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后多地开启“看海”模式 排水管网为何顶不住了?
进入6月以来,南方地区暴雨不断。截止到6月30日,中央气象台连发29天暴雨预警,持续时间为近年来少见。
据统计,6月以来,我国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共造成广西、贵州、湖南、四川、江西等13省(区、市)1216万人次受灾,78人死亡失踪,72.9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8000余间房屋倒塌,9.7万间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257亿元。
6月28日,国家减灾委、应急管理部针对四川、贵州、湖南近期严重暴雨洪涝等灾害紧急启动国家Ⅳ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重灾区实地查看灾情,指导和协助地方做好防汛救灾工作。
图片来源:中国天气网
多地遭遇城市内涝
在本轮强降雨过程中,广西、江西、湖北等地受灾严重。6月24日晚,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有9个市22县(市、区)气象台发布了32个暴雨红色预警。受强降雨影响,截至24日17时,本次洪涝灾害造成全区受灾人口2366人,紧急转移安置29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8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57.5万元。
降雨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导致无法及时排涝。6月23日以来江西省北部、中部地区出现强降雨过程,多地出现大暴雨,其中萍乡、宜春、吉安、九江、抚州等地受灾严重。部分城乡内,大量房屋积水,部分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被冲毁,车辆被洪水冲走。
突如其来的暴雨,加剧了城市排洪负担。6月27日,湖北宜昌、襄阳、荆州等地拉响暴雨红色警报,宜昌的两小时降水量和三小时降水量均达到20年一遇标准,城区不少区域内涝积水严重。
图片来源:中新网
据悉,受弱厄尔尼诺事件影响,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天气气候具有入汛早、降水极端性强、降水区域分布不均等特点。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将逐步转冷,或将进入拉尼娜状态。
这意味着,今年夏季(6月至8月),我国南方多雨区主要位于江南大部、华南北部和西南地区东部,北方多雨区位于东北地区大部、华北大部、黄淮、内蒙古西部和西北地区中北部,需防范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上游、淮河流域北部、海河流域以及松花江流域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可能出现洪涝。
城市规划导致排水不畅
年年暴雨,年年内涝。为何城市排水系统如此脆弱?
城市建设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最初,因缺乏长远规划意识,一些城市因势而建,房屋大多建在河流旁,河道是天然的排水设施,交叉的河道形成排水管网。随着城市的发展,为配合经济发展、交通规划、资源配置等需要,有些城市以同心圆的方式向外扩张,排水管网不能再依水而建。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程晓陶委员认为,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建设“先地上,后地下”,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一旦遭遇暴雨等极端天气,容易出现城市内涝。
住建部2010年对32个省的351个城市的内涝情况调研显示,自2008年起,有213个城市发生过不同程度的积水内涝,占调查城市的62%。也就是说,超过半数的城市发生过内涝灾害。包括干旱少雨的西安、沈阳等城市,内涝灾害次数一年甚至超过3次。
城市里的水排不出去的另一个原因是,城市建设的路面硬化。
城市道路多以不透水的沥青、水泥路面为主,硬化后的路面,径流系数可达0.9。地表径流系数是分析城市内涝成因的重要参数。径流系数越大则代表降雨越不易被土壤吸收,亦会增加排水沟渠的负荷。
一般情况下,公园草地的径流系数为0.15。然而,原本可用来吸收雨水的绿地、土质地面,被不透水的水泥路覆盖,使城市径流系数增大,地表调蓄能力下降。如遇短时强降雨,天然的渗水系统无法发挥作用,城市排水管网一时间又无法负担,从而易发生城市内涝。
治理城市内涝的方案:“海绵城市”
为防止城市内涝,江苏省常州市将试点建设海绵城市小区升级改造,改造内容包括雨污分流、海绵设施、新建雨水管道、一体化泵站,改造后的小区将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从常州市住建部门获悉,常州作为全省试点城市,通过试点区各类项目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将带动全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全面推进,最终实现“雨天不积不涝,平时水清岸绿”的目标。
据了解,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一座“会呼吸”的城市,在下雨时,海绵设施可以起到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作用;在需要用水时,海绵设施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可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
通过铺设透水材料,建设浅草沟、下凹式绿地、蓄水模块等海绵设施,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东部新区,在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来袭时,经受住了狂风暴雨的考验。台风过后,“雨停路干不看海”,各雨水泵站排水顺畅,处于低水位运行状态,路网通行顺畅。
图片来源:浙江日报
为了消除“城市看海、大雨必涝”的窘况,云南省玉溪市也积极探索建设海绵城市,将试点区划分为6个汇水分区和42个排水分区,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的措施,分散消纳地表径流,减小城市排水管网压力,系统地、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内涝点的问题。
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一环。针对雨污混流的问题,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进行了雨污分流改造,在现状排水管道质量合格的前提下,保留主路现状合流管道作为雨水管道使用,结合海绵设施建设新建宅前雨水管道;在小区内新建宅前污水管道及主路污水管道,将小区内污水分区域接入市政主污水管道,实现雨污分流。
目前,全国共有30个试点城市正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0月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除了增强城市防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还有利于修复水生态、涵养水资源、提升水安全。常州市印发的《2020年常州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方案》中明确表示,将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等手段控制削减入河初期雨水面源污染,把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期间行之有效的改革创新举措制度化,同步加快建设初期雨水收集处理设施。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