录仪中的完整视频。该公司领导在观看完视频后,当即承认司机上传的视频不能体现执法人员的执法全过程,并对这名司机不配合执法检查、对执法人员语言攻击的错误行为做出了公司内部通报批评的决定。
近年来,随着北京市移动源污染监管手段日益加严,执法人员面临的工作难度也不断加大。仅以2019年的检查量测算,执法人员平均每天就要与8000余名车主、司机直接接触,由于货车司机文化层次、个人素质参差不齐,语言攻击、暴力抗法现象时有发生,给移动源监管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领导意识到,一线执法人员不仅要有娴熟的执法技能,更要有“面对面”应对媒体和“键对键”沟通网友的宣传能力。为此,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不定期组织全市执法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标准和法规,对执法流程、执法行为、设备使用等进行详细规范。由执法人员在进京口、重点道路向过往司机发放移动源污染物排放治理的相关政策法规、科普知识宣传册。同时建立“执法部门+企业”双向宣传沟通机制,帮助企业建立车辆排放自查制度,促进超标排放老旧车辆淘汰更新。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2018年1月~2019年9月,北京市已累计淘汰国三排放标准柴油载货汽车和载货专项作业车约8万辆,剩余约4.7万辆,共发放补助资金约27.26亿元。
向科技要监管能力和战斗力
以往,市区两级执法人员在进京口监管、城区重点道路检测、深入用车大户执法方面都是人工作业、手工记录,存在执法数据归集、分析整理效率低和出错率高、信息不共享等问题。
机动车中心领导深知,必须向科技要监管能力和战斗力,为此,聘请了科技公司搭建超标排放“黑名单”数据库。
在大兴区凤河营进京检查站,记者看到执法人员张冬琳将一外地货车司机的行驶证放进电脑进京口客户端APP进行扫描,屏幕随即弹出该车为超标排放车辆无法打印环保凭证的提示。
机动车中心副书记冯志军说,为严防外埠“脏车”进京,执法人员在全市38个进京口进行进京证办理前置检查,通过对比“黑名单”数据库,排查不合格车辆,不予办理进京前置手续。
截至2019年11月底,共有被纳入“黑名单”数据库的6437辆次外埠超标重型柴油车未被办理进京手续,全市生态环境部门共劝返外埠国三重型柴油车17695辆次。
此外,为打击超标排放车辆在市界道路内行驶,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把柴油车流量大、活动频次高的市域内12条省际高速公路、5条市内高速公路及9条重点国道的36个道路划定为重点道路,开展24小时机动执法。
同时,将4820辆一年内超标5次以上的重点“脏车”和773家超标率较高的重点企业,纳入“双高”精准入户执法范围;将“黑名单”库内8.59万辆本市超标车和950家本市企业纳入“双随机”执法管理,对拒不整改的超标排放车辆进行3000元高限处罚;在全市5个区选择10个有代表性点位,安装10套黑烟抓拍智能识别系统,为开展精准入户执法提供重要依据。
让精准数据成为遏制源头污染的“杀手锏”
2019年6月28日,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因柴油车车载诊断系统(OBD)“以次充好”,被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罚没1.7亿元。在这起案件的行政处罚听证会上,北京市移动源执法人员面对该公司聘请的十几名知名专家律师提出的咄咄逼人的申辩意见,依然信心满满。他们敢于较真碰硬的底气,不仅源自行政处罚决定程序合法、证据充分,更源自检测数据的精准、可靠。
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建立的排放检测实验室,是国内唯一一家非盈利性政府移动源监管机构,承担着对在京生产和销售的新车进行污染物排放一致性和在用车环保符合性检查、为北京市新车监管做好技术支撑的任务。
近年来,北京市每年新车上牌有50余万辆。在京销售车企有100多家,有新车经销商700多家及数千个新车型,如何从这么多车辆中准确找出排放问题车线索,是新车监管工作的一道难题。
执法人员依靠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从几百万条路检夜查、车辆年检超标信息中,研究总结出“市场保有量大、年检一次上线合格率低、路检夜查超标率高、企业申报排放数值较高、采用新技术”5类情况车型和群众举报冒黑烟车型作为重点抽检对象,进行新车精准抽取。目前,已抽取743个车型900余辆次在京销售新车。
“国标对这项检测内容的要求是,驾驶工况速度曲线上下限偏差在正负2公里每小时,允许超出速度公差的时间不得大于0.5秒,且没有次数限制。而我们为保证检测数据的精准度,要求驾驶员一次都不能超过速度公差时间,否则该次的检测项目将作废。”机动车中心副主任冯健说。
两年来,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执法人员先后发现违规线索28起,已处罚8起,共罚没金额1.75亿元;移交市工商部门涉嫌销售超标车线索6起,预估涉案货值近5.59亿元;已立案10起,正在调查取证4起,预估涉案货值近3亿元。
紧盯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大户抓治理
“到机场内开展环境执法?我们有自己的车辆检测场还用他们检测?”2018年4月的一天,北京市移动源执法人员来到首都机场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执法检查却吃了“闭门羹”。最终,经过3个多月的沟通协调,首都机场同意执法人员进场执法。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对机场内非道路机械监管在国内属首开先河,但对机场确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首都机场规划管理部部长解增武说。
据相关部门估算,北京市非道路移动机械共约6万辆至8万辆,其具有流动性强、排放量大、使用强度高等特征,相对于汽车而言,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更为严重。
为监管好这些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源,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按照“部门+属地”资源共享机制,组织各区生态环境部门对辖区内施工单位、各行业使用非道路机械逐一排查、分类登记,建立台账。
按照“管行业必管环保”的要求,推动全市各行业主管部门建立非道路机械排放监管工作联席会制度,对辖区内建筑工地、物流园区等重点防控区域开展联合执法。同时,督促施工单位签订《使用和租赁排放达标机械承诺书》,对使用冒黑烟、排放不合格非道路机械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予以处罚。
按照北京市地方环境保护标准,加大对进入低排区内挖掘机、装载机等四类机械的尾气排放检测工作,对低排区内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的违法行为,一律进行5万元~10万元高限处罚。
在此基础上,督导各区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准入制度,从源头杜绝超标排放车辆的使用。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市共检查非道路移动机械17456台次,超标处罚1637台次,处罚金额980.8万元,非道路移动机械无序使用、超标排放等乱象得到有效治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